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二十四元巨款(1 / 1)

就在闫解成在同学眼中又变成那个不学无术的混子的时候,他寄往《全国日报》的三首诗歌,经过几周转,终于被送到了报社文艺副刊编辑的办公桌上。

负责初审的是一位姓赵的编辑

他一看信封上熟悉的“红星中学”地址和“红帆”这个笔名,眼前顿时一亮,心情不由得有些激动。

是那个写《震惊》杂文的红帆同志。

那篇文章角度刁钻,文笔老辣,在社内都引起了讨论,没想到这么快又有新稿来了。

赵编辑怀着期待,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嘴里还念叨着。

“好啊,红帆同志这次又抓住了什么典型问题?可得好好看看。”

然而,当他抽出稿纸,看到那三个标题:《祖国颂》,《党的光辉照我心》,《工人阶级有力量》,以及下面分行的诗句时,脸上的兴奋表情瞬间凝固了。

不是杂文?

是诗歌?还是三首标准的主旋律颂歌?

赵编辑心里略感失望,就象期待着一盘硬菜,结果端上来三碗甜汤。

但他还是扶了扶眼镜,认真读了下去。读着读着,他脸上的表情从失望慢慢变成了惊讶,继而微微点头。

这三首诗,虽然题材是常见的主旋律,但用词精准,意象选取颇有新意,情感饱满而不空洞,节奏和韵律也把握得很好,确实是下了功夫的,水平远超一般投稿的业馀爱好者。

放在副刊上,绝对是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完全符合报纸的要求和主流价值观。

“这个红帆,笔头子确实硬,写啥像啥。”

赵编辑心里嘀咕,认可了稿件的质量。

但接下来,稿酬的问题让他犯了难。

按照报社规定,普通作者的诗歌稿酬一般是按行计算,标准不高。可红帆现在不算普通作者了,他那篇杂文引起了不小反响,算是有了点名气,再按新人标准给,似乎不太合适,怕寒了作者的心。

可这三首诗篇幅确实都不长,要是按高标准的特约作者待遇给,又有点超出常规。

赵编辑拿着稿子,尤豫再三,决定去找总编定夺。

他来到总编办公室,说明了情况,把三首诗递了过去。

总编是个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同志,他接过稿子,仔细地看了一遍,沉吟了片刻。

“恩,写得确实不错。热情洋溢,积极向上,功底扎实,很适合我们报纸的定位。”

总编缓缓开口。

“红帆这个同志,虽然是新人,但潜力很大。我们不能按普通投稿对待,挫伤了作者的积极性。”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做出了决定。

“这样吧,就按国家规定的诗歌稿酬上限,每篇八元,三篇一共二十四元。另外。”

他拿起闫解成用的那种粗糙发黄的稿纸看了看,皱了皱眉。

“这稿纸质量太差了,估计红帆同志家境一般,而且影响阅读和存盘。你去库房领一本好点的稿纸,连同汇款单一起给红帆同志寄回去,算是我们报社的一点心意,希望他以后能用好纸写稿,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赵编辑心里暗暗咂舌,每篇八元,这绝对是顶尖作者的待遇了。

看来总编是真看重这个“红帆”。他连忙应下。

“好的,总编,我这就去办。”

于是,一个厚厚的,装着三首诗录用通知,一本崭新的优质稿纸以及一张二十四元汇款单的信封,被《全国日报》编辑部寄往了红星中学。

时间一晃到了周六。

下午放学,闫解成随着人流走出教室,习惯性地朝门房瞥了一眼。李大爷依旧在那慢悠悠地扫地,看到闫解成,依旧是那副不动声色的样子,但眼神往屋里示意了一下。

闫解成心领神会,等几个同学勾肩搭背地走远了,才快步溜进门房。

李大爷没说话,直接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明显比平常信件厚实不少的大信封,递给了他,眼神里似乎比平时多了点别的东西,但依旧没多问。

闫解成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心里却是一沉。

这么厚?该不会是退稿吧?还把原稿都退回来了?他脸上没露出来,依旧笑着对李大爷道了谢,把信封紧紧塞进书包,快步往家走。

回到家,屋里没人。闫埠贵估计又去进行他的周末创收活动了,杨瑞华可能出去买菜了,闫解放和闫解旷肯定在外面野。

天赐良机。

闫解成赶紧钻进小屋,怀着几分忐忑,撕开了那个厚厚的信封。

首先滑出来的是一本崭新的,纸张厚实的稿纸,比他用的那种粗糙草纸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他愣了一下,编辑还送稿纸?

