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年终总结。(1 / 1)

现将1994年度协同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学细悟,凝聚奋进共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深学细悟,我们深刻认识到,破除行政壁垒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前提。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习研讨活动。

先后举办专题学习班28期,复盖两地各级领导干部1500馀人次;

组织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6批量,实地感受局域协调发展的先进经验;

召开各类研讨会、座谈会120馀场,参与人员包括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基层干部等各个层面。

通过这些深入系统的学习研讨,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转变。

记得在年初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一位来自林城的干部说:”过去总觉得京州是竞争对手,现在明白了,我们是发展共同体。”

这样的认识转变并非个例。

通过学习,大家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候经济”思维,已经严重制约了局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资源配置的”孤岛现象”,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竞争,公共服务的重复建设,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行政壁垒的阻隔。

深学细悟,我们精准把握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是实现共赢的内核路径。

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对两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摸底调研。

调研组走访企业356家,召开行业座谈会42场,形成了20馀万字的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林城在装备制造、基础原材料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占比达到68;

而京州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方面特色突出,轻工业占比达62。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恰恰为协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开展了”企业牵手”活动。

组织两地企业互访考察86批量,促成产业合作项目45个。

林城重型机械厂与京州农机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原本两家企业各自为战,产品线重叠,市场竞争激烈。

通过协同发展平台的牵线搭桥,现在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定位:

重机厂专注大型设备,农机公司聚焦中小型农机具,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深学细悟,我们坚定树立起,”一盘棋”思维是书写局域华章的根本保障。

这一年,我们着力推动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组织开展”跳出本地看发展”大讨论活动。

要求各级干部自觉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站在局域全局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制定产业规划时,既要考虑本地需要,也要顾及局域整体布局;

在配置资源时,既要发挥本地优势,也要促进局域共享;

在推进项目建设时,既要算好本地帐,也要算好局域帐。

这种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带来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过去,两地招商部门经常为同一个项目争得面红耳赤;

现在,创建了联合招商机制,根据项目特点推荐到最适合的落户地。

过去,产业园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现在,统一规划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思想上的破冰,为协同发展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奠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坚实根基。

二、宏伟蓝图,指引前进方向,以实干担当铸就初步辉煌

宏伟蓝图,指引我们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行,打通协同发展的”血脉经络”。

林京二级公路的建设,是这一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两地组建了联合指挥部,创建了”日调度、周会商、月总结”的工作机制。

面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技术标准统一等难题,各级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

公路通车那天,沿线群众自发来到现场,

”这条路我们盼了几十年,现在终于通了!

以后去京州卖农产品再也不用绕远路了。”

这样的场景令人动容。

如今,这条”连心路”日均车流量超百次,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重要的是打通了要素流动的信道,为局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跨局域输变电工程是另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个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京州开发区的用电瓶颈问题。

项目建设期间,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施工队伍顶着酷暑加班加点,提前半个月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投运后,京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算了一笔帐:

”每年可减少因停电造成的损失约2000万元,新增用电容量可支撑50家企业扩大生产。”

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巨大效益。

宏伟蓝图,指引我们以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为内核,培育局域经济的”内生动力”。

林京工业协作示范区的建设,是产业协同的重要载体。

示范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创新采用了”飞地经济”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税收共享、统计分成。

走进示范区,可以看到产业协同的生动实践。

在林城重机厂京州分厂的车间里,老师傅正在指导年轻工人操作新设备。

这种”传帮带”不仅传授技艺,更传递着协同发展的理念。

分厂厂长介绍说:”我们把部分工序放在京州,既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又使主厂能够集中精力研发高端产品。”

这样的分工协作,让两家企业都受益匪浅。

两地企业联合开发的新产品,更是产业协同的结晶。

林城的制造优势与京州的市场敏感度相结合,开发出的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新推出的5款产品,销售额已突破8000万元。

一位企业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们单打独斗,产品研发周期长、市场反应慢。

现在两地企业优势互补,研发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宏伟蓝图,指引我们以要素市场双向开放为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

人才交流是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体现。

首批20名挂职干部,就象播撒在两地的种子,把新理念、好做法带到新的工作岗位。

来自林城的张科长到京州挂职后,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使当地项目建设效率提升30;

来自京州的李主任到林城挂职,带来了市场化运营理念,帮助当地企业开拓了新市场。

金融服务协同也取得突破。

两地银行机构创建信贷资源共享机制,为跨局域经营企业提供便利。

某机械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在异地贷款很难,现在通过这个机制,我们顺利获得了500万元贷款,新生产线得以按时投产。”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据统计,通过信贷资源共享机制,已为15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贷款总额达7800万元。

技术市场的互联互通,更是激发了创新活力。

林京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以来,已促成技术交易86项,交易金额达3200万元。

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不仅提供技术交易平台,还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创新辅导等服务。”

这种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有力推动了两地产业转型升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满级大佬她在星际财源滚滚 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 罪域图鉴 黑道千金她懂法?小弟连夜学刑法 与妖记 十二生肖密案 我自冥界来,于世间镇妖鬼 偏宠!冰山首长赖上我 宝可梦:普通人的旅行 我在凡人作妖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