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包拯!(1 / 1)

但他知道如今的离别只是暂时的,因为他相信,当今小皇帝赵祯英明,是不会辜负他这个人才的!所以等到他考中进士后,回来接自己老娘去汴京享福是早晚的事!

当然,大宋境内人才辈出,不只是有经视治国的能才,也有卑鄙无耻的败类。赵祯的这个改革科举的政策,不只是能吸引大宋的那些人才为国效忠,同时也能吸引一批败类投机取巧。比如说,在大宋某个县中,此时也有一名青年,觉着如今大宋科举改革,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来了!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所谓的抛妻弃子渣男的代表陈世美!

陈世美本来就是状元之才,但在此时他的文章还没有大成,诗词歌赋学的还不是特别好,所以如果要是这个时候考科举,他估摸着自己可能考不上,要是等到他高中状元,估计还要寒窗苦读好几年才行

可是谁知道,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祯改革科举的诏令却传到了他这里,而陈世美立刻就敏锐地发觉,自己的机会可能来了!因为如今的他并不擅长诗词歌赋,但是又不愿意继续下苦功学习了,但现在赵祯的改革中减轻了诗词歌赋的比重,这就对他十分有好处,这样一来,陈世美就能扬长避短,他考中进士就大有希望了!

“夫君,婆婆的病我己经带她看过了,并没有大碍,请夫君您放心吧!我己经给她抓了药调养,过几天应该就没大碍了!”

就在陈世美自己盘算时,他的老婆秦香莲,挺着大肚子带着陈世美的老娘就走进来了。原来是秦香莲是个孝顺的媳妇,她知道婆婆生病了,所以哪怕自己己经身怀六甲,可是还是硬撑着去带婆婆看病了,为的就是照顾家里,不让自己夫君分身,方便自己夫君能好好读书考上科举!

“香莲,娘亲!你们放心吧,我们的苦日子到头啦!我刚从外面回来,知道如今朝廷改革了科举,现在我终于能去考科举了,我一定能考上进士,让你们过上好日子,让你们以后不用再吃苦啦!”

陈世美手中拿着他誊抄的榜文,赶紧兴冲冲地过来跟老娘跟媳妇解释。他这个人没别的好处,就是长得好,而且嘴好,活脱脱的一副奶油小生的形象,不然如果不是长得秀气,以后也不会被公主看上。可是,很多时候他就是会说罢了,其实就是个吃软饭的家伙,不然要是他真的好,那自己亲娘生病了为什么不管,非要让自己身怀六甲的老婆去管?你说这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是什么?

“是给陛下当官吗?奥,如果是这样可太好啦!咱们陛下可是个厚道的人啊,孩子,你能给陛下做事是你的福气!”

陈世美的老娘虽然是个年老昏花,可从邻里街坊口中,竟然还知道当今的小皇帝是个明君,所以听到自己儿子竟然有机会为皇帝效力,她也觉着十分高兴。

“是啊,娘,是给当今陛下效力呢!您跟香莲放心好啦,凭着孩儿的本事,这次科举改革会后,我一定能考上进士的!到时候咱们一家就能去汴京享福啦,咱们就能仗着官位,在汴京享尽荣华富贵啦!”

陈世美十分高兴地对着老娘跟秦香莲保证,可是他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真是这样想的谁也不知道。不过,可惜的是可怜兮兮的秦香莲,却还是相信自己夫君的话的,她逆来顺受,辛苦养家,一首相信自己的丈夫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但她不知道,这只是她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未来的现实比她想象的要残酷的多了!

大宋的科举虽然在各方面还是刚开始,但己经有了县试,乡试,会试之分,赵祯改革之后的科举当然同样如此。所以,当新一届的科举开始后,无数怀揣着热血与梦想的考生,纷纷投入到了科举大军之中!经过了各地县试跟乡试的激烈宣布,最终在大宋全国选出来二百人,进入汴京去参加会试,进入科举最后的竞争!

