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婶子,叔!俺特意来请你们去家里吃午饭,喝两盅!”
张建国刚想推辞,黄三又连忙补充:
“不光请你们,窑厂的老少爷们和家眷都喊去了,一来热闹热闹,联络联络感情;二来也想跟大伙商量商量,来年窑厂咋扩大规模。”
张建国略一思索,便点头答应了,转身从盆里又拎了两条大鲶鱼:“走,带着这个下酒!”
到了黄三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黄三的媳妇正围着灶台忙得团团转,锅里炖着肉的香味飘得老远,案板上摆着切好的青菜、豆腐,还有刚杀的鸡,一看就是要做一桌子硬菜。
杨雄、孙瞎子他们已经到了,正围坐在堂屋的火炉边烤火聊天,看到张建国进来,连忙起身让座:“建国,快坐,烤烤火暖身子!”
黄三的叔叔黄大爷也在,张建国见了连忙上前问好,心里满是敬重——当年他被赵家欺负,孤立无援的时候,是黄大爷挺身而出为他撑腰,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
黄大爷看着他,眼里满是赞许:
“建国啊,当初我就说你是个有出息的好苗子,果然没看走眼!”
众人围坐在一起,火炉里的木炭烧得噼啪作响,火光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彤彤的。
张建国搓了搓手,笑着说道:
“今年我在大学还有点事,得等期末考试结束才能从江城回来,到时候就留在村里过年。”
大伙一听都乐了,有人接话:
“那正好,李青山从上京回来,说不定还要去江城转火车,到时候你们俩正好做个伴!”
张建国笑着点头,又说道:
“等我回来,就把所有外债都收回来,扣除窑厂的经营成本,剩下的利润,就按咱们当初约定的比例分红,保证大伙都能过个肥年!”
话音刚落,黄三第一个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热烈鼓掌,脸上都洋溢着期盼的笑容——窑厂这一年生意红火,账本上的收入大伙都看在眼里,想想即将到手的分红,心里都美滋滋的。
张建国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些:
“不过有句话我得提前说清楚,之前赊出去的账,谁点头同意的,谁负责去要回来。要是要不回来,年底分红的时候,别人欠多少钱,那个人就少分多少钱,少分的钱充公,啥时候把账要回来,再把钱补给谁。”
黄三连忙点头附和:
“建国说得对!俺们这两天正加急查账呢,明天一大早,俺就带着人出去要账,保证把欠账都收回来!”
众人纷纷点头,心里都清楚,只有把账收回来,大伙的分红才能实打实拿到手。
黄三他们一群人立马表示,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
等晚点,把账本全部清理出来之后。
他们明天一大早就出门,保准能把账要回来!
张建国点点头,能把钱要回来是最好不过的了。
窑厂要经营下去,必须要把欠款全部追回来!要是东家欠一点,西家欠一点,欠来欠去,窑厂的生意是好了。
一个月能赚一千,一万,甚至十万块,但是你到手的都是欠条有啥用?
你出去跟别人谈生意,买东西,你总不能把别人给你打的欠条拿出来,说“这钱是别人欠我的,你直接拿着欠条找别人要去就行。”
那别人肯定也不愿意搞啊,你再说,那我也打欠条。
等别人把钱还我之后,我立刻拿这笔钱过来还你。
那别人也肯定不愿意做啊,你到时候手里拿着一堆欠条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