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三天,郑勤跃将自己彻底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书房的灯光彻夜通明,桌上堆满了速溶咖啡的空袋和写满草稿的a4纸。他写的这份项目计划书,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堪称是未来拼多多与淘宝优点的集大成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但在当时,这无疑是一个疯狂到近乎异想天开的构想。
计划书的细节详尽到令人发指。
从第一章“平台架构与技术选型”开始,他就明确了要采用微服务架构,前端使用,后端则用java构建,确保高并发下的稳定性。他甚至画出了数据库的er图,标注了用户、商家、商品、订单四大核心表的关系。
而让这份计划书真正拥有灵魂的,是开篇那份长达十页的《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
“当前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结构性断层。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巨头,其核心逻辑是‘人找货’,是中心化的货架式销售。它们解决了商品丰富度的问题,却忽略了价格敏感型用户的极致追求,并且无法满足即时性消费需求。而线下本地生活服务,则高度分散,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用户与商家之间缺乏信任的桥梁。
我的平台,正是要切入这个断层。我们不做淘宝那样的个人店铺,也不做一件代发的虚假繁荣。工厂直供消费者,再由消费者裂变消费者。”
基于这份深刻的市场洞察,他制定了那份长达二十页的“五轮融资推广计划”。
与那些急于求成的创业者不同,郑勤跃的计划书显得异常沉稳和务实。他深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后续的两轮融资,将是更宏大的生态布局。整个规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成功的基础上,展现出一个成熟创业者对节奏的精准把控。
三天时间一到,郑勤跃带着这份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计划书,和马悦一同来到了万先生的私人会所。
然而,这次的阵仗却有所不同。包间里只有万先生和两位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助理,其中一位还带着公文包,显然是法务。方敏没有来。
万先生看到马悦,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便对郑勤跃说:“郑总,今天我们谈些正事,可能不太方便。要不,让弟妹先回去?”
郑勤跃立刻明白了万先生的意思。他不想让方敏之外的“闲人”参与到核心的商业谈判中。他转头对马悦柔声道:“你先回去吧,孩子可能也该找妈妈了。我谈完就回家。”
马悦心中一沉,但脸上却立刻露出理解的笑容:“好,那你们谈正事,我先走了。老公你别太累。”她转身离开的瞬间,眼神里闪过一丝不甘。
马悦一走,包间里的气氛立刻变得纯粹而高效。万先生的助理将早已准备好的合同放在桌上,连同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便携打印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会计也走了进来,准备随时处理财务条款。
这已经不是饭局了,这是一场以吃饭为名的签约会议。
郑勤跃的计划书,万先生只花了一个小时就看完了。他看得极快,但每一页都看得非常仔细。当看到那份市场分析、长达一年的平台搭建计划,尤其是那份详尽的团队建设方案时,他的眼睛亮了。
“好!”万先生最后将计划书重重地合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郑勤跃,我没有看错人!的理解,已经超越了99的从业者!更难得的是,你懂得人是根本!你这份团队建设方案,比那些天花乱坠的财务预测让我更放心!你这个项目,不是做电商,也不是做外卖,你是在做一个整合所有线上与线下资源的‘城市操作系统’!现在市场,确实缺这样一个平台!”
他看向自己的助理:“合同没问题,就按这个签。”
郑勤跃翻看着合同,条款和他预想的几乎一样,甚至更为优厚。
“明天上午10点前,第一笔1000万会直接汇到你的个人账户上,作为启动资金。”万先生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与郑勤跃碰了一下,“我对你这个项目100认同。这5000万,只是先头兵。”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你放手去干,用这一年时间,把你的‘特种兵’团队给我组建起来,把平台给我扎扎实实地搭起来。地基打得越深,楼才能盖得越高。我会动用我的人脉,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地,为你接洽下一轮的投资。按照你的方案,可能根本用不了五轮,四轮之后,我们就能拿到几个亿的融资!到时候,你的舞台,就不仅仅是津城了。”
郑勤跃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紧紧握住万先生的手,千言万语,最终只汇成两个字:“谢谢。”
走出会所,晚风吹在脸上,郑勤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在经历了一次惨痛的跌倒后,终于要重新开始了。而这一次,他手握的,是一张通往更高峰的门票,和一份组建自己军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