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沉舟的身形出现在仓库之中。
走出仓库,警卫还在执勤,见沉舟出来,敬了个礼,也不多话。
沉舟还礼,没想到他们这么敬业。
见顾临川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便急忙上楼,
沉舟突然出现,把正在忙工作的顾临川吓了一跳。
“这么晚回来?出什么事儿了?”顾临川放下手中的文档,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沉舟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办公桌前,激动的说:“联系到抗联了!”
“什么?”顾临川猛地站起身,椅子被撞得向后滑去,“真的联系到了?”
沉舟快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从老总通过毛熊转交大功率电台,到抗联在毛熊境内休整,再到杨将军执意要返回前线救援被困的战友。
顾临川听完,兴奋道:“太好了!只要他们有希望,而且这下我们的计划可以提前实施了!”
“下个月鬼子就要开始大规模围剿了。”沉舟神色凝重,“杨将军执意要回去,我必须帮助他们。”
顾临川点点头,冷静分析道:“抗联的战斗力有目共睹,现在有了部分给养,情况会比历史上好很多。但给养终有用完的一天。”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至于怎么帮助他们,我正好有个方案。”
沉舟眼前一亮:“什么方案?”
顾临川神秘一笑:“之前和你说过,我背后有一个专业团队。其实抗联早就在我们的援助计划中。”他走到墙边的保险柜前,输入密码,取出一份厚厚的文档。
“就算没联系上,我们也计划通过毛熊对他们进行间接援助,大不了付出一些40年代的技术作为交换。”顾临川将文档递给沉舟,“但现在直接联系上了,一切就简单多了。”
沉舟翻开文档,只见扉页上赫然写着《抗联空投援助计划》。
“空投?”沉舟惊讶地抬头,“我看那些大型运输机动辄几十米长,仓库根本装不下啊。”
顾临川得意地笑了:“没错,所以我们从你第一次援助开始,一直在做改进。目标就是用1949年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结合现代生产方式,反复验证修订。”
他拍了拍文档,“飞机毕竟是复杂的军工产品,不象枪炮那么简单,所以花了些时间。”
“现在做出来了?”沉舟急切地问道。
顾临川挑眉:“你都知道下个月鬼子就要围剿了,要是做不出来,我这首席科学家的名号岂不是浪得虚名?”
沉舟迫不及待地追问:“什么飞机?”
顾临川翻开文档中的设计图:“基于德·哈维兰的高空高速运输改装机。”
他指着图纸详细解释:“采用高效气动设计和强大发动机,配备无线电导航和自动驾驶仪。小时,标准航程4800公里——带副油箱的话,足够从长治到松江往返。最大载重为1000公斤。”
沉舟快速心算着:“这个航程确实够用,但载重是不是有点小?”
“这是反复权衡后的结果,毕竟空间有限,飞机也不能做的太大。”。只有这样才能在折叠机翼后,斜着放进仓库运输,而且一次只能运输2架!”
他翻到下一页:“为了满足运输须求,我们还做了特殊改装:”
“首先是隐身性——采用高空迷彩涂料,使飞机在天空背景下难以目视发现;机头安装可控灯光系统,减少轮廓对比度。”
“其次是静音性——发动机安装噪音抑制器,依靠高空飞行减少地面噪音感知。”
“最重要的是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地空协同飞行,地面引导后进行精准空投。”
沉舟听得两眼放光:“什么时候能运过去?”
“下次就可以。”顾临川胸有成竹地说,“首批三架已经完成测试,随时可以交付。”
沉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飞机怎么和抗联联系?”
“第一次通过电台联系,确认位置。”顾临川早有准备,“之后我们会运输一批信号源过去,飞机通过捕捉信号源就能精确定位。”
他补充道:“信号源只有巴掌大小,可以藏在任何地方。就算被鬼子缴获,没有专用设备也检测不出信号。”
沉舟仔细翻阅着计划书,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这个极寒套装是什么?”
“专门为抗联设计的冬季作战装备。”顾临川解释道,“模仿北极科考队的装备标准,但技术和材质都符合40年代水平。包括防寒服、雪地靴、睡袋等等。”
沉舟越看越兴奋:“太好了!有了这些,抗联的生存能力将大幅提升!”
顾临川却突然严肃起来:“不过有个问题需要解决——飞行员。”
“飞行员?”
“对,这种特殊任务需要最优秀的飞行员。”顾临川皱眉道,“老总那边有从迪化回来的航空队,但驾驶这种高空高速飞机还需要专门培训,如果实在不行,只能找毛熊的飞行员了!”
沉舟沉思片刻:“记得上次送去的p-51野马战斗机已经有一批飞行员在训练了?”
顾临川点点头:“没错,但野马和运输机完全是两回事。”
“但至少他们有了飞行基础。”沉舟坚定地说,“而且这批飞机不是有自动巡航驾驶和导航系统吗?难度应该比纯手动驾驶低很多。”
顾临川摸了摸下巴:“理论上是这样但高空高速飞行对新手来说还是很危险的。”
“现在情况紧急,只能冒险一试了。”沉舟下定决心,“老总那边有几个从迪化回来的航空队骨干,再加之新训练的野马飞行员,应该能凑出一支机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毛熊飞行员技术泄密的风险太大,还是用我们自己的同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