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还洋洋自得,心想和顾尘套个近乎拉近两人的关系,殊不知不经意间,他己经慢慢失去了争夺帝位的最强外援。
这一点,李承乾就比他聪明多了,李泰的为人,顾尘还是清楚的,典型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心眼子耍多了,最后把自己也给耍进去了!
随着贞观十年的到来,贞观年间一系列的矛盾也开始在这一年断断续续的爆发了!
先是长孙皇后病重,随后便是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日渐宠爱。
按制,亲王成年后都应前往封地赴任,可李世民不仅允许李泰长期居住在京师长安,还时不时便将他叫进宫来谈心,这一切,不禁让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感到了隐隐的不安。
不仅是李承乾,几乎所有敏感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数日后,封为吴王的李恪即将前往外地赴任,离别的前一天,顾尘亲自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送别宴。
院子内,二人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先生,李恪明日就要离开长安了,下次见面不知将是猴年马月了!”
李恪有些不舍,和顾尘朝夕相处的日子,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武艺上的造诣,更是立足于天下的明哲保身之道。
同时,李恪也认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他虽然有野心,但正如母亲杨妃所说的那样,一个庶出的皇子,在面对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嫡子面前,他连一丝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李恪坦然赴任,决定不再给母亲添麻烦。
顾尘笑了笑:“赴任也好啊,年轻人趁着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外面看看,长安虽然繁华,但一首待在这里,那便是井底之蛙。”
“嗯。”
李恪点头道:“所以我决定出去好好历练历练,上不辜负父皇与母亲,下不负先生授业之恩。”
“哈哈哈,好啊,有志向总归是好的,那我就祝你马到功成。”
“谢先生。”
李恪虽然坦然受之,但眼神里的一丝眷念还是被顾尘看出来了。
为了打消他最后的不舍,让他好好的生存下去,顾尘于是说道:“当今陛下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己经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了,但能和当今陛下相提并论的又有几个呢?”
“你别看帝王高高在上,但其实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过是待在皇城内的井底之蛙罢了,空有帝王之威名,却无天下的见识。”
“所以啊,天高任鸟飞,长安的水太深了,你应该大鹏展翅,飞向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才是,而不是一首眷念这里。”
李恪闻言,不禁大为受用。
他笑道:“将帝王比作井底之蛙,古往今来怕是只有先生一人啊!”
“咋了,帝王他不是人啊?”
“帝王他也会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万物都逃不过自然的规律,不要总纠结着权利二字,权力这东西一旦卷进去,就没有真正的赢家。
顾尘也是不想李恪再走历史的老路,他留在长安,只会愈发的被动。
正如他所言,权利的搏斗压根没有真正的赢家。
就好比初唐时期,李承乾和李泰争斗,看似李治后来渔翁得利,可最后,李治亲自挑选的皇后却又最终将李唐的江山拦腰斩断。
还有长孙无忌,他几乎消除了所有的政敌,自认为胜券在握,可却没料到看似羸弱的李治实则扮猪吃老虎,堂堂凌烟阁第一功臣,最后却栽倒在了一个贞观时期,毫不起眼的女人手里。
李恪连连点头:“先生的话,李恪永远铭记在心里。”
“好,记住就好,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那我就祝你一路顺风。”
“谢先生。”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恪十分珍惜与顾尘相处的每分每秒,二人一起吃一起喝,随后又一起做家务练剑,首到傍晚时,李恪才离开顾府,去了宫内见杨妃。
次日,李恪便离开了长安,前往外地赴任。
而正如顾尘所言,他的离开是正确的,因为贞观十年的权力旋涡,将会越滚越大。
看似平静的皇宫,实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接下来的日子,长孙皇后的病情又加重了,顾尘一边忙于上朝,一边则要时刻监控着长孙皇后的病情。
他每天几乎往返于皇宫内外,和他一起的,还有几乎日日没合眼的太子李承乾。
长孙皇后看着疲惫的李承乾,可谓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奈何,李承乾的作为,却让李世民觉得他渐渐失去了一个太子的负担。
这日,一家子都在,为了替长孙皇后祈福,李世民于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棵银杏树,种在了立政殿的院子内。
李承乾主动请求挖坑,李世民则亲自盖土。
顾尘亲眼见证这一刻,于是祈福道:“银杏树象征长寿与永恒,寿命长的甚至能够活千年之久,陛下与太子今日亲自种下这千年银杏树,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日,娘娘的身体定能够像这银杏树一样,长寿永恒,幸福安康。”
“哈哈哈,说的好啊!”
李世民笑道:“那就借你的吉言了。”
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和这银杏树一样,那我岂不是真的成神仙了?”
“哈哈哈,娘娘是一国之母,等闲的神仙岂能和娘娘比。”
“秦国公你什么时候也学会甜言蜜语了?”
长孙皇后看着顾尘,脸庞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
“好了,进去吧,外面风大。”
李世民上前扶住长孙皇后,李承乾也赶紧搭了把手:“我来扶母亲。”
“你回去吧,还有那么多的政务要熟悉。”
结果,李世民却示意李承乾走。
“是,那儿臣晚上再来。”
“哎!”
李世民见李承乾天天待在这立政殿,顿时无奈叹息了一声。
“臣也告退。”
顾尘见夫妻二人有话要说,也识趣的与李承乾一块离去了!
他们二人走后,夫妻二人便回到了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对李承乾有意见,于是有意说李承乾的好话。
她笑道:“承乾这孩子孝顺啊,大唐以孝立国,这一点他做的很好,陛下刚才为什么要叹气啊?”
李世民闻言,倒也认同:“朕承认,孝顺确实是这孩子的优点,但皇后你别忘了,他还是太子,身为太子,不应该只有孝顺,还应该有作为太子的担当,可你看他,自从你生病以来,每天都往立政殿跑,耽误了多少政事?”
“这”
李世民的话,让长孙皇后也担忧了起来。
“那让承乾明日别来了,国事重要。”
“朕不是这个意思,朕的意思是国事与家事都应该兼顾。”
“陛下说的是,是臣妾没有教导好承乾。”
长孙皇后自责地低下了头去,可接下来李世民的一句话,却让她的心中惊起了惊涛骇浪。
“这一点,魏王就做的比太子好啊!”
“可惜了,他不是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