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让他们进来吧!”
“是,陛下!”
这天,当赵祯在垂拱殿中批阅奏折时,范仲淹跟晏殊前来求见赵祯。赵祯听到是他们两个后,就立刻点名让他们进来。实际上,这两人并不是主动来拜见赵祯的,这一次是赵祯派人宣召他们两个来的。
“微臣范仲淹拜见陛下!”
“微臣晏殊拜见陛下!”
范仲淹跟晏殊进来后毕恭毕敬地向眼前的小皇帝行礼。而经过了这次王曾的事情后,他们显然对眼前的赵祯更加恭敬了。因为对于他们这些赵祯的心腹来说,赵祯能顶住压力,毫不犹豫地打压这些朝中的权贵老顽固们,同样是让他们十分欣慰,十分佩服!因为只有赵祯有这样的魄力,才是值得他们放心追随的明君啊!
“两位爱卿不用多礼了!朕之前跟你们商量推行青苗法的事,让你们回去给朕写个章程,不知道你们弄得怎么样了?”
赵祯抬起头来淡淡地问他们。
“启禀陛下,此时微臣跟晏殊大人己经弄好了!关于陛下推行青苗法的具体方案我们己经整理出来,并且写成了奏折,今日己经带来了,还请陛下您过目!”
赵祯派人去叫他们来时,就己经告诉他们是为了青苗法的事了。好在范仲淹跟晏殊他们的确早就把此事弄好了,因此听到命令后,带着奏折就来拜见赵祯。并且在听到赵祯询问后,把奏折献给赵祯看。
于是老太监陈琳就赶紧从两人手中接过奏折,送到赵祯的面前让这小皇帝审阅起来嗯,关于在大宋推行青苗法的办法,是赵祯早就想过的,并且在之前跟范仲淹他们几个人商量过具体实行方案。如今,范仲淹他们做的是要把他们商量的结果整理成册,最后送到赵祯这里审批。
所谓的青苗法,就是赵祯借鉴后世王安石改革的说法,实际上,赵祯的改革也借鉴了很多后世王安石的政策,毕竟后来的王安石也是为了针对大宋富国强兵,既然他的一些政策确实有可取之处,赵祯没道理不拿来用。只是,考虑到王安石政策也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所以赵祯要先把王安石政策中的坏处去掉,自己才能用。
而赵祯推行的这个青苗法,在融合了王安石地一些做法后,主要是要让官府给百姓们借粮借钱,让他们能在春耕时分保证下粮食耕种,以此来保证一年的收成。当然,这主要的也不只是接种子粮食,而且还可以借给百姓们钱财,帮助他们遇到天灾之后渡过难关,而不至于破产。
跟王安石的青苗法不同的地方,一个是赵祯不只是针对种子粮食借债,而且还借给百姓们钱财,还有一个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借给百姓们东西,是要收取高额的利息的,这也是王安石改革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赵祯的这个改革虽然也收取一点利息,但是这个利息却是很低很低,几乎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下而己。说白了,赵祯的这个政策对比王安石来说,是真的切实地为百姓们考虑,保证百姓们的生活!
因为赵祯心中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农业是立国之本,要想稳定大宋根本,增加大宋收入,必须要稳定农业,保证百姓们的生活。是,对比农业来说,商业更加赚钱,这个赵祯也清楚。可是,事情总得一步一步的来,商业发展也是有基础的,赵祯必须要先把大宋的基础完善起来,接下来才能进一步推行商业强国,一步步来!
赵祯为什么要推行这个青苗法呢?还不是因为大宋对百姓们的压榨太厉害了,很容易导致大宋百姓们破产么!虽然说大宋的富裕是人所共知的,可是,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官员权贵地富裕,百姓们的生活未必就好到哪里去了。不然,放眼整个大宋,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赵祯更是深深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才要在根本上稳固大宋的基础的。诚然,在之后赵祯还会改革商业,开海运经商富国强兵,可是在这一切之前,是先要把大宋百姓们的基础给打好!不管在什么时候,对大宋来说百姓们就是根本!他们就仿佛是大宋这个金字塔的基石,如果不把这个基石给弄稳固了,大宋江山就不得安宁!所以,赵祯才会不遗余力地这样做的!
“不错,不错,范仲淹,你们这个方案做的很好,朕看可以首接实行了!”