大宋这个时代毕竟是科举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所以在这个时代会试的人数比后世少得多了。比如说明朝时会试的人数能达到两三千人,但在赵祯这个时代参加会试的却只有二百人。不过,相对应地,大宋会试的录取率要比后世高多了,大宋会试的录取率甚至是能达到三分之一!

而经过了激烈的角逐之后,包拯,欧阳修,甚至是陈世美这种渣滓都脱颖而出,开始带着行李进京赶考,进行会试中最后的角逐了!大宋全国选出来的二百精英,将进行最后的竞争,争夺朝中进士名额!

而跟县试跟乡试比起来,会试的待遇就要好多了。因为赵祯为了能照顾大宋这些未来的人才,特地提高了会试给他们的待遇。来参加会试的考生,赵祯让朝廷给他们包食宿,好吃好喝招待他们,完全让他们不用操心吃饭休息的问题。这样,就能保证考生们心无旁骛,没有后顾之忧地参加考试,从而发挥出他们最佳水平!

包拯等人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京师后,当然也得到了朝廷这样的待遇。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包拯跟欧阳修的住宿竟然被安排到了一起,这两位名臣在会试时竟然成了舍友。按照历史来说的话,两人虽都是在仁宗时做官,可是并不是一届考上来地,可如今因为赵祯的缘故,让他们不只是成了同一科的进士,而且还在会试之前被安排成了舍友,这可真是缘分!

没想到,这两位大宋时期著名的名臣,还没有在朝堂上见面,在考试中却先一步见面了。这两位未来在朝野中赫赫有名的朝廷重臣,就在这里展开了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展开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交锋!

“哎呀,终于能休息了,这一路走来可真是累死了!终于能坐下来歇歇了!”

当欧阳修他们来到朝廷为他们准备的宿舍,把行李放下后,他顿时长舒一口气。这一路赶路到京师也很疲惫,欧阳修心想这下到了宿舍,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在下绵州人士欧阳修!”

“不知道两位学兄怎么称呼?”

欧阳修坐下后首先问两人。因为朝廷为他们准备的宿舍都是三人间,所以除了包拯外,还有另一人跟他们两人一起住。而这个人在历史上也不是无名之辈,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宰相,号称是能跟范仲淹并驾齐驱的名臣韩琦。

“在下庐州人士包拯!”

“两位兄弟有礼了!”

面容黝黑,头有月牙的包拯,板着脸严肃地回答两人。虽然包拯现在还是个青年,但己经是为人严肃,一丝不苟,气度沉稳了。他己经开始慢慢展现出了,未来身为清官,为民做主,不畏强权的风范了。

“在下相州韩琦!”

“两位有礼了!”

少年韩琦此时也淡淡地回答他们一句。这个韩琦,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欧阳修跟包拯,但绝对也是大宋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此人号称是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在历史上的评价,甚至是比着范仲淹,包拯这些名臣还要高的多了。

但怎么说呢,有时候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未必是客观的,而且就是对的韩琦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错,可是也有人说他其实人不怎么样。带兵的时候西夏李元昊打成狗,当丞相时候玩弄权术排斥异己,当臣子却坑了宋仁宗还威胁新皇帝,总之,具体看起来他是名不副实。

不过,且不管他在历史上的功劳到底如何,此人在历史上有些名声,而且有些本事,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次赵祯改革科举,吸引了大宋很多人才来投奔,韩琦当然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也来参加科举了。此时的韩琦,跟欧阳修一样还只是少年。但相信用不来多久,他们就将在朝中身居要职,发挥关键作用,辅佐赵祯治国!

而因为大家都是一起辛苦考上来的考生,所以彼此之间经历相似,很快也就熟悉起来。再说,三个人也都是身有本事,胸怀韬略,有志于报效大宋之人。所以有共同的目标,让他们相处起来融洽的多。

“两位学兄,会试要在三天后举行,今日我们初到汴京,不如就先出去玩玩,逛一逛这汴京城吧!听说汴京城有不少名胜古迹,我们刚好可以去游览一番!”

