在皇太子朱慈煊的命令下,明军主力从成都出发,径直北上保宁府。
此战他们准备良久,可谓是势在必得。
不论是裴绍还是刘玄策内心都很清楚,此战关系到了四川明军未来一段时间的前景。
所以他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失误。
要不然的话,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皇太子朱慈煊选择随军出征。
这在一开始是遭到了裴绍和刘玄策的一致反对的。
他们认为皇太子殿下应该留在安全的后方。
可是朱慈煊执意表示自己要与将士们同在。
如此一来裴绍和刘玄策自然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要是他们这种情况下还多嘴的话,就有些太不识趣了。
当然,裴绍和刘玄策会尽可能的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全。
毕竟如今天子西狩,太子殿下就是他们绝对的主心骨。
若是太子殿下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他们可就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保宁府距离成都不远,可一路上孤怎么感觉看不到什么人的样子。”
难道说保宁府比成都凋敝的多?
“殿下,很可能是李贼下令坚壁清野,所以我们一路上见不到什么人烟。”
刘玄策见皇太子殿下发问,遂打马扬鞭凑上前来回应道。
“哦,若是如此,倒也是说得过去。”
朱慈煊认为李国英这种情况下下令坚壁清野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毕竟如果他不这么做的话,就可能会给明军提供战力和粮草。
现在相当一部分百姓可能已经被强行迁入到了保宁府城中。
“不过李贼这么做也算是他怂了的表现。只要我们接下来能够一次性的针对到位,破城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朱慈煊认为明军的土炸药包会在攻城中发挥出奇效。
这一点即便是李国英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解决。
“殿下,只要李贼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我们派到城中的内应,他就绝不可能守住保宁府。”
裴绍这个时候双手抱拳,毫不尤豫的说道。
事已至此,双方必须要死斗到底。
谁在这个时候犯怂,谁就很可能会落于下风。
而现在明军明显是气势更足的一方。所以他们自然需要乘胜追击。
只要他们能够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清军根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
“孤倒是要看看,这个李国英到底有什么经天纬地之能,敢于和孤正面叫板。这一次孤便要直接取了他的首极,让鞑子军心大乱,一哄而散。”
朱慈煊认为这是明军碾压四川清军的最好机会。
如此好的机会他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只要攻克了保宁府城,明军在北边就没了压力。
届时他们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攻打重庆。
有夔东十三家从侧翼出击,朱慈煊只需要打打配合就可以给到重庆清军巨大的压力。
到了那时,明军真正的机会就来了。
当然,饭要一口口的吃。朱慈煊很清楚现在自己一定不能够着急,不然很可能会因小失大。
李国英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明军主力正在向保宁府进发,不日就能够抵达。
虽然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这一切真的发生的时候,李国英的内心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
“看来明贼是想要和我们决一死战啊。接下来我得要让他们尝尝我的厉害了。”
上一次攻打成都之所以失败,李国英的大意轻敌占了很大的因素。
所以他也在积极的总结,想要找准失败的原因。这样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清军就可以后来居上,不至于再次在同样的地方跌倒。
可是有一点李国英是有些畏惧的。
那就是明军的火器。
在李国英看来,明军的火器是他们能够占据上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而在这一点上,不管李国英怎么调整也很难达到明军的高度。
双方火器上的差距十分明显,这是一个隐患。
但是即便如此,清军也得要硬着头皮和明军死战到底。
因为对方已经打上门来。
这个时候李国英已经是退无可退了。
既然是退无可退,那么李国英自然而然不能再有任何的尤豫。
只要他能够把清军的主力凝聚在一起,还是可以守住保宁府城的。
毕竟保宁府城的城墙十分坚固。
就算是明军使用手中的火器也很难直接把城墙炸塌。
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的守住城中要害。
但凡是明军要来攻打,他们就可以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给予明军充足的压制。
如今攻守之势异也,清军也需要尽可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李国英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传令下去,所有士兵做好开战的准备。把红衣大炮全部准备好,一旦明贼靠近就给我狠狠的放炮。”
到了这个份上他们绝不能再有丝毫的尤豫了。
李国英一定要让所有清军士兵拿出最好的状态。
只要他们能够在开战伊始压制住明军,一定可以占据绝对的上风。
红衣大炮就是李国英的底气。
在他看来,这玩意的威力丝毫不弱于明军的火器。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红衣大炮的威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双方真的针锋相对,清军甚至是有可能获得压倒性优势的。
当然一切都得要等到打起来之后再看。
在此之前,即便是李国英也不敢肯定一定能够怎样。
但是他肯定会尽可能的调动好士兵们的情绪,如此一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清军的实力。
李国英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
他如今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只剩下殊死一搏一条路可走。
既如此李国英自然也会和明军死磕到底。
他向来不是一个认怂服软的人,这一次也不例外。
既然明军敢来攻打保宁府城,李国英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风水轮流转,如今也该轮到清军走运了。
李国英会抓住这一次的机会,给予明军重创。
如此一来,清军接下来的战斗就会简单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