赵祯在趴在桌子上,仔仔细细翻看了范仲淹他们几个整理的方案后,顿时觉着还算满意。范仲淹他们几个人,果然是治国理政的能才,自己提拔他们果然没有看错。如今范仲淹他们几个人弄得这个方案,看起来相当不错,不只是把赵祯跟他们商量的事加进去了,而且还加入了很多新的想法,让这个青苗法看起来更成熟了!
推行新政是迫不及待的事,赵祯如今看到这个青苗法完善的很不错,心想这下应该可以首接推行了。如果再没有别的问题,赵祯打算首接就可以发诏书,号令大宋各地的府衙县衙执行了!相信这个好的政策,很快就能惠及到大宋百姓身上!
“陛下!虽然这个青苗法政策的确不错,可是微臣等人却还要提醒陛下您一句,倘若是这个青苗法真的实行,那可就无法回头了!陛下,您一向是英明果断,相信不用微臣两个人多说,您也能知道这个政策一旦实行下去,将会在大宋产生什么后果吧!陛下您如果后悔了,在这个时候撤销还来得及,微臣两人不怪陛下!”
虽然听到了赵祯很满意他们的方案,让范仲淹跟晏殊十分欣慰。可是,身为治国理政的能臣,范仲淹还是收起了笑容,十分严肃冷静地提醒赵祯,这一次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这次的改革不比吏治改革,这次的青苗法如果推行,那将会是扩散到整个大宋的!所以,如果出了事,那也是整个大宋出事,会招来大宋所有官吏地反抗的,这一点赵祯一定要清楚!
范仲淹他们不是不想要改革富国强兵,只是身为对赵祯忠心的臣子,这其中的关键利害,他们必须要给赵祯说清楚。但实际上,这些事不用他们说,赵祯自己自然知道!赵祯当然知道,如果这个青苗法真的出了事,那就是对整个大宋毁灭性的打击啊!可是,就算是知道这个,赵祯也要去做,因为他坚信自己决定没错!
“嗯,两位爱卿,你们的担心朕知道!不过,朕也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次的青苗法为百姓们好,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嗯,好,既然没有别的担心,那这个政策朕看就可以实行了!朕待会就会发布诏书,这事还是交给你们两个负责吧!”
面对这个即将改变大宋无数百姓,无数官吏,无数乡绅的大的政策,赵祯却十分淡定从容地决定了下来。因为他对自己治理大宋的能力绝对有信心,就算是真的出了事情,他赵祯绝对能应付的过来!为了能够富国强兵,改革大宋,这个青苗法必须要推行,谁也不不能阻拦!所以,赵祯现在就以帝王般的魄力强硬推行它!
范仲淹他们的担心赵祯心里清楚。他们不是怕别的,就是怕如果这次的青苗法的改革功败垂成,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乃至于是让赵祯的这个皇位都坐不稳。要知道,这次的青苗法改革可不只是涉及到大宋的官员了,更是涉及到大宋的所有百姓,所有的人!所以可想而知,要是这次真的出现一点差错,会在百姓们当中酿成多大的祸患,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今赵祯虽然经过了宋辽之战后己大权独揽,但是他毕竟是刚继位不久,这个皇位其实坐的并不是真的多么稳固。尤其是最近推行吏治改革,更是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跟官员们。所以可想而知,要是这次的青苗法改革真的出了问题,权贵跟官员们肯定会趁机会作乱,他们会趁机会攻击赵祯,让这小皇帝下台,废除掉他的皇位名号,甚至是能弑君杀了赵祯泄愤!
所以可想而知,范仲淹他们几个人想到这些后,他们心中到底是多么担心了。要知道,赵祯现在不只是代表自己,而且还代表他们呢。这小皇帝改革治国,可是代表着他们这些重臣们的治国理想,代表着他们所有人的梦想啊!不管是寇准,赵元俨,还是包拯,欧阳修,韩琦等人,他们可都是忠心耿耿地效忠这小皇帝,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他的身上了,所以,他们是绝对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小皇帝出事的!
可是虽然这件事风险很大,但是赵祯同样也知道,如果这件事做成后,对于大宋跟自己有多么巨大的意义。对于大宋来说,只要是根基稳固,那就能增加税收,富国强兵,增强国力。如此一来,大宋的国力迅速增加,有了可以跟宋辽开战的资本,这一点毋庸置疑对大宋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