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齐声应和,声浪如雷,战意与杀意再次被点燃,只是这一次,其中掺杂了更多背水一战的惨烈与决然!
大唐,长安,太极宫。
金銮殿上,庄严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屏息凝神。
御座之上,李世民脸上是无法抑制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狂喜之色!
“哈哈哈哈”
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声酣畅淋漓,声震殿宇,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
“好!”
“好啊!”
“众位爱卿!”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姿挺拔如松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
“天大的好消息!西域之战,我大唐胜了!”
“李靖不负朕望!不仅于楼兰城下大破汉军主力,更乘胜追击,一举攻克西域门户——玉门关!”
“至此,整个大汉西域都护府,广袤万里,尽数纳入我大唐版图!”
声浪滚滚,如同春雷,回荡在宽阔恢弘的大殿之中,撞击着每一根梁柱,也撞击着每一位臣子的心。
群臣先是一静,似乎被这巨大的喜讯冲击得一时难以回过神来。随即,如同火山喷发般,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与恭贺之声!
“陛下圣明!天佑大唐!”房玄龄率先躬身,声音激动。
“卫国公威武!大唐万胜!”李绩等武将更是兴奋得满面红光。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不世之功,足可光耀千秋!”杜如晦语气带着无比的欣慰。
整个大殿,瞬间被沸腾的喜悦与自豪所淹没。
每一个官员的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
开疆拓土万里!
此等赫赫武功!
如何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待声浪稍稍平息,李世民缓缓坐回龙椅,脸上依旧带着意气风发、睥睨天下的笑容。
“此战,我大唐不仅攻城略地,扬威域外,震慑诸夷!”
他声音提高,带着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更获得了整整五千点国运!”
“朕!又可以从我大唐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再复活一位绝世英杰,降临此世,助朕共创煌煌盛世了!”
“哈哈哈”
说到此处,李世民再次忍不住开怀大笑。
国运!
复活历史人杰!
这可比单纯的疆土扩张,更让他感到心潮澎湃!
这是关乎帝国根基,影响千秋万代的根本大事!
群臣再次沸腾!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多一位历史人杰,大唐的底蕴便深厚一分!
“恭喜陛下!”
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再次躬身,脸上满是由衷的喜悦。
兴奋的浪潮过后,李世民目光缓缓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文武百官,脸上带着一丝考校与引导的意味。
“诸位爱卿。”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们觉得,以我大唐如今之势,文武鼎盛,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接下来最缺的,是何种人才?”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群臣面面相觑,随即陷入沉思。
是啊,如今的大唐,看起来似乎什么都不缺。
内有名相治国,外有军神拓土,府库日渐充盈,万国来朝之势初显。似乎己经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片刻的寂静之后,房玄龄踏出一步,躬身施礼,眉头微蹙,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陛下!”
他声音沉稳,条理清晰。
“我大唐如今文治武功,皆达鼎盛。”
“内政有臣与克明等勉力维持,足以安邦定国。”
“外战有李靖、李绩等统帅猛将,足以开疆拓土。”
“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臣近日观周边诸强,细细思量,发现彼等皆有其独到之处,不可小觑。”
“大明之火器,日益犀利,变化多端。”
“大清之冶铁锻造之术,颇有独到之秘。”
“即便那看似积弱之大宋,其民生之富庶,商贸之繁荣,亦远超我等。”
“此皆赖何?臣以为,此皆赖‘恪物致知’之力也!”
“亦即格物穷理,钻研技艺之功!”
“反观我大唐,虽兵锋之盛,天下无双,铁骑所向,无可匹敌。”
“然在恪物一道,在能工巧匠之培养,在奇技巧器之钻研,在军械工艺之持续革新上”
房玄龄顿了顿,坦诚而言,并无避讳。
“实为短板!乃至致命弱点!”
“陛下,强国之本,在于兵甲之利,在于仓廪之实,更在于技艺之精,在于不断创新!”
“若能得一精通恪物之奇才,一位能统筹工部,乃至超越工部,引领格物风潮,革新天下技艺的扛鼎大才”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充满了期待与远见。
“我大唐将再无短板!”
“真正做到文武并举,内外兼修!”
“真正实现陛下所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万世不朽之盛世景象!”
杜如晦也立刻接口,声音铿锵:“房相所言,字字珠玑,深谋远虑!陛下,得一恪物大才,革新工艺,其长远之利,胜过十万雄兵啊!”
“臣附议!”
魏征也罕见的出列表态。
而且罕见的没跟李世民唱反调。
这让龙椅上的李世民,还感觉有点不适应。
魏征虽然以首谏闻名,但眼光同样毒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之成,在于格物。”
“此乃强国之基,陛下不可不察!”
其他大臣也纷纷醒悟,明白了其中关窍,齐声附和。
显然,这些帝国的顶尖智者,都意识到了在绝对武力之外,那看似不起眼,却足以决定未来国运的“格物”力量。
李世民闻言,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无比睿智与欣慰的光芒。
他能有如此眼光长远的臣子,实乃大唐之福。
“诸卿所言,深合朕心!”
他慨然道,声音中充满了决断。
“强兵富国,离不开恪物之功!”
“利器精械,方为制胜之道!”
“此人选,朕心中己有计较!”
退朝之后,李世民压抑着内心的急切与激动,快步回到御书房。
他挥退所有内侍,只留下心腹侍卫在远处警戒。
随后,李世民开始狂翻华夏史记!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开始疯狂翻阅。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筛子,在一个个或辉煌、或显赫的名字上快速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