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七千巨款(1 / 1)

把杂事都处理完,闫解成决定去取钱。

钱在别人手里只是纸,在自己手里才是钱

揣着那十几张加起来足足有七千多元巨款的汇款单,闫解成感觉那不是纸,那是底气,一个爷们的底气。

在这个年代,二十块钱就可以当彩礼取一个媳妇,自己这点钱能娶三百多个,一天一个都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要是在前世,肯定给读者老爷一人娶一个,和各位大爷换点催更或者五星书评啥的。

哪位读者老爷穿过来,吱一声,肯定四合院和媳妇都给送上。

闫解成今天的目标明确,把钱取出来,全部。

他没有选择学校附近或者人流密集的大邮局,而是特意穿街过巷,在房子这边找了一家看起来门脸不大,略显冷清的邮政支局。

推开门,里面只有一个戴着套袖的老职员在打着算盘,还有一个年轻的女营业员正趴在柜台上打盹,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和浆糊混合的陈旧气味。

“同志,取款。”

闫解成走到柜台前,将汇款单递了进去。

年轻的女营业员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接过汇款单,习惯性地看了一眼金额。

这一看,她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睡意全无,拿着汇款单的手都有些抖。

她难以置信地抬头看了看闫解成,一个穿着普通学生装,面容稚嫩的年轻人。

“同,同志,您这取这么多?”

她的声音带着惊疑,下意识地看向了旁边那位老职员。

老职员也停下了拨算盘的手,扶了扶老花镜,走过来接过汇款单。

看清数额后,他眉头紧紧皱起,上下打量着闫解成,语气带着审慎。

“小伙子,取这么多钱?你是哪个单位的?有工作证或者介绍信吗?”

闫解成早有准备,掏出自己的四九城大学学生证递过去。

“我是四九城大学的学生,这是稿费。”

老职员仔细查验了学生证,又看看汇款单上“《全国日报》社”的汇款单位,脸色稍缓,但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

“学生?稿费?就算是稿费,这也太多了。你一个学生,不在大学旁边的邮局取,跑我们这小支局来取这么大一笔款子,这不合常理啊。我们这边储备金不一定够。”

女营业员在一旁小声嘀咕。

“就是,别是。”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明显,怀疑这钱的来路。

闫解成心里叹了口气,知道光靠学生证还是不够有说服力。

他语气平静地解释。

“两位同志,我平时住在这一片,离这儿近,来回方便。”

他顿了顿,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从怀里掏出了那张带着房管所红印的房契,展开给对方看。

“您看,这是我在这附近刚置办的房子,我就住这儿。这稿费是我写文章挣的,干干净净,来源汇款单上写得清清楚楚。”

老职员接过房契,凑到眼前仔细辨认上面的地址,姓名和公章。当看到产权人姓名“闫解成”与学生证,汇款单收款人一致,并且房契货真价实时,他脸上的疑虑终于消散了大半。

在这个年代,有房产意味着有根脚,是一种极强的信用背书。

“你住这附近啊。”

老职员将房契递还给闫解成,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

“闫解成同学是吧?年轻有为啊,能挣这么多稿费,了不起。”

他转头对女营业员说。

“小张,给这位同志办理吧,看看咱们的现金够不够。”

女营业员也被那房契镇住了,连忙应声,开始清点支局里的现金。

果然如老职员所料,这笔巨款几乎掏空了这个小支局的所有现金储备,连毛票和分币都凑上了,才勉强凑齐。

最终,闫解成接过那个用旧报纸厚厚包裹,沉得坠手的七千多元现金时,感觉手臂都往下沉了一沉。

他没有当场清点,那样太扎眼,只是对老职员和女营业员道了声谢,便将这巨款迅速塞进那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里。

走出邮局,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闫解成深吸一口气,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格外清新。

万元户。在1958年,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一种难以言喻的底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让他恨不得仰天长啸,他特别想大喊一声:还有谁。

我不爱钱,真的,如果让我选择,我当初肯定不写红色岩石那本书。

消费。

必须消费。

闫解成感觉自己的购买欲再也压制不住了。

他先是直奔百货大楼和附近的杂货店,这次的目标是填充未来小家的日常所需。

铁锅,铝壶,搪瓷盆,碗碟,筷子,菜刀,案板,暖水瓶,煤油灯。

他挑选的都是结实耐用的款式,每样都买上双份甚至三份。

售货员看他这架势,还以为他是为单位采购,闫解成依旧含糊过去。

看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物件一件件消失在储物空间,他仿佛看到了未来小院里升起的炊烟。

