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远在单位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同批考入的十个人,有人已官至正科,有人却仍在副科踏步。这晚入梦,文运长河上竟浮现出一座巨大的仕途迷宫,无数仕途魂魄在其中徘徊。
文昌殿今夜化作升迁解惑堂,书灵正在整理一叠厚厚的仕途档案。
帝君,这些仕途困顿魂都快把文运长河堵住了!书灵指着河面上一个愁眉苦脸的魂魄。
只见那个叫老王的魂魄,头顶悬浮着副科十五年的字样,正在唉声叹气:同批的老张都正科八年了,老李也副处了,就我还在原地踏步!
更有趣的是,他身边还飘着几个同样郁郁不得志的魂魄,个个头顶都显示着任职年限:副科十年副科十二年副科八年
包拯魂魄拍响惊堂木:传仕途解惑使者!
一位白发老吏魂魄飘然而至,手持《仕途宝鉴》:
诸位可知,升迁之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他展开宝鉴,显现出同批十人的仕途轨迹:
老张:善交际,懂汇报,关键时刻站对队
老李:笔杆子硬,材料写得好,领导离不开
老王:埋头苦干,不善言辞,功劳常被忽视
这升迁比取经还难!老孙要是当官,怕是也要被困在迷宫里!
——而是缺了个会说话的嘴巴!
书灵请出《仕途智慧经》,道出其中奥妙:
最精彩的是一位成功晋升的魂魄分享经验:
原来当官也要这么多讲究!
比追嫦娥还费心思!
第二天,陈远在单位组织仕途发展座谈会,邀请不同层级的干部分享经验。
今日观仕途迷思,深感升迁之道在于平衡。既要踏实做事,也要善于表达;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懂得变通。
文运传承也是如此: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既要独善其身,也要兼济天下。
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升迁与否,都不改为民服务的本色。
在文运长河上空,德才兼备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那些踏实肯干的魂魄虽然升迁慢,但散发出的正气之光更加纯粹持久。
书灵欣慰地汇报:帝君,经过开导,那些仕途困顿魂都释然了。他们明白了:职位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我想通了!
让每个经过我手的文件都完美无缺!
——因为踏实的人终究会被看见!
月光下,陈远看着那些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发光的魂魄。他们或许职位不高,但正是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撑起了文运长河的根基。这或许就是仕途的真谛——不在位高,而在有为;不在显达,而在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