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政委重重拍案,独眼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他没有再多言,径直转身,对通信连长王彪下达命令。
“立即拟电!”
“将林首长的全部战术分析,连同他亲手绘制的战术路线,一字不改地写进去!”
“使用最高加密等级!”
“明确要求,这份电报必须以最快速度,送达太岳军区陈旅长!”
“并由他,亲自决定是否转呈总部!”
“是!”
王彪挺直身躯,一个标准的军礼后,转身冲向电讯室。
指挥部里,空气像被抽干了一样。
只剩下令人窒息的等待。
“嘀嘀嘀嘀嘀嘀”
电键的敲击声,急促而富有规律,仿佛催命的钟摆。
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林毅缓缓走向窗边,推开窗户。
一股带着泥土气息的寒风,瞬息间灌入室内。
它拂过他微烫的额头,带来一丝清醒。
电报已经发出。
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嘀嘀嗒”
最后一个电键尾音,消散在冰冷的夜风中。
王彪挺直了胸膛,放下耳机。
他面对林毅和余秋里,沉重地点了点头。
声音带着些许沙哑:“首长,政委,发出去了!”
指挥部内,一片死寂。
那份赌上林毅前程甚至性命的电报,宛如一块无形的巨石。
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王虎那双虎目紧盯着地图上“黄崖洞”的红圈。
他紧握着驳壳枪的枪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想不通林毅的判断逻辑
王大壮不安地搓动着双手,黝黑的脸庞时而泛青,时而发白。
他时不时瞟一眼林毅,嘴唇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这场豪赌,赌注实在太大。
大到连他这样的粗人,都感到一阵阵心慌。
余秋里立在林毅身后。
那只独臂自然垂落,拳头却紧紧攥着。
他没有去看地图,也没有理会其他人的反应。
目光始终落在林毅那不算宽阔,此刻却笔挺如松的背影上。
他选择与林毅并肩承担。
这既源于对搭档能力的绝对信任,更是一名老革命对危机的本能警觉。
林毅的分析,听起来太过离奇。
但又逻辑严密,每一步推断都直指要害,让人不得不信。
“都杵在这儿干什么?”
林毅转过身,声音虽不大,却像一道电流,让屋内凝滞的气氛重新流动起来。
“难道等着天上掉馅饼?”
“保持最高等级侦听状态!”
“任何频段的异常信号,我都要在第一时间知道!”
“是!”
王彪身躯一震,一个激灵,立刻转身冲向电讯室。
“王虎,王大壮!”
“到!”
两人条件反射般地挺直了身板。
“让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伤员和后勤单位,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
“但是,没有我的命令,任何部队不许离开驻地一步!”
“谁敢乱动,军法处置!”
林毅的命令,清晰而果决。
不带一丝因背水一战而产生的动摇。
在他脑海中,【后勤统筹】技能已然无声运转。
部队集结时间、物资调配方案、紧急转移路线
无数个预案,正以惊人的速度,生成并优化。
他越是镇定自若,指挥部里其他干部的内心,反而越是安定。
太岳军区,指挥部。
夜已深,地图室的马灯光芒,将墙上巨大的华北作战地图映照得忽明忽暗。
陈旅长背着手,如同笼中困兽,在地图前来回踱步。烟斗里的烟丝明明灭灭,将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秋季大扫荡的雷声这么大,雨点却迟迟落不下来,他到底在憋什么坏水?”
参谋长手指在地图上几个标注着日军集结的地点划过,眉头紧锁:“旅长,情报显示,日军各部的调动都指向我们根据地的腹地。总部已经发来通报,让我们做好反扫荡的准备,这一仗,怕是又一场恶战。”
就在这时,门被猛地推开,译电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因极度紧张而变了调。
“旅长!参谋长!第四军分区,特急绝密电报!”
陈旅长猛地停住脚步,转过身来,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参谋长一把接过电报,凑到马灯下,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他飞速地看完整篇电文,拿着纸的手都开始微微颤抖,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难以置信,最终化为一片凝重。
“胡闹!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他低吼一声,将电报拍在桌上。
陈旅长没有说话,只是从他手里拿过电报,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指挥部里,安静得能听到烟斗里烟丝燃烧的“咝咝”声。
“旅长,这份电报不能信,更不能往上报!”参谋长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焦急和不解,“林毅同志的判断,没有任何情报支撑!仅仅因为长治城兵力空虚,就推断出日军一个甲种师团要偷袭黄崖洞?这这简直是凭空猜测!”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黄崖洞的位置上。
“您看,黄崖洞地势险要,周围有我们好几个主力团和地方部队拱卫,总部特务团更是驻扎核心。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就算再精锐,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上百里,穿过我们层层防线,摸到黄崖洞眼皮子底下,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参谋长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缓:“旅长,林毅同志年轻有为,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有锐气是好事。但他会不会会不会是因为最近太过顺利,导致判断上有些冒进了?这份电报如果转呈总部,一旦判断失误,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情报混乱,甚至会干扰总部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个责任,我们担不起!”
参谋长的分析有理有据,句句都说在了要害上。
换做任何一个指挥员,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都绝不会采信这样一份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个人推断”。
陈旅长听完,却没有立刻表态。
他一言不发,拿过电报又看了一遍,然后缓缓地背起手,重新在地图前踱步。
他没有去纠结参谋长分析的那些战术逻辑,他的脑海里,闪过的全是一个名字——林毅。
他想起了中条山战役前,同样是一份来自林毅的、看似捕风捉影的电报,精准预判了日军的战略动向,让军区提前做出了准备,挽救了无数同志。
他想起了攻打陵川,那个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毅却用一套闻所未闻的围点打援、中心开花战术,硬生生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他想起了武家湾设伏,想起了“惊雷”行动,想起了这小子每一次看似疯狂的计划背后,都藏着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准算计。
林毅的每一次“大胆猜测”,事后都证明,是惊人地准确!
猛地,陈旅长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