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御书房,苏砚之毫不尤豫的跪地叩首。
“陛下,老臣臣今日进宫,是为臣那可怜的孙儿鸣不平。林逍竟当街殴打他,致其重伤。”
赵衍坐在御案后看着奏折,头也不抬,语气更是没有丝毫情绪起伏,淡淡道:“哦?竟有此事?林逍为何殴打你孙儿?”
苏砚之摸不清皇帝此刻的心情,只好一板一眼道:“陛下,林逍行事鲁莽,毫无缘由便动手,实是目无法纪。”
“此刻老臣那可怜的孙儿只剩下一口气,不知何时才能够苏醒,如此胆大妄为,还请陛下为老臣做主。”
而对于林逍敲诈,苏砚之绝口不提。
先不说把这事告诉皇帝有没有用,就说你堂堂丞相爷,在青楼被一个白身小子敲诈,你还有脸了你?
赵衍合上奏折,将其递给一旁的孙福海。
孙福海立刻领会,双手承着奏折,来到苏砚之跟前。
苏砚之一愣,谨慎的看了眼皇帝,这才伸手接过。
赵衍声音淡漠:“看看。”
苏砚之心里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但是也不敢违背旨意,只能打开奏折看起来。
但是越看,苏砚之额头冷汗越多。
奏折里面不止有事情经过,还有苏明远的不少罪责,有的就连他这个爷爷都不知道。
可是……皇帝知道。
虽然这些罪责看起来严重,却最起码不会牵连到苏家,但是依旧看的苏砚之冷汗直冒。
同样的,奏折里也没提他苏砚之被敲诈一事,倒是让苏砚之提到嗓子眼的心回落一点。
苏砚之强装镇定,合上奏折,又跪地叩首:“陛下,此奏折所言之事,老臣之前并不知晓,回去后定会好好管教孙儿,只是林逍当街伤人,也不该轻易放过。”
赵衍俯视着苏砚之:“苏爱卿,你孙儿恶行累累,林逍不过是替天行道,况且他也是为了惩戒苏明远的轻薄之举。”
“那女子虽是青楼之人,却也是我大梁百姓,慢说你孙子,就是朕,也不敢在没有罪责之时随意处置,对此你却只字不提,一味偏袒,这是何道理?”
苏砚之额头冷汗滚落,心中暗恨,却只能再次叩首。
“陛下圣明,是老臣糊涂,只念孙儿受伤,未能顾全大局,老臣回去后定会按律处置孙儿,让他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
赵衍微微点头,语气稍缓:“苏爱卿能明白就好,朕向来赏罚分明,林逍此举虽有鲁莽之处,但也是正义之举,便不赏不罚。”
“至于你孙儿,国法在前,容不得私情,爱卿回去应当对族人严加管教,不可再生事端。”
苏砚之咬咬牙:“陛下,老臣愿领罚,是老臣教导无方,才让孙儿做出这等错事,还请陛下从轻发落苏家。”
赵衍目光深邃:“苏爱卿不必过于徨恐,朕向来赏罚分明,不会牵连无辜,但苏明远必须依法受惩,以正国法。”
苏砚之连声道是,将奏折交给一旁的孙福海后,起身小心翼翼的退出御书房。
看着巍峨的御书房,苏砚之心中却满是不甘与愤怒。
但在皇帝威严之下,也只能暗自咽下这口气,准备回去再做打算。
……
御书房内。
孙福海轻轻将奏折放回御案上,随后悄无声息的退到一旁,垂眼低眉一言不发。
赵衍伸手拿起那份奏折,手指轻轻摩挲,眼底情绪涌动变换,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赵衍忽然发出一声轻笑。
“老狐狸……”
一旁,孙福海将头垂的更低了几分。
这时候,殿门外却忽然出现一道身影,借着阳光,半截影子压在朱红色的门坎上。
孙福海眉头一挑,小心的看了眼皇帝,见其正闭目养神,便悄无声息的走了过去。
不多时,孙福海转身回来,躬敬的站在御案前。
赵衍闭着眼睛,淡淡道:“说。”
“喏。”
孙福海躬敬道:“皇后娘娘动用了凤印下达了一道懿旨,召鲁国公入宫,礼部不知是否该按其内容下达,于是……”
不等孙福海说完。
赵衍忽地睁开眼睛,打断道:“找蒋朔?什么事?”
孙福海立刻将剩下的话咽下去,转而回答道:“懿旨上说是……要请鲁国公给小公爷当老师。”
闻言,赵衍神情略带古怪。
蒋朔虽说现在贵为鲁国公,却是第三代鲁国公,今年刚四十岁,还算正值壮年,在未继承爵位之前是林逍父亲的老部下。
而且是所有老部下里最严苛,最不讲情面,最能打的一个。
现在皇后有命,再加之往日情分,蒋朔肯定不会有二话。
但是……
若是找他来教导林逍,那这臭小子可是有的苦头吃了。
落在蒋朔手里,他可不管你是何身份。
按他的话说,那就是你既然到了我这,那就先是个兵,再是其他,若是连兵都当不好,其他的估计也是白费。
不过让赵衍面露古怪的却不是林逍即将遭罪。
而是皇后为何突然就决定让她父亲的老部下来教导林逍了呢?
以往皇后可是最忌惮这方面的事的,就算他开口也不行,这次怎么忽然就变了?
因为要给林逍相亲的缘故吗?
孙福海见皇帝陷入沉思,也不敢打扰,只能静静的等侯。
不多时,赵衍回过神来,摆了摆手:“允了。”
孙福海躬敬道:“喏,老奴这就给礼部回信。”
就在孙福海转身时,赵衍又开口了。
“等等。”
孙福海面露疑惑的转身。
“派人跟鲁国公说,既然要教,那就好好教,若是不成材,朕拿他是问。”
孙福海眨了眨眼睛,点头应下:“喏。”
说罢,孙福海转身出了御书房,站在门口与等在门口的人说了些什么。
那人听完后,点了点头,行了一礼后退下。
目送那人离开,孙福海也不禁松了口气。
终于结束了……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真要是这事不顺陛下的心思,最先倒楣的肯定不会是自作主张的皇后,甚至人家都未必会倒楣。
毕竟人家这夫妻恩爱,只需要挤几滴眼泪,撒个娇或许就没事了。
但是他们这群传话的,那可就未必了。
尤其是礼部那帮人,皇后的懿旨没有第一时间照办,反而压下来想看看皇帝的意思。
皇帝若是真的因此不悦,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跟着倒楣。
这里面隐藏的危机,就算是他这个伺候陛下多年的人也不禁捏了把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