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闪电裁军(1 / 1)

说实话,裁军不难,这就归功于昭国处于战火之中太久,因战事原因,文官集团被武官长期压制,自古文武相轻,文官集团早已不满良久。00暁说蛧 哽辛蕞哙

而裁军,可以很大限度的,削弱武官集团的权力。

让武官集团,在朝廷上的话语权减弱,对此,那些个文臣求之不得,他们只会举双手赞成。

这就让裁军的难度大大降低,怎么说呢!

你可以怀疑文官的能力和忠心,但你不能怀疑他们的智商以及为了利益,所使出的权谋手段。

所以只要裁军实行成功,那么劳动力就会上来。

南宫昊轩要做的,就只有给百姓分地开荒。

但这又是一个大难题,现在全国百分之八十多的土地,都在地主阶级手中。

所以,要想让春耕能顺利进行,就得让百姓拿到土地。

可关键,要怎么才能从那些个氏族门阀手中,匀出田地给百姓呢?

抢?

不现实,现在朝廷里一大半的官员,都是门阀子弟。

若真明抢,朝堂一定会乱。

下面百姓乱就算了,还可以压制,可朝堂也跟着乱,那昭国可真就完了,完全就救不回来。

至于让百姓开荒,那更是无稽之谈。

将一块地,开垦成一块能种出粮食的土地,少说也要两三年,而且还是下等田,粮食产量,低的可怜的那种。

关键这几年,你要让百姓吃得上饭才行,不然纯属扯淡。

“嘶”

想到这,南宫昊轩的脑袋就忍不住发疼,如果只有这些问题也就算了,可现在的昭国,那完全就是一个四处漏风的房子,

上到朝堂纷争,官员吏制,权力制衡,下到民生治安,经济管控等等

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是问题,这让他都有了放弃的念头。

“不行,不能放弃,一旦放弃,我性命危矣!

来人,召镇北侯东方野,镇南侯百里怨神,进宫见朕。”

太初十二年十二月五日,昭国迎来了新君的第一次朝会。

满朝文武早早便入朝等候,却迟迟不见南宫昊轩。

就在百官快等的不耐烦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云,出现在了宣政殿上,随他进来的,还有一大批禁军。

这一刻,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是懵的状态,但为官的本能,让他们知道了事情的不简单。

黄云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他昂首挺胸的走到御阶之上,看向保持沉默的东方野两人,慢慢将手中的圣旨摊开,尖声喊道:“圣旨到!”

文武百官现在也管不得其他,新君刚登基,不可能失仪,便全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皇天眷佑,继祖宗大统,今君临天下,夙夜忧勤,念民生之安乐,社稷之长治。

然,我昭国立国至今,兵锋太甚,致使民生凋零,百姓深感其苦。

朕深思熟虑,决意裁军,我昭国士卒,凡未满十八者裁,四十以上者裁,弱残者裁,家中独子者裁,违反军纪者裁。

念其对社稷家国有功,被裁者每人发粮三石,农具一把,归乡耕田。

凡荒废之田,无主之田,被裁者种,皆视其为田主,免赋两年,两年后,每年赋税只取其三。

另,允被裁军卒上书之权。

特令都督府和兵部配合,镇北侯东方野,镇南侯百里怨神督办,

钦此!”

圣旨一出,文武百官的惊呼声交杂。

南宫昊轩这招,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所有人都以为,新君的第一次朝会,一定会是一起商议对策。

这样,在坐的很多人,就能趁着新君年纪小,手段尚未成熟,从而利用南宫昊轩,达到他们的目的。

可这一来,他们的小算盘都打空了,好在这种思想,大多存在于文官之中。

不过南宫昊轩裁军之举,也算正中这些人的下怀,倒也没人有反对行为。

但在所有人心里,都将今天这一切反常的举动,归功给了黄云。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陛下当太子这么多年,无才无德,文不成武不就。

啊不!

是文不成,武就一点点,加上陛下年纪还小,很容易被欺骗。

而且就按陛下那性子,好武不说,还爱摆烂,根本就不可能会裁军。

那么今天,陛下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这死太监在搞事。

对这封圣旨最不满意的,应该就是武官集团了。

中央都督现在脸都绿了,但看见周围禁军各个要杀人的眼神,再看看毫无反应的南北双侯,他还是忍了下去。

“臣等谨遵天旨!”

文官集团拜了下去,留下跪着的武官不知所为,全部看向位于武官首位的三人。

在宣政殿文武两方惊讶的眼神中,两人都跪了下去,只不过两人暴起的青筋和咬牙切齿的模样,彷彿是在告诉所有人,他们的不满。

在场还有一人特别不满,那就是礼部尚书牛羽安。

但他不满的不是裁军,而是南宫昊轩无故缺席朝会,昭国历经三朝,从来没有新君初次朝会不见人的情况。

可唯独他当礼部尚书这届,新君开了先河,这是可忍,孰不可忍。

“黄狗,尔阉竖之辈,谄媚惑主,蒙蔽新君,让新君无故缺席朝会,尔该死呜呜呜”

