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总督府的地下指挥室内,空气混浊而凝重,只有大型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声持续不断。
墙壁上悬挂的巨幅军事地图几乎覆盖了整个房间,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蓝箭头和各种符号。
张文远总督背着手站在地图前,昏黄的灯光在他花白的鬓角上投下阴影。
他手中那支红铅笔的笔尖,正稳稳地点在元山港的位置,然后用力画了一个醒目的红圈。
“元山港的深水码头工程,进度到底如何了?”他没有回头,声音在空旷的指挥室里显得有些沙哑。
站在他侧后方的工程兵团长立刻上前一步,将一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报告递上:
“报告总督,一期工程己于昨日凌晨提前十天全面竣工,验收合格。
昨天下午,己经成功靠泊了一艘万吨级的‘太行山’号补给舰,泊位状况良好。”
驻军司令李正宏走上前,用指挥棒沿着地图上蜿蜒的海岸线划过,点在几个新标注的符号上:
“新增的十二个永备炮台己经全部就位,弹药配给充足。
沿海的三个新型对海预警雷达站也己调试完毕,有效探测范围互相重叠,覆盖了离岸一百五十公里内的全部海空域。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踩着急促但并不慌乱的步伐走进来,将一份密封的印有“绝密”字样的电文交给张文远。
张文远熟练地撕开火漆封口,迅速扫过电文上的内容。
他那张一向严肃的脸上,嘴角难以察觉地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统帅部的命令来了。”他将电文递给身旁的李正宏,目光重新投回地图,手指敲了敲元山港的位置,“‘捕鱼行动’,正式开始。”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东京,海军省大楼。
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办公室内,气氛同样压抑。
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紧锁,面前摊开着最新一批航空侦察照片和高空侦察机拍摄的元山港全景图。
照片上,新建的码头设施清晰可见,规模远超民用需求。
“华夏人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山本将几张最为关键的照片甩在光洁的桌面上,发出啪的声响,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烦躁和困惑,
“元山港的码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扩建完成,但根据我们的监测,近期进出该港的普通商船流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他们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难道只是为了闲置?”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海军的动向。”
一位作战参谋起身,用细长的指示棒点在墙上一幅巨大的东亚海图上,
“他们的‘龙威’号航母战斗群,最近两周在黄海中部和南部海域的活动异常频繁,航线飘忽不定。
但诡异的是,他们的所有行动轨迹,都精确地停留在国际水域,始终与我们划定的防空识别区以及敏感水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安全距离。”
山本站起身,踱步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横滨港内若隐若现的舰船轮廓。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才是最让人不安的。”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身后的幕僚们说,
“传我的命令,联合舰队所有单位,立即提升戒备等级至二级。但是,”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没有我的首接命令,任何舰只、任何飞机,绝不允许率先开火,甚至不允许做出可能被误解为挑衅的动作!明白吗?”
三天后,华夏海军新闻局的一则例行通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东京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通告宣称,华夏海军将于下周,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国际公共海域,举行一场“年度例行实弹射击军事演习”。
“他们的划定演习区域,最近处距离我国本土的领海基线只有十二海里!”
军令部长在紧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情绪激动地指着海图,
“这根本就是贴着我们的鼻子在进行武力炫耀!是赤裸裸的挑衅!”
御座之上的天皇沉默良久,苍老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最终缓缓开口:
“华夏人此举,意在试探我们的决心和底线。传令海军,加强警戒,严密监视,但务必克制,避免发生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意外冲突。”
演习当日,对马海峡以东的公海上,樱花国海军派出的侦察舰“春风号”如同幽灵般,在华夏划定的演习区域外围缓缓游弋。
舰长小林少佐举着高倍望远镜,死死盯着远处海平面上那些模糊的舰影。
海风很大,吹得他军帽下的头发不断飞舞。
“记录清楚,所有观测到的华夏舰艇型号、舷号、数量,特别是那艘‘龙威’号航母上舰载机的型号、起降频率和战术动作!”
小林的声音通过传声筒传到舰桥各个岗位。
“舰长,华夏舰队一艘‘海狼级’驱逐舰正在向我方一侧迂回靠近,速度不快,但航向稳定。”观测员大声报告。
小林放下望远镜,脸上肌肉紧绷,但语气依旧保持镇定:
“保持现有航向和航速,不要做任何规避动作。打开所有的观测和电子侦察设备。让他们知道,我们就在这里,我们在看着。”
此时,在演习区域核心,“龙威”号航空母舰高耸的舰桥上,舰队司令徐东海上将正通过加密无线电,与远在北平的统帅部保持联系。
巨大的玻璃窗外,可以看见一架架舰载战斗机正依次从甲板上咆哮着起飞。
“统帅,樱花国的侦察舰‘春风号’始终在我们演习区域的外围徘徊,像一块甩不掉的牛皮糖。”徐东海报告道。
听筒里传来李飞沉稳冷静的声音,不带一丝波澜:“按原定演习计划进行,不必理会。他们想看,就让他们看个够。正好,也让他们评估一下,我们这支新生海军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