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缓缓抬起庞大的龙首,目光深沉,最终只是长叹一声;
低沉的叹息在海底回荡,震得海脉轰鸣,却又归于沉寂。
与此同时,东海龙宫之内,同样不平静。
东王公派出的使者——百川道人,此番前来谒见龙宫,自然没有怀揣多少善意。
仙庭如今纠合了大量散修,声势浩大,更打着“鸿钧道祖”之名号,龙族不敢有丝毫怠慢。
当前,四海龙王都是参与过龙汉量劫的极少数幸存者;
并不是封神时期的敖广、敖钦、敖闰、敖顺。
东海龙王敖巽,是一名大罗金仙后期的高手;
南海龙王敖燚、西海龙王敖铮、北海龙王敖寒,皆是大罗金仙中期。
龙宫正殿
大殿之上,敖巽端坐龙王宝座。
金色龙椅高悬,他背脊笔直,却难掩眼底的惶惶不安。
敖巽能苟延残喘至今,并非战力卓绝,运气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使他成为量劫下的漏网之鱼。
可这龙王之位,敖巽坐得并不安稳。
龙族镇四海,立四海龙王,其中以东海龙王为首。
而东海,又是四海中最富庶的区域,少不了被觊觎。
鸿钧讲道之前,敖巽凭借大罗后期修为,尚能镇慑宵小,护持一方。
但今时不同往日。
三讲之后,越来越多的大能,顺利斩尸,突破准圣;
虽然准圣想要真正媲美混元金仙,还需要深耕法则,但打大罗金仙,还是轻轻松松。
更何况,洪荒战力空前繁盛,大罗金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反观龙族,现在除了四海龙王之外,已经没几个大罗金仙了;
其中还有不少身上带伤,战力受损严重;
烛龙虽然是混元金仙,但也是大残状态;
真要动手,怕也只能是殊死一搏。
一旁的龟丞相垂首而立,声音低缓:
“龙王,百川道人已经到了殿外,敢问您是否召见?”
敖巽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沉吟片刻,缓缓叹息:
“唉百川道人,人未至,气势已然压到殿门。
此等道友,岂可怠慢?我还是亲自去迎一迎吧。”
百川道人也是紫霄宫的三千红尘客之一,曾三度聆听道祖讲道,修为已至大罗金仙巅峰。
能去紫霄宫的至少都有准圣之姿,至于何时能突破,就得看机缘了。
燃灯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作为参加过第三次讲道的老家伙,却一直被卡在大罗巅峰;
哪怕后续投身阐教,借教派气运加持,都没能斩尸。
直到在封神之战中,获得了赵公明的定海神珠,才让燃灯彻底站了起来。
他用乾坤尺开辟了二十四诸天,加入佛门之后,这二十四诸天又化作二十四佛国;
凭借乾坤尺和定海神珠,燃灯连续斩去二尸,跻身圣人之下的第一梯队。
那些红尘客,出了紫霄宫后,也是各寻机缘。
有人闭关苦修,避世不出;
有人结伴游历,谈玄论道;
有得加入势力,希望获得气运加持
当今洪荒,能有资格招揽紫霄宫中客的势力,也就妖族和仙庭。
妖族根基广阔,由洪荒万族组成;
其中不少族长,包括帝俊任命的十大妖圣,曾经都去了紫霄宫听道。
基本上,和洪荒万族有羁绊的大能,在投奔势力的时候,就会优先妖族。
而诸多散修,没有族群羁绊,更容易被扯着道祖大旗的东王公吸引。
圣人敕令,男女仙首,名头还是很好用的。
百川道人只是其中之一。
龟丞相听闻敖巽要亲自出迎,顿时神色一动,低声劝谏:
“龙王,即使要您亲迎,至少得东王公亲自拜谒吧。”
“唉,”敖巽轻轻摆手,目光幽沉,透出一丝自嘲:
“同为大罗金仙,皆为道友,吾岂能失礼?”
都是道友境,相互客气一下,各个面子;
真要东王公这个准圣过来,敖巽这个大罗金仙的龙王,就跌倒蝼蚁境了,到时候,说不定更惨。
龟丞相闻言,只得低首应道:“臣遵旨。”
随后,敖巽带着龟丞相,走出大殿。
殿外,波光粼粼,水雾缭绕,龙宫门阙森然,威势犹存。
百川道人负手而立,气息如江河汇聚,沉稳却无形压迫,让两侧的水族侍卫心生惧意。
敖巽面色微沉,强自带笑,上前拱手道:
“百川道友,久违了。怎好让道友久候殿外?里面请。”
百川道人目光微抬,神色从容,并未摆出高压之态,反而抬手还礼:
“敖巽道友,此番贫道是奉仙庭之命而来,欲与龙族商议要事。
所论之事,还望道友见谅,莫要影响我等之间的交情。”
百川道人原本的道场,也在东海,和敖巽算是不太熟的邻居,之前也有过数面之缘。
“那是自然。”敖巽面上保持着从容,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并肩步入正殿。
殿内灯火通明,珠帘垂挂,几只水晶灯盏散发着灵光,将海水折射出的光华映得流光溢彩。
两人各自落座,片刻后,几名龙宫侍女,鱼贯而入;
托盘上摆放着晶莹剔透的灵果与醇香四溢的美酒,轻声落下,退至两侧,恭敬侍立。
酒过三巡,百川道人放下酒杯,抚须郑重说道:
“敖巽道友,东王公的意思,是想要龙族加入仙庭,共襄盛举,治理洪荒,管理众仙。不知道友意下如何?”
敖巽眉头微皱,一脸为难的说道:
“百川道友,我龙族的处境,你不是不知。自龙汉量劫之后,元气大伤,残存于世,已然不易。”
“哎,”百川道人眸中却闪过一丝锐意:
“正式因为龙族衰弱,我们才更应该加强合作。
若能归入仙庭,道友可位列长老之席;
仙庭气运正盛,对道友修行亦是裨益。
至于龙族,未必不能乘风再起,重现昔日辉煌。”
敖巽目光黯淡,缓缓摇头:
“道友,我自知自身能耐,龙族复兴之事,不可能在我手中实现。此事还是算了罢。”
百川道人闻言,面上笑意渐敛,眼神转冷:
“敖巽道友,贫道好言相劝,但东王公与西王母,两大仙首,可未必有这般耐心。
我奉劝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