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寂静中,李牧歌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好象只是一瞬,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光亮,那光实在刺眼,他只是眨了一下眼睛,结果就发现自己已经出现在一个祭坛上面。
这个祭坛明显被废弃了不知多少年月,原本应该洁白如玉的石台早已布满青笞,四周的石柱横七竖八地倒了大半,残存的几根也满是裂痕。
祭坛中央的阵法纹路虽然还在,却黯淡无光,偶尔闪铄几下微弱的灵光,象是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周围杂草丛生,藤蔓缠绕,显然已经无人打理了很久。
李牧歌轻笑一声,他原本还担心飞升之后会遇到什么盘查,现在看来是白忧虑了。
这个世界的灵气确实比玄元界充沛太多,浓郁得几乎要化成实质。
他深吸一口气,体内的太乙青莲经自然运转,额头的青莲印记微微发光。
但正因如此,他用神识探查周围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化神期的神识受到了极大压制。
原本可以复盖近半个玄元界的强大神识,现在居然只相当于玄元界刚到元婴初期的神识范围强度。
“有意思,这灵界果然不同凡响。”李牧歌轻声自语,神色却更加谨慎。
他从腰间摘下青玉葫芦,轻轻摇晃了几下,里面传来清脆的响声。
这葫芦内收摄了不少玄元界的奇物,其中有几件专门用来探测危险。
但此刻这些宝物都毫无反应,显然这灵界的环境已经超出了它们的探测范围。
李牧歌收起葫芦,心中暗道一声有趣。看来自己在玄元界的那些手段在这里都要重新评估了。
他仔细探查过周围后,没发现什么危险,又掐指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吉凶参半,暂时无大凶之兆。
这才稍微安下心来,但心中的疑虑却更深了。
这与他想象的飞升之后的场景完全不符。
按理说,飞升之后就算自己并无上界门路,但作为飞升之地,此地祭坛应该有人看守才对,怎么会如此荒废?
要不是李牧歌确实是在这里飞升上来的,他都不敢相信这个祭坛还能用。
仔细想来,这荒废的原因多半有二:
要么是灵界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无人能够维护这些飞升点;
要么就是下界飞升之人太少,以至于这些祭坛逐渐被遗忘。
从祭坛的破败程度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看来下界飞升确实不易,能成功到达此地的修士少之又少。”李牧歌心中暗道,“既然如此,我更要小心行事。”
他环视四周,忽然注意到祭坛边缘的一块石碑。
石碑大半已经倒塌,上面的文本更是模糊不清,但他眸光一凝,隐约还能辨认出“上清道统”几个字。
“上清?”
李牧歌眉头微皱,这个名字他在古籍中见过,据说是上古三清之一,只是不知为何在玄元界的典籍中记载极少。
虽然暂时没有发现危险,但李牧歌并不打算在此久留。
他掐指算了一卦,找出附近一处相对隐蔽的山洞,于是化作一道青色遁光飞去。
到了山洞中,李牧歌先是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其他生灵的痕迹后,这才开始布阵。
他取出五面青莲旗,按照五行方位插下,先以五行逆转阵掩盖气息,再用九宫八卦阵迷惑来者,最后布下一座困龙阵作为最后防线。
布阵的过程中,李牧歌发现这灵界的天地法则确实不同。
同样的阵法,在这里布置起来威力竟然提升了不少。
看来这浓郁的灵气不仅对修炼有益,对阵法的威力也有加成。
三重阵法环环相扣,即便是同为化神期的修士,一时半会也难以破解。
李牧歌满意地点点头,这下总算可以安心修炼了。
布置完阵法,李牧歌盘膝而坐,开始运起太乙青莲经稳固境界。
功法刚刚一运转,额头中间的青莲印记便微微发光,周围的灵气疯狂涌入体内。
这灵界的灵气质量确实不凡,每一缕都比玄元界不知浓郁多少倍。
李牧歌感受着体内功法的运转,心中暗自欣喜。在这样的环境下修炼,他的修为进步速度必然会大大提升。
“不过这灵气虽然浓郁,却有些驳杂。”李牧歌运转功法的同时,暗自思索,“看来这灵界的修炼环境虽好,但也有其弊端。需要更加小心才是。”
与此同时,在无尽虚空的某处道场中,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道人忽然睁开了眼睛。
正是上清圣人通天教主。他掐指一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
“咦?”通天教主轻咦一声,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没想到下界飞升信道关闭几个元会,今日竟又有人从下界飞升而来。”
“还是我道统的弟子。”通天教主轻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也好,正好大劫又要重来,这一次重开封神,正需要人手。看来天意如此,该是我上清道统重振雄风的时候了。”
想到当年封神一战,截教门人十不存一,上清圣人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那一战,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联手算计,先是以“代天封神”为名,引诱截教弟子下山应劫,然后又暗中操控,让截教弟子成为封神榜上的牺牲品。
更可恨的是,太清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却暗助阐教,甚至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
而玉清元始天尊更是直接下场,以圣人之尊对付截教弟子,毫无顾忌。
“这一次,我倒要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手段。”通天教主冷笑一声,“我截教虽然式微,但底蕴犹在。这次大劫,正要看看谁对谁错。”
他看向李牧歌所在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小家伙,既然你能从下界飞升而来,想必也是个有慧根的。这灵界水深,你可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