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她有了新的名字,武才人武媚娘。
“起来吧!”
“是。”
武媚娘起身后,本以为李世民会有下一步动作,奈何,她低估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心境。
“朕累了!”
“那媚娘服侍陛下”
“下去吧!”
武媚娘本以为李世民是想让她上前服侍,结果却当即被泼了一盆冷水。
“是。”
低头说了一声后,武媚娘便缓缓退出了殿内,心里却仍然充满了期待,幻想着皇帝不久后便能够召见自己。
殊不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她将独自承受着宫廷斗争的黑暗旋涡,年轻貌美也只能静静地看着岁月流逝。
贞观一朝,注定不是她武媚娘的舞台。
出宫后没走几步,武媚娘便碰见了入宫的长孙无忌。
“媚娘见过长孙大人。”
武媚娘恭敬地行了一礼,心里充满了对长孙无忌的感激,若非长孙无忌引荐,她也绝无面君的机会。
“媚娘,陛下给你取的名字?”
“回长孙大人的话,媚娘正是陛下所取。”
“嗯。”
长孙无忌满意地点了点头:“往后,好好服侍陛下便是。”
长孙无忌道了句后,便入宫去了!
“是。”
武媚娘再次行了一礼,随后便在宫人的指引下,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
时间匆匆,转瞬间,贞观十一年也过去了。
开春,阔别己久的吴王李恪也回来了!
回来后,他先是入宫去拜见了李世民和杨妃,随后便来到了顾尘家中。
“先生,我回来了!”
“吴王兄,你回来了?”
刚进门,李恪便碰见了李丽质。
“五妹,好久不见了!”
李恪热情地跟李丽质打了个招呼,二人虽然同父,但因为异母,所以并没有太多交集。
不过,李恪英武果敢,而李丽质又温柔贤惠,两人相处倒也融洽。
“是啊,自王兄赴任以来,我们是有好久没见了!”
“吴王兄这次回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李丽质好奇问道。
“倒也没什么事,就是想父皇了,回来看看父皇。”
“见过父皇了吗?”
“刚入宫见过,随后便来这里了!”
“那王兄请进吧,顾叔出去了,应该马上就回来了!”
“好。”
说罢,李丽质便热情地将李恪迎进了府中。
“这秦国公府倒是比以前大了不少啊!”
进入府中后,李恪便西处张望了起来,他曾经在秦国公府跟着顾尘学剑,对国公府颇为了解,可这才一年多,秦国公府便大变样了,这不禁让李恪有些陌生。
“吴王兄请喝茶。”
李丽质主动给李恪倒茶,嫡长公主的身份如此举动,倒是让李恪一个庶出的皇子有点生分了!
“谢五妹。
李恪接过茶后,便与李丽质闲聊了起来。
不多时,顾尘便回来了!
“吴王,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见到李恪,顾尘还是很期待的,李恪也很高兴。
他笑道:“刚回来不久,许久未见,先生还是这般风姿多彩啊!”
“哈哈哈,哪里啊,倒是你这小子,出去一年彻底长开了呀,越来越英俊了!”
顾尘说话一点也不生分,倒是让李丽质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一家人的身份说来也尴尬。
论辈分,李恪与李丽质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李丽质还得叫李恪一声三哥。
可李恪在顾尘面前,像个孩子一样,恭敬至极,倒是让她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显得生分了!
“哈哈哈,先生说笑了!”
“顾叔,你和吴王兄先聊,我去看看安宁。”
李丽质打了声招呼后,便回屋了!
“真想不到啊,一年不见,先生子嗣都有了!”
李恪颇为感慨,虽然顾尘娶的是自己妹妹,但他的心里,却始终把顾尘当成授业的恩师。
举手投足之间的尊敬,也让顾尘感受到了贞观老臣应有的尊重。
“哎呀,老来得子,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呐。”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顾尘的少年心气也渐渐没了,随着身份的解锁,当父亲的他也开始以老人自居了!
“你这次来准备待多久啊?”
顾尘好奇问道。
“三五日便要回去了。”
“这么短啊?”
顾尘有些惊讶,但转念一想,李恪留在长安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的长安,早己经不是当年的长安了!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明争暗斗,李恪这些庶出皇子,根本掺和不进去,倒不如远离一些。
“闻皇后故去,一来担心父皇,二来也想回来看看母妃和先生你,如今见你们二人都安好,李恪也就放心了!”
李恪喝了杯茶后,说道。
“如此也好。”
顾尘笑了笑:“你在外面好好经营,说不定哪天我不当官了,还得去你那做做客呢!”
“哈哈哈,那好啊,李恪在的地方,大门永远为先生敞开。”
“好,一言为定。”
说罢,两人便又各自聊起了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
聊着聊着,便又是黄昏了!
晚饭,李恪留在了秦国公府,陪着顾尘一家吃。
很快,便又到了分别的日子,纵有万般不舍,可大家总得各奔前程。
顾尘亲自相送,送李恪出了府。
“先生,下次再见时,愿你还如今日这般风采。”
“哈哈哈,那岂不是成神仙了!”
顾尘笑了笑,随后亲自为李恪牵马。
“吴王一路保重。”
“先生保重。”
说罢,李恪策马而去。
首到他的背影消失,顾尘这才回府。
赵国公府,得知李恪去了秦国公府,长孙无忌不禁皱起了眉头。
先是前面,李世民欲立杨妃为后,随后李恪便又入京与朝中大臣私交甚密,这不禁让长孙无忌隐隐感到了一丝担忧。
“一个庶出的皇子,他究竟想干什么?”
长孙无忌面露寒光
“大人,谯国公在府上过世了!”
就在长孙无忌担忧之际,府中下人来报。
“什么?”
长孙无忌露出了一丝悲色,随即便入宫去了!
太极殿内,李世民悲痛万分。
谯国公柴绍乃是他的妹夫,如今去了,他的身边又少了一个亲人。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赶来安慰:“陛下节哀啊,是人都会走的。”
“是啊,他们都走了!”
李世民情绪低落,贞观十二年,仿佛有很多人要离他而去一般。
没过多久后,历经三朝的虞世南也离世了,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去,让李世民悲伤不己。
这一年,他仿佛老了许多。
“陛下,秦琼在府上去了!”
李世民正在殿中端坐,长孙无忌又带来了一个让他悲痛的消息。
“秦叔宝也走了!”
李世民的眼泪不自觉的落了下来,他缓缓站起身来,走到殿外,只觉寒风呼啸,让人欲罢不能。
庭院内秋黄的树叶伴随着微风吹落在地上,撒了一地。
自古逢秋悲寂寥,贞观十二年,注定让李世民难以忘怀。
他指着散落的树叶,悲泣道:“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