牛羽安显然是被气过头了,破口大骂的同时,直接拿着笏板,就朝着黄云扔了过去,

好在黄云功夫不差,躲了过去,也好在督察院令甫如海,捂他嘴,捂的及时。

不然就今天的阵仗,牛羽安,怕会是第一个新朝被杀的二品大员。

南宫昊轩没来,那这朝会就没法继续下去,圣旨颁布完后,众人回到自己的部门,继续忙自己的事务。

东方野和百里怨神,将中央大都督支开后,走到皇宫角落处,黄云早在此等候多时。

“两位侯爷,陛下的命令是,裁军的速度要快,最晚一个月内裁军完毕。

为此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两位侯爷可以调动所有部门,包括各地的血衣卫,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向陛下奏请禁军帮忙。”

“至于裁军之事上,凡有违抗两位命令者,陛下的意思是直接杀,甚至抄家灭族。

就一句话,人你们杀,罪名血衣卫负责加,朝廷压力陛下扛。陛下扛不住,禁军直接动手,总之速度和效率要达到最快,越快越好。”

待话说完后,不等两人反应,黄云便消失在了角落处,完全不顾 两人不可置信的眼神。

两人不敢置信的原因有二,一个是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裁军。

这开的什么国际玩笑?

历朝历代,哪个朝代裁军,不是以年做单位?

陛下难不成真会无知到这种地步?

二是在必要情况下,两人可以请奏南宫昊轩,直接调动禁军辅助裁军。

要知道昭国的禁军,那是天子亲军,与北庭的天狼军,蕃国的萨满军,并称天下三屠,

这三支军队是彻底的暴力机器,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战力,没有其他任何军队,可以与之比肩。

哪怕当年的护国之战,昭国以一打六,差点把昭国打崩盘,先帝都没有动用禁军。

禁军满编两万五,由金龙甲卫,赤骑和玄甲重骑组成。

其中金龙甲卫一万,这一万金龙甲士装备的都是加强版步人甲,装备重型札甲。

主战武器配麻扎刀,钩镰枪和神臂弩。

辅助武器配旋风斧,铁蒺藜囊,燕尾牌,耗资八十万两(参考宋代步人甲,我参考过资料,宋代的一万步人甲需要近四十万两白银,小作者按其两倍算)

接下来就是赤骑,满编一万,都是轻骑兵,配轻甲,长弓,短刃,轻弩,双弯刀,长矛以及盾牌,加上战马以及马鞍和马甲等,耗资近四百万。

另外玄甲重骑只有五千,但这五千玄甲到现在都还没有配齐,只有三千玄甲重骑配齐了装备,无他,太贵。

玄甲重骑配鱼鳞甲,长武器配马槊,近战武器配环首刀,短刀和链子锤,远程武器配长弓和弩,加上马具马甲,单单这三千玄甲禁军的武器装备就耗资七百多万。

这两万三千的禁军,是太祖和先帝攒了两朝才攒下的家底,昭国国库空成这个样子,禁军的装备太费钱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知道为什么昭国烂成这个样子,都没有官员造反了吧!那是不想反吗?那是真不敢反啊!

这也是两人为什么反应这么大的原因。

就昭国这几个皇帝,对禁军的宝贝程度,一旦禁军参与,就代表这事,只能按皇帝的意愿进行,不会有任何例外。

百里怨神闭上了双眼,脑海里都是南宫昊轩对两人许诺的条件,在挣扎片刻后,他睁开了眼,这个以儒雅闻名的侯爷,如今的眼里只有杀意。

东方野的脸色也满是狰狞,两人已经没了退路,新君登基,为表尊敬,他们家人都随他们来到了京城,

一旦裁军失败,陛下允诺的条件没有不说,他们的家人也会有生死之忧。

一个月完成裁军,的确是无稽之谈,但,他俩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至少态度和所做的努力要拿出来。

太初十二年十二月上旬,这一天,南北双侯用几乎蛮横的方法,逼着中央都督和兵部尚书,强制配合执行裁军命令。

次日,镇南侯前往北地督办裁军,镇北侯赴往南地,各有五百禁军随行。

也是当日,镇北侯长子东方孤,被赐御前行走,任翰林院编修;次子东方顾,任禁军副统。

当天下午,司礼监掌印黄云,带着尚宫局尚宫进了镇南侯府,赐给了镇南侯长女百里紫苏一把钥匙,上刻坤宁。

而就在黄云领着尚宫局尚宫,进入镇南侯府时,中央都督府和兵部尚书府,也来了两个人。

此时的中央都督府内,中央都督岑傅,看着大马金刀坐在自己面前的男人,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赵都统,本官好歹是昭国的中央都督,从一品,实打实的朝廷命官,你这样肆无忌惮的,带着禁军冲进本官的府邸,控制本官的家眷,是否太过分了?”

岑傅是真的愤怒,亲眼看着自己家眷被控制,要不是碍于禁军那无解的装备和实力,他早翻脸了。

赵酒倒是依旧云淡风轻,享受般的抿了一口茶,才慢悠悠回道:

“岑都督多心了,岑都督是国之柱石,本都统可不敢对都督不敬,本都统刚刚说了!

是请都督的家人到皇宫暂住,彰显陛下对都督的圣宠,都督怎么就不理解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武侠:张无忌的修仙签到系统 负债真人修仙记 天幕:快上马,小高王教你开大车 我的道侣是系统分配的 抗战:旅长别薅了,咱老李要秃了 三国:玄行天下 大师别算啦,未婚夫跟别人订婚啦 反舔系统!男神们都是我刷钱工具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无上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