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有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为朕献舞!”
“明日”
“朕便要在他大宋的皇城之内”
“好好欣赏欣赏!”
“他赵匡胤的舞姿究竟如何!!”
轰!!!!!!!!!
这霸气无比。
甚至带着一丝羞辱的话语。
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
瞬间点燃了整个太极殿!
所有武将。
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
瞬间热血沸腾!
眼眶发红!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李靖第一个重重抱拳,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臣,愿为陛下先驱!踏平宋土!”
“臣等愿誓死追随陛下!踏平宋土!!”
李绩、秦琼、侯君集、苏定方、薛万彻
所有将领。
齐齐跪倒在地!
发出震天的咆哮!
声浪如潮!
就连那些原本反对的文臣。
在李世民那煌煌战功和不容置疑的霸气面前。
也彻底被震慑住了!
看着激动不己的武将。
看着哑口无言的魏征。
看着龙椅上那仿佛重回青春,锐气逼人的皇帝。
他们知道。
此事。
己无可更改!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
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一丝隐隐的激动。
两人齐齐出列。
躬身。
“臣等”
“谨遵圣命!”
“愿辅佐太子,稳定朝局,为陛下稳固后方!”
长孙无忌也立刻表态。
“臣,愿竭尽全力,辅佐太子!”
有了这三位大佬带头。
其余文臣。
哪怕心中再有顾虑。
也只能纷纷跪倒在地。
“臣等”
“谨遵圣命!”
“愿陛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再次响彻太极殿!
李世民看着下方跪倒的群臣。
看着他们眼中那被重新点燃的火焰。
心中豪情万丈!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年轻时代!
他大手一挥!
“好!”
“即日起,太子李承乾监国!”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辅政!”
“兵部、户部,全力配合前线,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半月之后!”
“朕,亲提三十万大军,出征大宋!”
“此战”
“必胜!!”
入夜,李世民召见了心情忐忑的李承乾。
早朝散去之后,长孙无忌第一时间,便差人将李世民将御驾亲征,命太子监国一事差人告知了李承乾。
因为长孙无忌是李承乾的舅舅,亲舅舅!
并且,长孙无忌还差人告诉李承乾。
今夜自己这父皇定会召见自己!
当时,李承乾以为自己幻听了!
这些年来,李承乾每日活在压抑之中。
这种压抑,源于恐惧!
这恐惧的源头源于李世民的偏爱。
源于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偏爱!
尽管这两年来,自己这位父皇对自己的态度好转了许多。
但魏王李泰却在朝中己然成势!
所以,李承乾的恐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发强烈。
让自己监国!!!
这件事,李承乾做梦都不敢梦!
但却就这么真真实实的发生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承乾一步步走进了御书房内。
看着深夜仍旧在批阅奏折的那个男人,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头也未抬,只是淡淡的从嘴里吐出了一个‘嗯’字!
山岳般的压力顿时袭来,李承乾垂着头,静静的站在原地,心中却早己翻江倒海。
终于,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将目光看向了自己这个儿子。
诸多皇子中,李承乾并不是他最喜爱的哪一个。
这一点,朝野之中无人不知。
但其实,李世民从来没有动过易储之心。
因为李承乾是他的长子!
也因为李承乾身后,站着一个庞大的母家长孙氏!
看着在自己面前紧张又拘谨的李承乾。
李世民嘴角浮现出一抹轻笑。
尤其是想到华夏史记中,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记载,李世民嘴角的笑意便愈发浓郁。
这小子
敢造自己的反,胆子倒是够大,至少当皇帝够了。
终于,在李承乾的忐忑中,李世民缓缓开口。
“承乾,你是朕的长子,也是我大唐的太子!”
“朕不日便将领军出征,其实朕想让你随军出征历练,但”
“国军跟储君必须留一人在朝中,朕将大唐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李承乾慌忙跪倒在地。
“父皇放心!”
“儿臣定为父皇守好后方,等父皇凯旋而归!”
李世民缓缓起身,几步走到了李承乾面前,而后将其扶起,轻轻拍了拍其肩膀。
“朕知道你可以!”
“因为你朕的儿子,是朕诸多皇子中,最沉稳的那一个!”
“将大唐交给你,朕安心更放心!”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等朕归天之后!”
轰!!!
李承乾感觉自己被雷劈了!
父子二十年,李承乾第一次从李世民口中听到这种话。
瞬间,李承乾便泪目。
因为这份信任!
这份令他夜不能寐的信任!
让李承乾压抑在心中的恐惧,瞬间烟消云散。
这一刻,他知道了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也清楚了自己的储君之位,这天下再也无人能够撼动!
“儿臣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
看着哽咽的李承乾,李世民伸出手,亲自为其拂去了那两道泪痕。
这一刻,父子间的间隙跟误会一扫而空。
从未有过的温情,在御书房内弥漫。
端着汤碗的长孙皇后,躲在门口同样泪流满面的看着这一幕,而后又悄然无声的离去。
一炷香后,李承乾回到了太子东宫。
李世民仍旧在书房内,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的面前,放着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是给房玄龄的,是一道可以发,也可以不发的圣旨。
圣旨里的内容只有一个,那便是自己出征后,无论魏王李泰犯下何等过错,皆免死!等他出征归来亲自定夺!
这是李世民诸多后手中的一个。
也是李世民对李承乾最后的考验。
如果自己出征期间,他能容得下李泰,便算通过了这个考验。
半个月后。
大宋,东京汴梁。
皇城,垂拱殿。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赵匡胤拿着手中那份来自大唐的密探,八百里加急送回的情报。
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