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雪姨开始 > 第163章 163.暗示

第163章 163.暗示(1 / 1)

第165章 163暗示

时间转眼就滑进了十月。

《陈汉生》的名字,在票房榜上依旧保持着倔强的存在感。

即便排片量早已不如上映初期,每天的票房数字,依旧稳稳地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亿。

这个数字看得他愣了半响,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哪是文艺片的体量啊——"

圈内人早有共识,叶柯的片子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尤其是当他与李洋这对老搭档再次联手。

如今国内影坛,能把奖项与票房玩到一起的,他们几乎是独一份。

更难得的是,这份成绩单还诞生在文艺片这块向来冷清的领域。

谁能忘了一年前《小偷家族》的盛况?

2亿出头的票房收官时,业内已经惊得掉了一地眼镜,

当时报纸头条还带着试探的语气发问:“文艺片的春天来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文艺片能突破五千万票房已是烧高香,“亿”这个单位,在从业者眼里简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捅了个大洞,再一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更让人昨舌的是它的票房曲线。

上映首周就轻松破亿,第二周非但没像常规影片那样下跌,反而逆势上涨,到了第三周,依旧保持着日均千万的票房势头。

有发行商在酒局上举着酒杯,对着满桌人感慨:“这哪是文艺片?论续航能力,比不少商业大片还能打!”

他手里的观众分析报表上写得明明白白:《陈汉生》的观众中,35岁以上的占了六成,其中不少人在问卷里填着“本年度第一次进影院”。

即便有叶柯这位刚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满贯影帝在,可这样的成绩也透着股不可思议的劲儿。

叶柯自己看到最终票房时,也忍不住挑了挑眉。

温情把打印好的报表“啪”!比《小偷家族》足足多了一个亿!现在外面那帮投资人,揣着支票本快把公司门坎踏平了,就等你点头拍新片呢。”

圈内人不傻,这两年总算慢慢回过味来港台演员并非什么万能的票房灵药。

除了少数几位老牌戏骨还能扛得起票房大旗,这两年高价请来的年轻面孔,大多拍一部扑一部,赔得投资方欲哭无泪。

叶柯的出现象一道惊雷,劈开了所有人的固有认知。

原来内地演员也能撑起票房大梁。

再加之今年夏季《疯狂的石头》那匹黑马横空出世,用几百万成本搏出几千万票房,更是让不少影视圈大佬悄悄改了主意。

如今的叶柯,早已被视作最大的“票房锦鲤”,毕竟人家光靠文艺片就能轻松票房过亿,还一次比一次亮眼。

‘不论商业还是文艺,这些都不是借口。

叶柯靠在办公椅上,指尖转着笔笑了笑,“这也不是市场的问题,其实观众很简单,他们就想看一些能看懂的电影,能戳中自己的电影。”

前几年业内提起“文艺片”,脑子里就是“小众、晦涩、赔钱”的固有标签,发行商定票价时敢往死里压,排片率死死锁在10以下,宣传海报都只敢贴在艺术影厅的椅角飞冕,仿佛生怕被更多观众看到。

而这两年叶柯的出现,带着《陈汉生》和先前的几部作品,凭着那股子“接地气”的情感共鸣,硬生生把文艺片的圈层给砸穿了,让更多普通人愿意走进影院,去看一部讲述身边故事的“文艺片”。

也难怪资本像闻着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围上来。

甚至有位开影视公司的煤老板,揣着一张七位数的支票直接找上门,拍着胸脯保证:“叶导,

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我们绝不瞎掺和创作!就一个小要求,女主角的人选,能不能让我们推荐一个?”

叶柯泡了杯茶慢悠悠陪着聊,末了客客气气把人送出门,理由说得滴水不漏:“实在不好意思,新电影的剧本还在打磨,连故事框架都没定下来,实在没法考虑演员的事。”

对于煤老板们的要求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当然给予的同样是如此直接。

可惜,叶柯不是之前刚刚出道时,不然还真不会客气———

转眼十月底,杭州的秋意裹着桂花香气,黄龙体育中心门口的红毯。

下午五点,当《陈汉生》剧组的商务车停在“百花大道”入口时,围栏外的欢呼声已经连成了片。

叶柯推开车门,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暗纹西装,袖口挽到小臂,没有丝毫明星的张扬。

等待另一边李洋落车,两人才一同走上红毯。

“叶柯!这边!”

