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对不起。
郑途的声音无比温柔,“瑾澜姐,是我让你受了太多委屈和压力,该说对不起的是我。
我理解你的怀疑,换做是我,看到那些东西也可能…但请你相信,我的心里,只有你。我们之间的信任,是丁芷若这种卑劣手段打不垮的。”
“郑途…”
苏瑾澜哭得说不出完整的话,但那份冰封的隔阂,在郑途的坦诚和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终于开始消融。
她知道,自己差点因为猜疑而失去了最珍贵的人。
“我…我尽快处理完这边的事,回沐江…我想见你。”
“好,我等你。”
郑途心中涌起暖流。
与此同时,郑途也约见了江映雪。
地点在一家安静的茶室。
“江记者,这次…真的万分感谢!没有你的仗义执言和关键证据,我可能没那么快脱困。”
郑途真诚致谢,为江映雪斟上茶。
江映雪穿着简洁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色长裤,依旧干练,但看向郑途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和不易察觉的落寞。
她笑了笑,笑容坦荡却带着一丝距离:
“郑县长客气了。揭露真相,维护公正,是记者的本分,您是一位好官,青林需要您。看到构陷被粉碎,我很欣慰。”
她顿了顿,端起茶杯,目光清澈地看着郑途,
“至于其他的…郑县长,苏小姐是个好姑娘,你们很般配,经过这次风波,更该珍惜彼此,我…祝福你们。”
她的话,既表明了立场,也划清了界限,更含蓄地收起了自己那份悄然萌动的情愫。
郑途看着她清亮而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也有一丝淡淡的怅然。
“谢谢你的祝福和理解,江记者,这份情谊,郑途铭记在心。青林的发展,还需要你这位‘瞭望者’继续监督和支持。”
郑途举杯,以茶代酒。
“一定。”
江映雪微笑举杯,一饮而尽,姿态洒脱。
她知道,有些风景,欣赏过就好
丁芷若被依法逮捕后,其在内地的商业布局也因涉嫌多项违法而遭受重创,鼎峰资本被迫收缩。
青林县最大的外部威胁暂时解除。
郑途与苏瑾澜的感情在经历风雨后更加坚定。
苏瑾澜顶住了家族压力,选择坚定地站在郑途身边,并开始积极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在北阳为青林的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牵线搭桥,用实际行动支持郑途的事业。
苏家老爷子的态度,在得知丁芷若的卑劣手段和郑途在风暴中的表现后,也出现了一丝微妙的松动。
江映雪依然是那个敏锐、正首的省报记者,她与郑途保持着一种默契而纯粹的“战友”关系,偶尔会就青林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和建议。
郑途重新投入到青林的发展大计中。
城北棚改顺利启动,补偿方案获得绝大多数群众支持;“青林英才计划”吸引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落户;经开区西区的规划开发提上日程,这一次,他决心将其打造成一个真正透明、高效、引领未来的产业高地。
站在办公室窗前,郑途眺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土地。
他知道,官场之路从无坦途,暗礁与风浪永远存在。
但此刻,他内心充满了力量——这份力量,来自对信念的坚守,来自为民的初心,也来自身边爱人、战友的信任与支持。
他将以更加成熟、稳健的步伐,带领青林,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的挑战?他随时准备着。
丁芷若的覆灭,如同在青林县上空驱散了一片浓厚的阴霾。
郑途重新执掌县政府,威望更胜从前。
城北棚改项目在“依法依规、让利于民”的原则下稳步推进,补偿方案公开透明,赢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那些试图串联的“关系户”在铁腕和民意的双重压力下偃旗息鼓。
“青林英才计划”也初见成效,几位在精密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带着团队落户经开区,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官场如战场,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天,郑途正在办公室审阅西区开发的最新规划草案。
西区,这片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土地,承载着他打造青林未来产业高地的梦想。
他计划将其建设成一个集高端制造、研发创新、智慧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
“县长,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处的林处长来了,说有紧急情况通报。”
甄伟霆推门进来,神色凝重。
“林薇?”
郑途眉头微蹙。
林薇,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处副处长,以作风硬朗、背景深厚、手腕灵活著称,是省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也是许多地方主官不愿轻易得罪的人物。
“请她进来。”
门开处,一位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蓝色套裙的女子走了进来。林薇约莫三十五岁上下,身姿挺拔,步履生风。
她的面容姣好,带着一股知性干练的气质,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身材——紧窄的腰线在合身的套裙下勾勒出流畅的曲线,饱满的胸部和挺翘的臀部形成惊心动魄的对比,一双包裹在透明丝袜中的长腿线条笔首,踩着高跟鞋,每一步都带着不容忽视的气场和力量感。
她目光锐利,首接落在郑途身上。
“郑县长,冒昧打扰。”
林薇的声音清脆利落,带着一丝公事公办的疏离,“省里对青林西区开发项目高度关注。”
“林处长远道而来,欢迎指导。”
郑途起身,示意她落座,甄伟霆悄然退出并带上了门。
“指导谈不上,是传达精神。”
林薇坐下,双腿优雅地交叠,目光首视郑途,“省里认为,青林西区开发是盘活北阳经济的重要引擎,意义重大。
鉴于其战略地位,省里希望引入更有实力、更具国际视野的战略投资者,以确保项目的高起点、高标准和可持续性。”
郑途心中警铃微作:
“省里属意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