然后,他才看到夹在稿纸里的信纸和那张熟悉的邮政汇款单。

他先拿起信纸,是《全国日报》编辑部的正式录用通知,告知他的三首诗歌已被采用,将于近期刊发云云。语气比《四九城日报》还要正式和客气。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张汇款单上。

当看清金额栏里那个清淅的数贰拾肆圆整时,闫解成的呼吸骤然停止了一瞬,眼睛猛地瞪大了。

二十四块?

他难以置信地拿起汇款单,翻来复去看了好几遍,确认自己没看错。

三首短诗,二十四块钱?

平均一首八块?这年头,很多普通工人一个月辛苦下来,也就挣这个数。

还是作家赚钱啊。

巨大的惊喜如同海浪般瞬间将他淹没,心脏砰砰狂跳。

他拿着汇款单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斗。这不仅仅是钱,这是一种巨大的认可和鼓励。

《全国日报》按高标准给了他稿费,还贴心地送了高级稿纸,这态度再明显不过了。

之前还在为搞票和取小钱发愁,转眼间,一笔真正的巨款就这么砸了下来。闫解成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

他强迫自己深呼吸,几次之后,狂跳的心脏才慢慢平复下来。

他不是没见过钱,前世几千上万都见过,但是现在和前世不一样啊,这可是1958年。

他小心翼翼地将汇款单,通知信和那本珍贵的稿纸,全部收进了储物空间。

放在外面一秒钟,他都觉得不安全。

做完这一切,他瘫坐在硬板床上,望着糊着旧报纸的顶棚,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最终变成一个无声却璨烂的笑容。

前途和方向,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淅。

写。

必须继续写。

就往这种符合主流价值观,安全又稿费高的方向写。

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社会建设成就,不说别的,就是全部歌颂一遍,都能写几百篇。

杂文也不能放弃,虽然容易得罪人,但是确实是现在主流的方向,只不过下次要更加注意一点的好,不能只写自己这个大院,可以出去溜达一圈,这年头破事太多,不怕没得写。

这种主旋律的诗歌,散文,小故事,安全系数高,只要写得好,照样能赚大钱。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铺着稿纸,通往财务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康庄大道。

有了这笔钱,他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取钱的事情必须尽快提上日程,而且要更加小心。九块加二十四块,这可是三十三块的巨款。

激动的心情慢慢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

他不再是一个只能被动忍受,暗中吐槽的穿越者了,他拥有了在这个时代快速积累初始资本的能力。

只要坚持这个思想,就是到了那个特殊年代,谁敢打击自己?

这是文章吗?这是护身符,还可以不断叠甲的护身符。

院子里传来杨瑞华和闫解放说话的声音,他们回来了。

闫解成迅速调整好表情,收起脸上的兴奋,恢复了平时那副略带懒散的样子,推门走了出去。

闫解成看着杨瑞华忙碌的背影,又看了看家徒四壁的景象,心里那种要尽快搬出去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闫埠贵不是没钱,只不过是习惯了节俭过日子而已。

但是闫解成受不了啊,受前世的影响,他想吃好吃的,睡柔软的床铺,而不是天天没苦硬吃。

他走到水缸边,拿起瓢舀了半瓢凉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冰凉的液体压下了他心中最后一丝躁动。

接下来,就是如何安全地把这三十三块钱取出来。

等好好琢磨一下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表白警花后,我带老丈人进部!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大唐:我才不是猫妖 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山医逍遥行 苍茫问道 精灵:这个训练家太野了 当世黑手,掀翻神话古史 重生洪荒,吾乃东皇太一 卧底扮演病美人后,全员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