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阎解成的老六文豪生活 > 第60章 小业主能考大学吗

第60章 小业主能考大学吗(1 / 1)

班里悄然兴起的投稿热潮,没过两天就传到了班主任孙老师的耳朵里。

她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听着学习委员周文渊例行汇报班级情况时顺带提了一嘴,只是不置可否地“恩”了一声,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在这四九城大学中文系,天才,怪才,勤奋者彼彼皆是,有几个学生在报纸副刊上发表几篇豆腐块文章,实在算不得什么新鲜事。

她本人每年也都会有几篇文艺评论或者学术短文见诸报端,这是身为大学教师和学者的常态。

也就是大一新生对于这个有点兴趣,大二以后,文学系的基本都发表过文章,这就是四九城大学的底气。

学生们有写作热情,尝试投稿,在她看来是好事,至少说明心思用在了正道上,总比无所事事或者惹是生非强,只要不眈误学习就行。

她对此并未过多关注,直到这天下午,周文渊没有象往常一样汇报完就走,而是略显踌躇地留在了她的办公室。

“还有事?”

孙老师放下手中的红笔,看向自己这个外甥。

周文渊是她亲姐姐的儿子,从小聪慧,读书用功,是她看着长大的。

这次能考上四九城大学,虽然有自己的因素在,但终究是他自己考进来的,底子并不差。

“小姨。

”周文渊在私下场合用了亲戚间的称呼,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郁闷。

“班里现在好多同学都在准备投稿,尤其是那个闫解成,他以前就在《四九城日报》上发表过文章。您说,我是不是也应该写点东西投出去?”

孙老师看着外甥脸上那点郁闷的神色,心里明镜似的。

她了解这个外甥,心气高,自尊心强,尤其在意别人对他“靠关系”的看法。

当初高考录取,她确实动用了一些人脉和影响力,并且在分班后,凭借着自己班主任的身份,不着痕迹地指定了他当学习委员。

毕竟学习委员需要一定的成绩基础,而她手里恰好有所有学生那份不公开的高考成绩单。

她更知道,那个叫闫解成的学生,成分是小业主家庭,政审倒是没问题,闫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城市贫民,但终究不是根正苗红的工农兵出身。

可偏偏这小子争气,高考成绩赫然是全市第一,而且几乎全部满分。

在那份内部成绩单上,闫解成的名字高悬榜首,分数甩开第二名的周文渊几十分。

现在虽然小业主成分可以报考大学,但是基本都是降格录取。

正是因为有这份实打实的状元成绩在那里摆着,孙老师才更要在初期压一压,把学委的位置给了自己外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和扶持。

她不能让周文渊一开始就活在那状元的光环阴影下。

“小渊啊。”

孙老师语气放缓,带着鼓励。

“你想投稿,这是好事,小姨支持你。你的文本功底我是知道的,扎实,稳重,就是有时候缺了点灵气。多写多练是应该的。”

她顿了顿,决定再给外甥加把火,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他的信心。

“那个闫解成同学,他能发表文章,说明确实有点小聪明。但你也不差。你能靠自己考进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要被别人的一点成绩影响了心态。

写作这东西,讲究厚积薄发,也讲究心境。你沉下心来,好好构思,选准方向,未必就比他差。”

她巧妙地避开了高考分数的具体对比,只强调结果,将周文渊放到了和闫解成同等的起跑在线。

第一和第二也没啥太大差距,不是吗?

“至于学委的工作。”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周文渊一眼。

“你做得很好,要继续保持。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你的信任。把工作做好,同时兼顾学习,再在写作上有所建树,那就更能证明你的能力了。”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既安抚了周文渊那点因闫解成而起的焦躁,又给他指明了方向,更隐晦地强化了他配得上学委位置的认知。

不得不说,孙老师确实很厉害,一箭三雕。

周文渊听着小姨的话,胸中的郁结之气散去了不少,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是啊,自己又不差。闫解成不过是在市级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去冲击《全国日报》碰了一鼻子灰。

自己只要认真写,未必超不过他。

不仅要投稿,还要争取在《全国日报》上发表。

哪怕只是一篇短文,也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压过那个闫解成一头。

他要向所有人证明,他这个学委,是靠真才实学,而不是全靠小姨的关系。

“我知道了,小姨。我会认真写的。”

