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馥:三国“防御预备大师”!凭“提前囤货”暴雨天硬扛孙权十万大军
刘馥担任扬州刺史时,就早早开始为战事做准备:把城池堡垒筑得又高又坚固,囤积了大量的木材石头;编织了数千万枚草苫,还储备了几千斛鱼膏(用来点灯照明),全方位做好作战防御的储备。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城,足足围了一百多天。当时正好赶上连阴雨,城墙被雨水泡得快要崩塌。刘馥之前的储备派上了大用场:士兵们用草苫和蓑衣覆盖在城墙表面,防止雨水继续侵蚀;夜里点燃鱼膏照明,清晰观察城外敌军的动向,针对性做好防备。最终孙权大军久攻不下,只能战败撤走。
刘馥能守住合肥,核心逻辑是“战前预判风险,提前囤积关键物资,战时借助储备快速应对危机”
- 预判前置储物资:提前料到攻城和恶劣天气的风险,针对性储备“草苫(防塌)、鱼膏(照明)、木石(修城)”
- 应急补位解危机:城墙遇雨将崩时,用草苫快速覆盖防护,避免防御崩溃;
- 储备赋能精准防御:夜间靠鱼膏照明,看清敌军动作,让防御更有针对性,不盲目应对。
这种“未雨绸缪、储备赋能”的思路,对现代风险防控、职场应对、生活规划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简单说就是:“临时抱佛脚永远扛不住突发危机,提前备好‘过冬粮草’才是王道。在前面,把物资\/能力储在平时,遇到问题时才能快速转化为应对方案,稳稳守住局面。”
刘馥为扬州刺史,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边批:预备有用。建安十三年,孙权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燃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