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叛逃事件的阴云尚未散去,针对其背后势力“地心联盟”的调查,便如同在迷雾中点燃的一盏孤灯,虽然光芒微弱且摇曳不定,却顽强地照亮了前路上此前未曾察觉的嶙峋暗礁。随着联盟风纪司、军情处与格物院分析部门的多方协作,零碎的情报、俘虏断续的供词、以及从边境险地搜集到的奇特物证,开始被置于“周天仪”的宏大算力之下,进行反复的交叉验证、逻辑推演与模型构建。那个名为“地心联盟”的神秘存在,其模糊而庞大的轮廓,终于开始在联盟最高战略室的星图(或许此刻应称为“地脉全息图”)上,逐渐显露出令人心悸的冰山一角。然而,越是深入了解,玄明、苍澜、敖以及所有核心决策者心头的凝重感便越是沉甸。这个潜在的对手,其文明形态与威胁性质,与联盟过去数百年间所面对的任何敌人——无论是内部纷争的部落,还是外部如九黎般张扬暴戾的势力——都截然不同,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挑战。
有莘氏联盟的崛起之路,是一条不断向上攀登、试图触碰苍穹与星辰的道路。其科技树的主干,深深植根于对无处不在的天地灵气的感知、引导与精微掌控,辅以对生命本身潜能的探索(“生命织锦”项目),以及对宇宙深空奥秘的向往(“逐星者”理念、信号监听)。联盟的力量,是轻灵的、扩散的、充满变化与创造性的,如同天空中的流云与长风。
而“地心联盟”,则走上了一条几乎完全相反的路径。他们的文明,似乎固执地、甚至是偏执地向下扎根,将自身与脚下这颗星球厚重、黑暗而炽热的内核紧密相连。他们的整个技术体系、社会结构乃至力量哲学,都深刻地烙印着“大地”的印记——沉重、稳固、内敛,却蕴含着足以撼动山河的磅礴伟力。
联盟的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依赖于对空中游离灵气的汇聚(聚灵阵)、对地表及浅层高品质灵石矿脉的开采,以及近年来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辅助利用。然而,“地心联盟”似乎早已超越了这一阶段。情报分析与地质模型推测显示,他们建立了一套极其复杂而高效的地热能采集与转化系统。通过深入地层甚至触及地幔的“热虹吸井”网络,他们将星球内部那近乎永恒的、狂暴的热能,驯服转化为驱动其文明运转的温顺动力。这种能源获取方式,使得他们几乎无需担忧能源枯竭的问题,只要星球核心仍在燃烧,他们的动力源泉便永不熄灭。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对星球地质结构的理解远超联盟。他们能够精准定位并安全开采那些深埋于地壳深处、承受着巨大压力和高温的、蕴含特殊能量的古老矿物。格物院的几位资深矿物学家与考古学家,在联合提交的绝密报告中大胆推测:这些矿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星球原生物质。它们很可能是在远古洪荒时期,与“共鸣石”陨星一同坠落此星的其他天外残骸,只是这些残骸未能留在地表,而是在剧烈的地质变动中沉入地幔深处,在亿万年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与地核物质发生了奇异的融合与嬗变,形成了性质独特的“地心异矿”。“地心联盟”经过漫长岁月的摸索,很可能已经掌握了激活和利用这些异矿中蕴藏的、不同于灵气能量的异种力量的方法。
“地心联盟”所掌握的力量体系,虽然同样涉及能量的操控与运用,但其外在表现与内在原理,与联盟主流的灵能技术判若云泥。或许,用“地脉异能”或“地缚灵术”来称呼他们的力量更为恰当。征可以概括为震动、共鸣与融合。
传闻中,“地心联盟”的军事力量也极具其地下文明的特色,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基于对“地心联盟”技术路径的初步了解,墨羽携带两大核心项目资料叛逃的动机,也变得更加清晰和令人忧虑:
这个逐渐从传闻走向现实的对手,其威胁性质与九黎部落那种依靠血腥祭祀、掠夺生灵血气、作风张扬暴戾的模式截然不同。“地心联盟”更像是一条潜藏在星球最深处、冰冷岩层之下的古老盲眼龙王,它隐蔽、耐心、冷静,在亿万年的黑暗与寂静中默默进化,发展出了一套与地表光明世界迥异、却同样高度发达、甚至在环境改造与阵地战中更具优势的力量体系。他们的存在,如同一声无声的惊雷,在联盟最高层的心中炸响,迫使联盟必须彻底扭转其延续了千百年的战略视角——在满怀敬畏地仰望星空,警惕来自浩瀚宇宙的未知信号与潜在威胁(如rx-734文明、吞噬者)的同时,还必须时刻怀着最大的戒惧之心,低下头颅,将锐利的目光投向脚下那片看似坚实、却可能在任何时刻裂开深渊巨口、涌出无数地底爪牙的厚重大地。来自地底的威胁,已然从模糊的传说,化作了悬于联盟头顶的、第二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