人群里有人举着“叶柯”的灯牌,声音嘶哑却格外用力。

叶柯闻声转头,笑着朝那边挥了挥手,这个动作让欢呼声瞬间拔高了八度,连旁边正走红毯的梁永琪团队都忍不住侧目。

不远处,宁昊正拽着《疯狂的石头》剧组的人快步往前走。

郭滔和刘火华几人说说笑笑,不象走红毯,反倒是来凑热闹的。

“叶柯!”

宁昊隔着三米远喊了一声。

叶柯抬眼时,正好对上他眼里的调侃,“待会儿可别光顾着鼓掌,也给咱石头投一票!”

“放心,巴掌都给你们留着。”

叶柯笑着朗声应道,目光扫过宁昊身后的这群人。

这群靠几百万成本搏出几千万票房的“黑马”,如今脸上的兴奋都藏不住。

走上红毯的那一刻,叶柯下意识放慢了脚步。

他知道今天的镜头会格外多,不是因为他可能拿奖,而是因为他“不拿奖”。

去年已经凭《小偷家族》包揽最佳男主和最佳导演。

而今年组委会提前半个月让王劲松帮忙传话。

大致意思是叶柯去年已经都拿过了,今年是不是该换了,当然保底还是有的,那就是李洋拿!

思来想去,叶柯考虑了下,也不在意,毕竟李洋获奖也一样红毯尽头的采访区,记者们的问题争先恐后,“叶柯老师,今年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会不会觉得遗撼?”

叶柯刚要开口,旁边突然传来宋家的声音:“确实有点遗撼了,毕竟今年叶柯的演技还是很棒的。”

众人转头,只见宋家穿着件酒红色丝绒长裙,正笑着朝这边走过来。她今年凭《好奇害死猫》

提名最佳女配。

其实她与叶柯前几年就认识了,之前叶柯拍新电影也去试戏,可惜都落选了。

“宋家。”

叶柯侧身让了半步,语气里带着自然的熟稔。

“听说你把男主提名让了?”

两人并肩一起走,已经离后面媒体记者有些远,宋家才轻轻挑眉询问,眼里的欣赏藏不住。

都是圈内人,有些消息不用等到了现场才知道,

而作为这几年风头正盛的叶柯,关注度自然不低,原本大家以为获得大满贯的他,今年的金鸡肯定是有所收获。

结果就是连提名也没有。

但是想想也是,与其提名落败,倒不如直接不提名。

这也是叶柯的想法,毕竟如今国内各种奖项,除了排排坐分果子,还有最为主要的是为红旋律让步。

“不能这么说,是本来就该给更需要的人。”

叶柯看向不远处的吴军团队,那位演《张思德》的演员正站在背景板前拍照,军装造型笔挺,

满脸正气,“吴老师为了角色瘦了十五斤,这奖该他拿。”

走进内场休息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冯小缸正跟周星星讨论《功夫》的特效细节,看见叶柯进来,远远朝他举了举杯;张果立刚结束主持彩排,领带松垮地挂在脖子上,笑着喊“小叶过来,给你介绍个朋友”。

叶柯刚在沙发坐下,宋家就端着两杯咖啡走了过来。

“什么时候给个机会,叶影帝,叶导!”

她把咖啡递过来,眼里带着调侃,“我也想进步一下,毕竟大家都说跟你一起拍电影能进步。”

“进步?那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希望有机会一起合作。”

叶柯接过咖啡,“听说你去年演《好奇害死猫》,不是也把自己关在重庆的老巷子里待了一个月?”

宋家被戳中旧事,笑出声来,

她想起去年拍雨戏,自己穿着旗袍在泥水里滚了三天,被大伙笑成泥猫。

“说真的,《陈汉生》我看了两遍,你在电影中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形象,确实挺让人惊讶的。”

宋家的声音低了些,“不管如何,我还是很期待与你合作。”

握着咖啡杯的手指顿了顿,叶柯笑了下,知道她的暗示,其实这算是正常的了。

毕竟如今想跟叶柯合作的明星,尤其是女星们,简直是趋之若势,不要太多人。

当然,其中不乏有些抱着其它小心思。

否则,之前他们也不会收到大尺度照片的详细资料晚上七点,颁奖典礼的聚光灯骤然亮起。

黄健翔那标志性的激昂语调穿透会场:“接下来要揭晓的是最佳导演提名!”