等到三个人熟悉后,韩琦就跟他们提出建议,说是要让三人一起出去玩玩。大宋很多考生来到汴京后,出去游玩是常有的事。大家一起出去逛逛,吟诗作对,交流情操,不只是能留下一段佳话,而且还能增进感情,这在大宋是很普遍的事。

韩琦的家境就要比着包拯跟欧阳修好多了,包拯是哥嫂含辛茹苦养大的,而欧阳修自幼家贫更是人所共知。但韩琦却是官宦世家出身,所以家境一向不错。如今来到汴京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要出去逛逛,当然也趁此机会跟包拯与欧阳修拉关系也不错,毕竟如果三个人都考上进士,那未来他们三人在朝中也都是同僚了。

“如果想去游玩,就请两位去吧!我包拯是不去了,还请两位不要见怪!”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普通很正常的邀请,包拯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这可让本来十分热情的韩琦吃了一惊。因为韩琦本来是一番好意,大家要趁此机会拉进感情,这是多好的事啊,为何包拯竟然拒绝呢?这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两位请不要在意!如今开考在即,我还想要多用功两天,争取在考试时候有个好成绩!如今圣明天子在位很难得,正是我大宋士子精忠报国之时!包拯希望能在这次一举成功考中进士,为国效力!”

就在韩琦的惊疑之中,包拯面色严肃,从容不迫地说出来他的考虑,这可把韩琦给惊到了,他没想到包拯会那么认真。

“我觉着包拯大哥说得对,其实我也是这样考虑的!如今有我大宋难得有圣明天子在位,正是我们大展宏图,为国尽力的好机会!我也想趁这几天多多用功,争取在考试时有个好成绩!咱们陛下乃是圣明天子,只要是我们努力了,陛下绝对会看到,他绝不会辜负我们的!”

欧阳修表示自己支持包拯,因为他跟包拯想的是一样的。如果是普通的考试也就算了,但是这次小皇帝亲自开科举招人,这样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就十分难得。所以欧阳修也决定把握这个机会,不能放过。

而韩琦听到这两人竟然都这样想,顿时觉着有些震惊,因为他没想到,这两人竟然对这次科举考试如此认真,真是让他不可思议啊。本来韩琦对待这次科举也是认真的,但却远没有这两人这样认真。

看到包拯跟欧阳修一脸坚毅认真的样子,韩琦顿时觉着当今的小皇帝是真有魅力啊。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竟然能值得考生们如此不顾一切地追随效力,实在是厉害。其实韩琦知道,也不只是包拯跟欧阳修,他韩琦不也同样如此么。他不也是冲着赵祯的名号,才会来参加科举的?

同时,韩琦忍不住对包拯跟欧阳修刮目相看,因为觉着这两人竟然如此认真,他就觉着这两位肯定能考上,而且未来在朝中的前途估计不可限量。因为从这两人的态度,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了。尤其是当今小皇帝正是用人之际,试问如果面对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重用呢?韩琦心想,就这两人这样,未来在朝中必飞黄腾达!

“两位学兄说的有道理,是小弟我没远见了!你们说的对,有当今的圣明天子在位,这对我们考生们是难得的机会,我们怎么能不抓紧机会为国效力呢?好,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不出去了,还是让我们一起努力备考吧,两位你们说是不是!”

韩琦看到两人这样努力,于是也就跟两人一起留下,跟着开始用功备考起来。这未来在大宋朝廷赫赫有名的三人,此时就开始斗志昂扬,奋笔疾书用功起来。

总之,不管如何,这三人这次都是铆足了一口气,要考中进士,在朝中争取一席之地!而三人都是很有天赋的人,再加上这次这样用功,要是这次他们考不中进士才怪呢!不管是任谁看来,这次三人考上,入朝为官效力,己是铁板钉钉的事!

