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房玄龄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齐王更是在心里庆幸,庆幸本王不是皇帝,不然本王岂不是也要和杨老三一样,整天与这些奏疏为伴?
但杨安却只是笑笑,当即道:“朕也只是闲来无事。”
“好了,不说这些了,咱还是说说朝中的事吧。”
“御贤王,朕不在的这段日子,朝中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
杨安说完就看向了御贤王杨义臣,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也跟着看了过去。
“重要的事倒没有,不过陛下前往安南的这阵子,前任农事司主事薛忠游历归来,和他一起的,还有他为咱们大隋编纂的新农书。”
“再有就是负责路桥重修重建事宜的李春上奏,说是咱们中原的官道和主要路桥,已经基本重修完成了。”
“他请示朝廷,是否往突厥,高句丽故地那边修?”
御贤王杨义臣笑了笑回复,使得杨安也诧异了下,随后才对着杨义臣激动问:“薛忠回来了?中原这边的路桥也修的差不多了?”
“这还真是两大喜事啊。”
话音刚落,杨安就看向了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转而对着他们问:“你们觉得,咱们应不应该往突厥和高句丽那边修建官道??”
如今大隋的官道与路桥修建,基本覆盖了中原以及西域的不少地方,但突厥和高句丽故地那边,却还没怎么开始。
这一点,长孙无忌他们自然是清楚的,所以此时听见杨安如此问,他们立刻便对视了一眼,然后长孙无忌才对着杨安回复:“如果能在突厥和高句丽故地也修建官道,这对咱们的汉化来说,肯定是最好的。”
“只是这两处地方地广人稀,尤其是突厥草原那边,那里连座城都没有,若是想在那里修官道,代价可就大了。”
“所以臣的建议是,咱们不妨先在突厥那边建城,这样一来,除了能让咱们的官道修建计划减少成本,还可进一步改变突厥的固有生活习惯,让他们从逐水草而居,变成依赖城池和土地生活,不知陛下您觉得怎么样?”
“辅机的这个提议不错,我们也觉得可以在突厥故地建城,不过建的时候也不能建的太多,咱还得考虑突厥草原的战马,牛羊供给呢。”
“确实,这方面也得考虑。”
长孙无忌的话刚说完,杨安还没表态呢,大业殿里的房玄龄,魏徵他们也立刻跟着附和,就连齐王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看见他们都是这样的态度,杨安这才沉吟了一下,随后对着他们笑道:“辅机提出的这个法子确实可行,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就三日后召开小朝会,把这件事在小朝会上议一议。”
“再有就是前任农事司主事薛忠,以及为咱们大隋路桥重修重建事宜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李春,朕准备给他们册封国公,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安从来都不会吝啬赏赐,在他这里,也并没有那种只有立下了赫赫战功,才能册封国公的规矩,任何臣子,只要为大隋做出了重大贡献,无论他以前是何出身,杨安都能重赏。
对于杨安的为君准则,长孙无忌他们肯定是清楚的,所以听到这,他们也沉吟了一下,然后才对着杨安笑道:“臣等没有意见,薛忠和李春二人,一个为了编纂出一本适合咱们大隋的农书,用双脚走遍了咱们大隋的各个郡县,一个则是长年累月的在荒郊野外待着,与那些工人们同吃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