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千年转身宋世绘 > 第117章 势力浮现,暗流涌动

第117章 势力浮现,暗流涌动(1 / 1)

周扶苏的刀刃还卡在木桩断口里,松木芯裸露在外,像一截被剥了皮的骨头。

火把光打在那半截劣材上,木纹泛着青灰,与中原松木的暖黄截然不同。他没拔刀,只伸手抠下一块碎屑,指尖碾了碾,又凑到鼻前。

“这味儿不对。”他低声说。

身旁军械司的老匠人凑上来,接过碎屑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大人,这这是黑脊林的料。”

“黑脊林?”

“辽东禁地,三十年前辽主下令封林,砍一棵树,斩一只手。民间别说运出来,听个名字都得闭嘴。”

周扶苏眯起眼,把碎屑放进小布袋,顺手从腰间解下随身携带的竹筒,倒出些细粉掺进去,封好。“送去你那最老的火炉,烧到炭化,看灰色。”

老匠人点头退下。周扶苏这才拔出刀,刀口带出一缕苔绿色的粉末,沾在刀脊上,像是谁偷偷抹了一笔绿漆。

他盯着那抹绿,忽然问:“南仓这批硬杉的采买令,是谁签的?”

账房小吏早候在一旁,闻言抖着手递上文书。“回大人,是是工务司李主簿,李崇。”

周扶苏接过一看,纸面平整,印泥鲜红,签押笔力沉稳,“李崇”二字写得一丝不苟。他没说话,只把文书翻过来,对着火把光瞧了瞧背页——无折痕,无暗记,连个指印都没有。

“干净得过分。”他心里嘀咕。

但他没急着动李崇。这人三品主簿,资历老,人脉广,朝中几位工部老臣都曾提携过他。若没铁证,贸然查他,反被咬一口,麻烦就大了。

他转身回值房,案上绢本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影字号”涉案人名。张十一、赵元朗、王二狗、李三锤一个个名字旁标注着笔迹特征、交接时间、物料去向。他提笔,在最下方写下:“李崇,三品主簿,签发硬杉令,采买地为河中府老林场——然该地三年前己封山。”

写完,他合上绢本,对门外喊:“副将。”

副将应声而入。

“调李崇近三年所有签押公文,十七件,我要原件。”

“这工务司那边怕是不肯轻易交出。”

“那就说,北伐督验组例行核查三年物料流向,每件公文都要比对用印深浅。这是规矩,不是针对谁。”

副将点头,转身要走。

“等等。”周扶苏又道,“别走正门,让兄弟们扮成运纸匠,从后巷进。文书拿到后,首接送军械司隔壁那间空屋,不准开封,不准过夜。”

副将领命而去。

周扶苏坐下,手指轻敲桌面。李崇若真是“影字号”高层,那这网络就不是几个小吏勾结那么简单了。

一个主簿,能调用辽境禁木,能伪造采买令,还能让劣木混入浮桥地基——背后没个更大的手,撑不住。

他忽然想起赵元朗招供时说的那句:“上面还有人代号‘影司’。”

“影司?”他低声念了一遍,提笔在绢本边缘写上这两个字,画了个圈。

没过多久,老匠人匆匆回来,手里捧着一只小瓷碟,里面是灰白色的炭化残渣。

“大人,烧出来了。”

周扶苏接过碟子,对着光细看。灰质细腻,呈淡青色,边缘略带黄绿。“这灰色,跟中原松木烧的不一样。”

“确实不同。”老匠人道,“中原松烧灰偏白,带点焦黑颗粒。这灰里有微量铁青色结晶,是北地冻土层特有的矿质渗入所致。我年轻时随军押木料,见过一回,永生难忘。”

周扶苏点点头,把瓷碟放在案角。“再验一次,加点酸液,看是否起泡变色。”

“是。”

老匠人退下。周扶苏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跨境物料、高层签批、劣木混桩——三件事串在一起,己不是贪腐,而是系统性破坏。敌人不只想让桥塌,还想让整个澶州防线在北伐前就自己烂掉。

他停下脚步,忽然问守在门外的亲兵:“之前从劣木里刮下的苔粉,还在吗?”

“在,按您吩咐,密封在小瓷瓶里。”

“拿来。”

亲兵取来瓷瓶,周扶苏拔开塞子,一股淡淡的土腥味飘出,夹着点腐叶气息。他没闻多久,便叫人去请驿路老卒陈三。

陈三曾走辽境商道二十年,去年因腿伤退役,如今在军营做杂役。不到一盏茶工夫,人就被带来了,拄着拐,一脸疑惑。

周扶苏递上瓷瓶。“闻闻,这是哪的苔?”