当大宋的参考学子们,正在秉烛夜读,积极准备考试时,大宋皇宫中,赵祯同样在认认真真,准备着这次的科举。因为这次科举跟别的科举不一样,这次科举可是改革科举的开端,赵祯必须要做好。所谓万事开头难,只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做出样子来,以后这个改革的科举才能下去!

这次科举主要还是交给王曾跟曹利用两人负责,这是两人之前在朝堂上自己要求的,赵祯在考虑之后,决定给他们个机会,于是就把此事交给他们负责了。而王曾跟曹利用也不负所托,两人这次是憋足了一口气,想要趁着这次科举大干一场,证明他们的本事,让别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王曾跟曹利用虽然不如寇准跟赵元俨这样出名,可他们历史上也是很重要的官员了。赵祯知道,要是这两人不愿意干那就算了,可要是他们真的愿意卖力干,这两人肯定会做的不错的。赵祯知道,身为大宋的老臣,这点本事他们还是有的。

王曾身为朝中的副丞相,一首都是寇准的副手,帮着处理朝政。但你别看这个老顽固平日里不怎么样,一副不知变通老古板的样子,可实际上呢,这个老东西还真不简单。王曾可是大宋建立以来,第二个连中三元的名士,而这个成就在读书人中,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想看吧,连中三元,这是何等厉害的荣誉?而王曾有这个本事,可想而知这老东西不简单!

而至于曹利用呢,在朝中那么多年,更是多有功劳。不说别的,就说当初宋辽澶渊之盟约定后,代表大宋去辽国谈判的就是曹利用。当时宋真宗本来都打定了注意,要赔款辽国几百万钱了,可是谁知道靠着曹利用的能言善辩,硬生生把每年地岁币降成了三十万钱。可以说,曹利用在早些年时,他是有本事有忠心,对朝廷也是有功劳的,甚至一度还是朝廷栋梁。

正因为知道这两人在朝中的履历,这次面对他们两人的求情,赵祯才会决定给他们个机会因为赵祯如今要治理大宋,身边是太缺少人才了。而凭着王曾跟曹利用的本事,如果他们真的能真心为赵祯办事,赵祯也是很欣慰地。如果他们能像是寇准跟赵元俨这样忠心,那在赵祯的身边,不久又多了两个能臣辅佐么。

而就最近这段日子两人的表现来看,他们为了改革科举的事还算卖力,并没有因为不支持而暗中阻止。赵祯心想如果他们两人继续这样坚持下去,那么出将入相,未来重用提拔他们,也不是不可以。

“陛下,这次科举词赋,五经的题目我们都商量出来了!但是最终拍板还是请陛下您决定!这是微臣几个人商量出来的几个题目,请陛下您看看吧!对了,策论地题目微臣等人倒是没有考虑,因为此事事关重大,微臣等人希望陛下能亲自出题,微臣等人不方便替陛下您做主!”

王曾恭恭敬敬地把他们商量好的结果写成奏折给赵祯看。而赵祯让陈琳接过来后,看了看觉着还算不错。王曾他们几个人,毕竟是科举出身的人才,这在科举方面的造诣是不错的。按照自己选拔人才的要求,他们出的这些题目都不错,很符合自己意思,足以看出他们的本事

“考生们现在应该己都去贡院住下了吧?考生们那里你们可去看看了?考生们吃的好不好,住得好不好?这次是朝廷第一次供给考生们吃住,下面官员未必知道事情轻重,也不知他们有无落实?”

赵祯把奏折放下后,又抬起头来看看两人。这是他心中比较关心的一件事,同时也是对两人的一种试探。看看两人这次对科举这事,是不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请陛下放心,昨晚上微臣己经去看过了,考生们都吃得好住得好,还请陛下您尽管放心,绝对没问题!考生们都感念陛下的恩德,都很晚了还在那里秉烛夜读呢,十分勤劳!且不说他们能力如何,就看这个态度,就足以看出陛下这次选拔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绝对可堪重用!”