叶柯下意识挺直了背脊,目光落在大屏幕上。

那是李洋蹲在片场的泥地里,正给群演说戏,手势快速比划,那是在拍雨戏的片段。

“最佳导演一一李洋,《陈汉生》!”

听到名字的第一时间,叶柯几乎是快速起身鼓掌。

李洋坐在旁边,先是猛地瞪大眼,嘴角张了张象要说什么,随即被巨大的惊喜砸得有些发懵。

他是真不知道到这份“保底”来得如此实在。

关键是,叶柯也没告诉他啊!

几秒后反应过来,他一把抱住叶柯。

“赶紧上去吧。”

叶柯拍着他的背笑,“再磨蹭奖都要被收回去了。”

李洋着奖杯站在台上时,手指还在抖,聚光灯照得他眼框发亮:“这奖该分叶柯一半——,

我们从最早的《盲井》到《入师》一直合作,甚至就连《小偷家族》我都被拉去做了几天的壮丁。

现在《陈汉生》能站在这儿,全靠他在后面推着我往前走—"

李洋絮絮叻叨书着两人合作的过往。

台下叶柯始终笑着鼓掌,镜头扫过时,正撞见他眼里的光,不是羡慕,是纯粹的为朋友开心。

台下的宋家轻轻碰了碰身边的胡君,下巴朝叶柯的方向扬了扬:“你看他站在那儿,没拿奖却比谁都扎眼。这气度,真不是装出来的。”

胡君点点头,也在鼓掌,毕竟他们也合作过。

接下来的最佳男主角颁奖,会场突然静了大半。

当吴军穿着笔挺的军装走上台,声音沉稳地说“张思德同志教会我们什么是奉献”时。

叶柯的掌声依旧。

他知道这位前辈为了贴近角色,在陕北窑洞里住了半年,每天跟着老乡学纺线、挑水,瘦得颧骨都突了出来,开机时连导演都没认出他。

只能说这样的演员,值得获得全场的掌声!

“叶柯这心态是真稳。”

后排传来低低的议论声,“去年拿双奖时没见他飘,今年全程陪跑,脸上也没半点不自在。”

不少人原本揣着“叶柯今年必拿奖”的心思,没承想他是真来“看热闹”的。

连座位上的坐姿都始终松快,不象其他人那样绷紧了神经。

颁奖礼过半,倪萍和张果立走上台,激活了给全国放映员捐赠羽绒服的环节。

聚光灯暗下来,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放映员在偏远影院调试机器的画面,有的在雪山脚下守着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影院,有的踩着泥泞小路去送拷贝·

这是特意安排的温情环节,

由倪萍、张果立代表电影界向全国放映员捐赠2000件羽绒服第二天的报纸摊前,最惹眼的不是获奖名单。

《杭州日报》头版用“无冕之王”做标题,配着叶柯和李洋走红毯的合影,照片里两人并肩走着,叶柯正侧头听李洋说话。

《电影周刊》的评论版写着:“当一个演员开始在意角色是否被观众记住,而非奖杯是否被举起,他就已经赢了这场博弈。”

连向来爱扒八卦的娱乐版,都登了李洋领奖时叶柯在台下鼓掌的照片,配文是“最好的伙伴,

是你上台时,我在台下为你鼓掌”。

叶柯看到这些报道时,正坐在去机场的车里。

李洋翻着报纸突然笑出声,用骼膊肘碰了碰他:“你看这条一一‘叶柯今天没拿奖,却让我觉得他跟拿奖一样”。

合著我们这些领奖的,全成了你陪衬?这全场焦点的位置,你坐得倒是稳。”

叶柯刚要说话,手机震了震,是宋家发来的消息:“回首都了?胡同里的涮肉,就当—·提前庆祝咱们的合作?”

叶柯指尖在屏幕上敲了个“随时”

抬头时正好对上李洋捉狭的目光:“聊什么呢?笑得跟偷了糖似的。”

“没什么。”

叶柯收起手机,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笑,“在想下一部戏,该拍什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震惊!傻子成了叱咤风云的王者 我在无尽世界无限叠Q 现代萨满觉醒 刚成关系户,医疗仿真系统来了 我都重生了,还想让我内卷? 上门收金,她们都想占我便宜 开局一身病:血肉苦弱,惟愿飞升 九十年代:从中专生到省委书记 七个姐姐皆天骄,只好觉醒系统了 废柴嫡女要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