周文渊挺直了腰板,信心恢复了不少。

“恩,去吧。我这儿还有几本稿纸,你拿去用。”

孙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印着四九城大学抬头的稿纸递给周文渊。

这种带有单位抬头的稿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身份的像征。

周文渊接过稿纸,道了声谢,信心满满地离开了办公室,回到宿舍便开始埋头构思,决心要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目标直指《全国日报》。

这些发生在教师办公室里的对话,闫解成自然一无所知。

就算知道了,他大概也只会无所谓地撇撇嘴。

周文渊那点争强好胜的小心思,在他眼里如同孩童的嬉闹。

学委的虚名?发表文章攀比?这些都太浅薄了。

他深谙苟道精髓,深知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在大学这个看似干净的小社会里,表面的虚名和一时的高低毫无意义,甚至是危险的。

真正的聪明人,应该象自己一样,深藏于水下,默默地给自己叠加各种实实在在的“buff”。

知识的buff,财富的buff,武力值的buff,以及最重要的影响力buff。

现在,闫解成的目光,越过了文学创作的领域,投向了另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传播力更强,也更容易被合理化的领域,歌曲。

这个念头并非凭空产生。

前几天下午没课,他在宿舍里听王铁柱和李卫东一边哼唱着《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革命歌曲,一边争论着哪个调子更带劲。

当时他就在想,如果能“创作”出几首旋律优美,歌词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精神又易于传唱的歌曲,其带来的名望和潜在的影响力,恐怕比几篇小说还要大,而且更加安全,更加接地气。

歌曲的“灵感”来源更好解释,可以是学习革命歌曲后的感悟,可以是日常思想教育的感悟。

只要旋律足够动人,歌词足够正面,谁又会去深究一个年轻学生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灵感呢?

更重要的是,利用意识书写的能力,他不仅可以“写”小说,同样可以“写”歌词。

虽然他对乐理知识不算精通,但前世信息爆炸时代,谁脑子里还没记住几十上百首经典旋律呢?

红的,民的,甚至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稍微改编一下歌词,使之符合1958年的语境,不就是现成的“创作”吗?

这个想法让他心头一阵火热。

相比于小说需要完整的结构和篇幅,歌曲更短小精悍,创作(搬运)起来更快,也更容易通过收音机,文艺汇演等渠道迅速传播开来。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叠buff大道。名气可以带来保护,尤其是在这个年代。

一个思想正确,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兼“业馀作曲家”,无疑比一个单纯成绩好或者有点小钱的学生,地位要稳固得多。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闫解成的“意识空间”变得更加忙碌。除了雷打不动的俄语学习和“搬运”《艳阳高照》之外,他开始分出一部分精力,回忆并“誊抄”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经典旋律。

他选择的第一首目标,是一首旋律极为优美,歌词充满对领导赞美的歌曲。

有前世的记忆加持,很快这首主旋律歌曲就诞生了,接下来他一口气写了歌颂劳动,赞美祖国山河,等等五首歌词。

写着写着,他自己都感动了,自己这是抄袭吗?

绝对不是,自己是让经典早日现世,让那些人体会一下歌曲的力量。

他仿佛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一边看着同学们为了几元钱的稿费而绞尽脑汁,看着周文渊为了超越他而暗中较劲,一边则推进着一部长篇小说的“搬运”和歌曲的“创作”。

俄语课的教室里,他皱着眉头跟读单词,政治学习的会场上,他认真做着笔记,晚自习的灯光下,他似乎在克苦钻研教材。

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甚至在某些科目上有些“吃力”的年轻学生,正在以一种超越时代的方式,同时耕耘着文学和音乐两块田地,默默为自己积蓄着远超常人想象的力量。

老六长久远,苟道永流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红楼小郎君:开局惹上潘金莲 港综:开局顶撞大嫂,斩大佬上位 创业在红楼,家师陈近南 鲤鱼王逆袭记:华夏宝可梦之旅 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 系统让我做恶女,我偏带全家致富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穿梭在电视剧里的我 三角洲:没挂我穿个屁呀! 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