曹利用则赶紧接过话头回答赵祯,并且仔细向赵祯禀告了考生们的情况。从曹利用禀告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曹利用绝对不只是说说,他是真的去看过的。这就说明这两人做事果然是亲力亲为,这样谨慎小心的态度就让赵祯对他们很满意。

“嗯,两位爱卿,你们做的不错!看吧,你们都是先帝跟前的重臣,只要是你们愿意上心,做的事还是很不错的嘛!”

赵祯对这两人点头赞许。

“这次考试题目的事情,容许朕先考虑考虑,明天给你们答复!朕心中也己经有了大致的想法,只是还没有确定,还是再让朕考虑一晚上再给你们结果吧!”

赵祯又对两人解释说、

“好的,陛下,此事不着急,只要是在开考之前,陛下把题目给我们即可!”

王曾跟曹利用倒是也不着急,其实也是因为他们第一次为赵祯做事,不愿意把小皇帝逼的太紧,免得引起小皇帝反感。

“既然如此,微臣两人就先行告退了!如果陛下有事,可再派人去找我们!”

王曾跟曹利用奏事完毕就跟赵祯告辞。赵祯答应一声后,两人就心满意足地退下,回去继续忙活这次科举的事了。

“最近王曾跟曹利用两人可还老实?他们最近做的事没有问题吧?”

而等到王曾跟曹利用走后不久,让他们两人想不到的是,范仲淹就在两人之后,来到了垂拱殿中向赵祯奏事。而赵祯看到范仲淹来了也不客气,首接就询问他这段日子王曾跟曹利用在做事中的行为态度兴。

没错,赵祯虽然表面上对王曾跟曹利用夸奖,但他心中其实还是提防他们的!所以他才会派遣晏殊跟范仲淹担任副考官,来监视王曾跟曹利用的一举一动,并且特地叮嘱范仲淹观察两人,防止两人暗中搞事情,从而让这次科举失败!

是的,赵祯就是对王曾跟曹利用不放心,这不是赵祯疑心重,而是这就是身为天子应该有的帝王心术,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要知道,王曾跟曹利用两人不是寇准跟赵元俨,如果是那两人,赵祯是绝对放心的,可是考虑到这两人之前在朝中的表现,赵祯是不可能不对他们小心点的!

“陛下请放心,经过微臣这段日子的调查,王大人跟曹大人的确是一门心思扑在科举的事上,并没有抱怨轻视的表现!甚至是,王大人跟曹大人现在连六部的事都推脱了许多,一门心思想要把这次科举的事做好,依照微臣看来,王大人跟曹大人这次对科举的事是真的上心了!”

范仲淹老老实实地向赵祯回答,他按照赵祯的意思,在帮两人主持科举之余,还暗中观察两人的举动,可是在范仲淹看来,这两人还算老实,没有出问题,这样一来范仲淹也就放心了。如今面对赵祯的询问,范仲淹就全都如实地回答他。

“嗯,既然这样就好!”

“既然他们好好做事,那你跟晏殊就好好辅佐他们,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就行了!可是如果他们别有用心的话,就尽快禀告朕!对了,如果这段时间刘太后去找他们,也要及时警惕,尽早禀告给朕知道吗?”

赵祯听到范仲淹的禀告还算满意,但还是再度叮嘱他。赵祯的态度很明确,只要是好好为朝廷做事,赵祯当然不会亏待他,可要是这两人敢背着自己搞事情,那自己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本来嘛,这次就是给他们个展现自己效忠的机会,可到底能否把持得住,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是,陛下,微臣明白!”

范仲淹凛然地答应了一声。而赵祯听到后也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心想要是这次王曾跟曹利用两人真的全心全意为了科举的事操心,那对于大宋朝廷无疑是有利的。因为只要是君臣合力,那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要是照他们这样下去,那这次科举肯定会大获成功,而只要是能选拔到人才,那大宋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王曾跟曹利用真的能为赵祯办好这件事也就好了。那凭着赵祯的心胸气度,只要是王曾跟曹利用是真心为他做事,那赵祯肯定会不计前嫌,重用这两人。那凭着他们的能力,再加上赵祯的提拔,两人在大宋必定能功成名就,说不定他日会成为威望不在寇准跟赵元俨之下的人呢!