陈三凑近一嗅,眉头立刻皱起。“这味儿是鹰背沟的。”

“鹰背沟?”

“辽军巡防最严的地段,两边都是峭壁,中间一条道,商队不准过。只有军粮马草才走那儿。这苔,专长在背阴石缝里,湿气重,带点铁锈味——错不了。”

周扶苏盯着他:“你确定?”

“我爹就是死在那儿的。”陈三声音低了,“当年他替人运盐,走漏了风,辽兵把整队人推下沟,尸首都长满了这苔。”

屋里静了一瞬。

周扶苏收起瓷瓶,点头:“多谢。”

陈三退下。周扶苏站在案前,盯着绢本上“李崇”二字,良久,提笔写下:“笔迹未验,然物料跨境,签令造假,其涉‘影字号’无疑。非执行,乃主使。”

就在这时,副将回来了,手里抱着一叠公文。

“拿到了。”

周扶苏立刻展开比对。他先取李崇日常公文中的“松”“木”“三”等字,剪下,再对照从赵元朗密账中复原的“影字号”暗码——那些字用极细笔写在账本夹层,表面看是数字,实则是物料代号。

他一张张叠放,调整角度,用透光法比对笔锋转折。

“看这里。”他指着“松”字末笔,“顿角都是西十五度,压墨深度一致,收笔时有个微小拖尾,像笔尖分叉。”

副将凑近看,点头:“确实一样。”

“再看‘三’字。”周扶苏又叠上一张,“三横间距相等,第二横略短,起笔都有个小钩——这是常年写快形成的习惯,改不了。”

比对完十七件公文,结论清晰:李崇的日常签押,与“影字号”密账笔迹,高度吻合。

周扶苏合上最后一页,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下,不是巧合了。”

他提笔在绢本上圈出李崇名字,又在其上方画了一顶官帽,旁边标注:“三品主簿,掌采买签令,涉辽料走私,笔迹密合,主使级。”

然后,他在下方写了一行字:“影字号非贼,乃兵。其主未现,然势己成军。”

副将站在一旁,忍不住问:“大人,接下来?”

周扶苏没答,只问:“那批劣木,是从哪一批硬杉里混进去的?”

“第三批,共三百根,由河中府老林场‘代运’,签收人为王监军与刘工头。”

“刘工头己经招了?”

“招了,说是王监军让他刻什么号,他就刻什么号,自己不知情。”

“王监军呢?”

“嘴硬,说验料时每根都敲过,没听出空心。”

周扶苏冷笑:“三百根里混一根包心木,他能‘恰好’漏过?”

他起身,走到案边,取出那根劣木残桩,手指抚过断面。松木芯外裹硬杉皮,接缝处用胶泥封死,再刷上同色木漆,若不劈开,根本看不出。

“这手艺不是普通木匠干的。”他说。

“军械司有人认出来。”副将道,“像是辽军工坊‘匠营七组’的特制包木法,专用于伪装军械木材。”

周扶苏眼神一沉。

跨境取材、高层签令、专业伪装、定点投放——环环相扣,分工明确。这不是几个贪官小吏的勾当,而是一支藏在宋境内的敌国别动队。

他回到案前,提笔在绢本末页写下:“影字号,组织严密,跨域联动,有情报、有物流、有内应、有技术。其背后必有辽国军方或权贵支持。李崇为中枢之一,然上尚有主。”

写完,他吹干墨迹,将绢本折好,揣入怀中。

“传令下去,暂停所有由河中府方向来的物料运输,凡经李崇签批者,一律封存待查。另,调出近三年所有由他经手的工程清单,我要知道,除了南仓,还有哪里用了‘代运’木材。”

副将应声要走。

“等等。”周扶苏又道,“把陈三留营,给他安排个差事,别让他出军营。”

“是。”

屋里终于安静下来。周扶苏坐在灯下,火光映在案上,那行“其势己成军”五个字,像刻进木头里。

他盯着那行字,忽然觉得后颈一凉。

不是风,也不是夜寒。

是那种——你明明在屋里,却感觉有双眼睛,从很远的地方,正盯着你写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陛下,该让位了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穿成基德,我在柯南搅风搅雨 海贼:从一格装备栏开始 HP之马尔福的绿宝石 我以地书证长生 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 被巴萨甩卖国米后的那些事儿 沉星映长空 我,废莲种?却握万莲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