买完锅碗瓢盆,他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级的奢饰品:自行车。

拥有一辆自行车,在这个年代是身份的像征,但是他没有自信车票。

他来到了信托商店,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二手商品。

几辆擦得锃亮的“永久”,“飞鸽”自行车摆放在显眼位置,吸引着他的目光。

他上前询问价格,售货员报出的数目让他暗自咋舌,比新车便宜不了太多,好处是不用票。

但关键是,自行车这玩意儿太扎眼了。

原剧里老闫买了一辆八手的自行车,宝贵的跟眼珠子似的。

一个学生,突然骑上一辆自行车在校园里晃荡,无异于在脑门上写了我有问题四个字,尤其这个人还是小业主成分。

周文渊那帮人还不得跟闻到腥味的猫一样?

“树大招风,现在还不是时候。”

闫解成在心里对自己说,强行按下了拥有自行车的渴望,有些遗撼地离开了自行车柜台。

既然自行车不能买,他就在这信托商店里随意逛了起来。

这里真象个时代的杂货铺,从旧家具,旧钟表,旧衣服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应有尽有。

很快,他的注意力被一个角落吸引了过去。那里摆放着不少瓷器,铜器,字画,旧书,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颇有年头的文房四宝。

一个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店员坐在柜台后,慢悠悠地喝着茶,看着报纸。

闫解成走过去,看着那些蒙着淡淡灰尘的物件。

他对古董字画一窍不通,上辈子也没研究过这个。

但他知道一点,在这个年头,特别是这种国营的信托商店,管理相对规范,收东西也有一定门坎,造假成本高,流通的假货相对后世要少得多。

很多东西,可能只是原主人家道中落,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得已拿出来换点活钱。

他看到了几个青花瓷的瓶瓶罐罐,颜色发暗,画工倒是精细。

几卷泛黄的画轴,看不清内容,还有一些玉器摆件,质地如何他完全看不出来。

“同志,看看这些东西?”

老店员注意到他停留的时间不短,放下报纸,和气地问道。

“恩,随便看看。”

闫解成指着那些瓷器。

“老先生,这些个瓶瓶罐罐,怎么卖?”

老店员扶了扶眼镜,走出来。

“这些都是人家寄卖的旧物,有些年头了。这个乾隆年的青花缠枝莲纹瓶,十五块。这个道光年的粉彩人物盖罐,十二块。这个……”

老店员如数家珍地报着价,价格在几块到二三十块不等。

在闫解成听来,简直是白菜价。

他不懂真假,也不确定具体价值,但他想着,就算十个里面有一个是真的,也赚大了。

更何况,这些东西摆在未来修葺好的小院里,也能增添几分文雅气息,符合他文人的身份。

“这些,还有那边那几幅画,我都要了。”

闫解成大手一挥,开始了扫货模式。他专挑那些看起来顺眼,价格不高的入手。

老店员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笑开了花,没想到这年轻人如此阔气。

他连忙帮着打包。

“小伙子有眼光啊,这些东西搁以前,那可都是好东西,唉,时移世易喽。”

闫解成不置可否,付了钱,将打包好的瓶罐,画轴收入空间。

接着,他又看上了那些旧书和文房。

旧书堆里,他翻捡出不少线装古籍,有医书,农书,棋谱,甚至还有一套品相不错的《聊斋志异》。

最让他惊喜的是,他竟然在书堆底层翻出了一部厚重的《康熙字典》,虽然封面有些破损,但内页完整。

“这个怎么卖?”

他拿起《康熙字典》。

“这本字典啊,五块钱。虽然是老版本,但查字还是顶用的。”

老店员说道。

“要了。”

闫解成毫不尤豫。作为一个文人,买书是最正常不过的行为,就算有人问起,也完全可以解释。

他又挑了一支看起来不错的旧狼毫笔,一方歙砚,一起付了钱。

这一趟信托商店之行,花出去三百多块,换回了一大堆在当下人看来可能只是破烂的古董字画和旧书。

闫解成心里却十分满足。他不懂行,但他相信这个时代的货真价实,这更象是一种基于时代红利的投资。

既然这里宝贝这么多,闫解成自然动了心思,开始闲逛其他的信托商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东辽匪王,开局娶妻得SSS天赋 规则怪谈游戏:从小偷身份开始 红楼小郎君:开局惹上潘金莲 港综:开局顶撞大嫂,斩大佬上位 创业在红楼,家师陈近南 鲤鱼王逆袭记:华夏宝可梦之旅 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 系统让我做恶女,我偏带全家致富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穿梭在电视剧里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