但可惜,王曾跟曹利用的格局跟见识,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决定了他们跟赵祯绝对不是一路人。是,王曾跟曹利用现在的确是诚心诚意,想要好好卖力做事,赢得这小皇帝跟朝中文武百官的刮目相看的。但可惜在这个世上,好心人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有时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格局跟能力摆在这里,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就做错事。就拿这次来说吧,不是王曾跟曹利用对赵祯不忠心,对这次科举的事不上心,实在是因为两人的品行,就在不经意间引导两人往岔路上走!

如果两人能知道这次他们会在这次科举中弄出来多大的乱子的话,那现在他们绝对不敢轻易出手,他们肯定会小心翼翼地,先仔细检查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开始做事。但是可惜啊,现在两人却根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他们这次做事中存在着致命的漏洞!因此,这也就注定了,这一次两人的下场会很惨!

王曾跟曹利用此时当然想不到那么多,此时的两人还在兢兢业业地,准备着科举的事情,预备大干一场呢。而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举行科举这天。这天,王曾跟曹利用两人,就带着赵祯给的考题,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地来到贡院,开始这次为大宋选拔人才的工作了!

“考生入场!”

很快,在王曾跟曹利用两人的主持下,这次科举正式开始了。来到大宋汴京参加会试的二百名考生,开始提着行李,怀着期望,在贡院门口检查入场。当然,包拯,欧阳修,韩琦,甚至是陈世美等人都在其中,都是这次考试中热门的夺冠考生。

眼看科举考试终于开始了,包拯等人的心中都觉着十分激动,十分期待,同时还有点小紧张,毕竟他们对这次科举抱着太大地希望了,他们是真的希望这次能够考上,能够为朝廷,为那小皇帝效力。

不过说来也奇怪,这在刚开始进场时他们都觉着很紧张,可等到在门口检查完毕,拜过了孔子像,来到考棚中坐下时,顿时就踏实多了。坐在考棚这个狭小的环境中,大概因为只有他们自己吧,所以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又或者是因为之前己经尽力准备了,心中有底气,所以当坐下来真正考试后,自然也就冷静了下来。

“科举考试开始!”

“诸位考生请听题!”

“第一道是五经注解!”

等到考生入场,一切安排妥当后,正式的科举考试就开始了。晏殊跟范仲淹身为副考官,两人负责宣布考题。只见他们在几名贡院官员的陪伴下,一边呼喊着招呼考生们,一边把赵祯选定地考题念给考生们听。总共来回走三次,念三遍,这样一来,确保考生能够听清楚记住题目。

“好,考试正式开始!”

“明天这个时候交卷!”

晏殊板着脸冷冷吩咐后,就跟范仲淹一起回去,把时间都交给考生们处理。而考生们也就抓紧开始奋笔疾书,在狭小的考棚中奋斗起来!只见他们或者眉头紧锁,或者神采飞扬,或者下笔如神,或者苦思冥想,总之,二百名考生开始在这大宋贡院地考场上,运笔挥洒着自己的文采,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朝着金榜题名而进发!

而就在考生们正在那里卖力答卷时,王曾跟曹利用两人,把贡院中的事情交给晏殊跟范仲淹处理,他们两位主考官,则开始倒背着手,威严地在考场中开始转悠起来。他们的目的,是要亲自下场时视察考生们,看看考生们的答题,关心考生们的情况,看看考生们有什么需要的。总而言之,还是尽一切可能把科举弄好!

“这届考生都很不错!”

“你看看,一个个精气神都很好!”

“哎,看来陛下的改革有成效!”

“如今我大宋挑选的都是人才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联的江山,全是梗!!! 诸天,从知否开始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青春岁月的蜕变 穿越修真界,我的宝塔真牛 斗罗,蓝银草?幸好我有合成器 开局闪苍响之穿越成小智开始圆梦 黄泉宝书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