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932章 闺智之一《集哲》16 陈婴母&王陵母

第932章 闺智之一《集哲》16 陈婴母&王陵母(1 / 1)

陈婴母:低调避祸的“清醒妈”

东阳县的年轻人起兵反秦,想拥立县衙小吏陈婴当王。陈婴的母亲赶紧劝阻:“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名声,不是什么好事。不如找个强者归顺,事成之后还能封侯;就算失败了,也不会被天下人指名道姓追责。”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果断带领部下归顺了项梁。

王陵母:舍身明志的“刚烈妈”

王陵率领军队投靠了刘邦,项羽得知后,把王陵的母亲抓到了自己军中。王陵派使者去见母亲,项羽故意让王陵母面朝东坐着(古代东向为尊,暗示拉拢),想借此招降王陵。

王陵母趁着私下送别使者的机会,哭着叮嘱:“麻烦你转告王陵,一定要好好侍奉汉王。汉王是宽厚有德行的人,千万别因为我的缘故三心二意!”说完,她就拔剑自刎了(做得干脆利落,断了项羽的念想)。

陈婴母能预见“贪虚名必招祸”,比陈涉、韩广、田横这些争着称王却最终败亡的人清醒得多;王陵母能看透“汉王必兴”,比范增、蒯通这些谋臣更有远见。

姜叙讨伐逆贼时,他的母亲催促他尽快出兵;马超叛乱杀了刺史和太守,姜叙商议讨伐,母亲说:“赶紧出兵,别管我!”后来马超突袭抓住了姜叙母,她大骂马超后被杀,这是明辨大义。而楚汉争霸还没分出胜负时,王陵母就预判天下一定会归属于宽厚长者,还怕王陵错失良机,甚至用自刎断绝他的犹豫。在生死关头能做出这样的决断,真是女子中的大丈夫!

徐庶没能一直追随刘备,就是因为他的母亲还在世(被曹操要挟);如果王陵母没有自刎,王陵恐怕也会像徐庶那样被迫改投他人。

两位母亲能做出正确抉择,核心逻辑是“跳出眼前利益,看透时局本质,以大义和远见为儿子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 陈婴母:看透“暴得大名”的隐患,深知乱世中“依附强者”比“自立为王”既求富贵也保平安;

- 王陵母:看清“汉王长者”的本质,预判其必成大业,更怕儿子因自己被要挟而失大义,用自刎断绝后路,坚定儿子的选择;

- 共性:都不被眼前局势迷惑,不纠结个人安危,以“兴亡预判”为核心,帮儿子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抉择。

二、核心启示:远见定方向,大义稳根基,关键时刻的抉择决定最终结局

这种“审时度势、明辨大义”的思路,对现代人生抉择、风险规避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简单说就是:“远见决定方向,大义守住底线,抉择影响结局。关键时刻拎得清,才能在复杂局面中站稳脚跟、收获长远。”

东阳少年起兵,欲立令史陈婴为王。婴母曰:“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封侯,不成,非世所指名也。”婴乃推项梁。

王陵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遂伏剑而死。边批:干净。

婴母知废,胜于陈涉、韩广、田横、英布、陈豨诸人。陵母知兴,胜于亚父、蒯通、贯高诸人。姜叙讨贼,其母速之,马超叛,杀刺史、太守,叙议讨之,母曰:“当速发,勿顾我!”超袭执叙母,母骂超而死。明大义也。乃楚项争衡,雌雄未定,而陵母预识天下必属长者,而唯恐陵失之,且伏剑以绝其念。死生之际,能断决如此,女子中伟丈夫哉!徐庶之不终于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剑,陵亦庶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岚岚讲鬼故事 仙峰 修仙,我给万物加个词条 凡根修神传 灯火寒杉处,细腰诱红唇 凶手:你不要过来呀! 修仙:练假成真,开局五煞筑基 疯了吧!何雨柱竟是鲁班传人? 完美:完蛋!我被女胖子们包围了 编写梦境轮回,女主们全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