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破晓,金色的曦光穿透东宫的琉璃瓦,在庭院的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一夜未熄的龙凤喜烛余烬尚温,空气中还弥漫着红烛的暖香与新酿桂花酒的甜醇,交织成温馨而庄重的气息。东宫之内,朱红廊柱缠绕的红绸尚未撤去,与庭院中初绽的木槿花相映成趣,枝头的晨露滴落,溅起细碎的水花,宛如昨夜未干的喜泪。
沈清瑶身着一袭淡粉色绣折枝玉兰花宫装,墨发挽成温婉的垂鬟分肖髻,仅用一支羊脂白玉簪固定,簪头垂下的细小珍珠随着她起身的动作轻轻晃动,映得她眉眼间的羞怯尚未褪去,却多了几分初为人妇的端庄。她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身旁熟睡的萧承佑。看着少年郎俊朗的睡颜,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沈清瑶的心中涌起一股温柔的暖流,脸颊也泛起淡淡的红晕。
昨夜的种种情景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大婚仪式的庄严神圣,百官的祝福喝彩,百姓的欢腾雀跃,还有萧承佑拥着她时,那句“护你一生周全”的真挚誓言。这一切都像一场美好的梦境,让她至今仍觉恍惚。她暗暗握紧了拳头,心中默念:沈清瑶,从今往后,你便是大齐的太子妃,定要恪守本分,贤良淑德,辅佐承佑,打理好东宫事务,不辜负皇后娘娘的教诲,不辜负家族的期望,更不辜负承佑的深情。
“醒了?”身侧传来萧承佑低沉而温柔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
沈清瑶转头,对上萧承佑含笑的眼眸,脸颊愈发绯红,轻声应道:“嗯,承佑,你也醒了。”
萧承佑坐起身,伸手将她揽入怀中,指尖轻抚过她的发丝,柔声道:“今日是你入主东宫的第一日,想必有许多事务要处理,会不会觉得辛苦?”
“不辛苦。”沈清瑶靠在他的肩头,声音轻柔却坚定,“打理东宫是臣妾的本分,能为你分忧,臣妾心中欢喜。”
萧承佑心中一暖,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有你在,真好。往后东宫的事务,你多费心,若有什么难处,不必独自承担,只管告诉朕。”
“臣妾知道了,多谢承佑。”沈清瑶抬头,眼中满是感激与欢喜。
两人洗漱更衣后,一同前往正殿接受东宫宫人的朝拜。正殿之内,数十名宫女、内侍身着统一的服饰,整齐排列,神色恭敬。看到萧承佑与沈清瑶并肩走来,众人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娘娘!愿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千秋万代,永结同心!”
沈清瑶站在萧承佑身侧,神色端庄,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声音温婉却不失威严:“众宫人平身吧。”
“谢太子妃娘娘!”众人齐声应道,缓缓起身,垂首肃立。
沈清瑶的目光落在为首的两位宫人身上——一位是东宫的掌事嬷嬷张嬷嬷,年约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严肃,据说在东宫侍奉多年,经验丰富;另一位是掌事太监小李子,二十多岁,眉目机灵,办事利落。
“张嬷嬷,小李子。”沈清瑶轻声唤道。
“老奴在。”“奴才在。”两人连忙躬身应道。
“今日起,东宫的大小事务,便由你们二人协助本宫打理。”沈清瑶缓缓说道,“本宫只问你们一句,东宫之内,最要紧的是什么?”
张嬷嬷躬身答道:“回太子妃娘娘,东宫之内,最要紧的是恪守规矩,尽心侍奉太子殿下与娘娘,确保东宫安稳和睦。”
小李子也连忙附和:“张嬷嬷说得是,奴才一定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沈清瑶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你们说得不错。东宫乃储君居所,规矩森严,容不得半点差错。本宫希望你们各司其职,以身作则,带领宫人们安分守己,勤恳做事。若有徇私舞弊、挑拨离间者,无论身份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沈清瑶知道,要想管好东宫,仅凭威严是不够的,还需恩威并施,赢得宫人的真心拥戴。她放缓语气,柔声道:“本宫知道你们在东宫侍奉不易,往后只要你们尽心办事,本宫自然不会亏待你们。每月的月例银子,本宫会酌情增加,逢年过节,也会有额外的赏赐。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有人敢阳奉阴违,触碰规矩底线,本宫也绝不姑息。”
宫人们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纷纷跪地谢恩:“多谢太子妃娘娘恩典!奴婢定当尽心侍奉,不敢有丝毫差错!”
沈清瑶抬手示意众人平身,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管好东宫的第一步,往后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朝拜结束后,萧承佑前往太和殿向萧玦与沈清辞请安,沈清瑶则留在东宫处理事务。她先是在张嬷嬷的陪同下,巡视了东宫的各个院落。东宫规模宏大,分为前殿、后殿、偏殿、花园等多个区域,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致清幽雅致。沈清瑶一边巡视,一边仔细询问各个院落的用途、宫人的配置以及日常的管理情况,张嬷嬷一一详细作答,条理清晰。
走到后厨时,沈清瑶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她眉头微蹙,问道:“张嬷嬷,这后厨为何有霉味?”
张嬷嬷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答道:“回娘娘,近日天气潮湿,部分粮食储存不当,有些受潮发霉了。老奴本想今日处理,没想到娘娘来得这么快。”
沈清瑶走进后厨,只见墙角堆放着几袋受潮的大米,表面已经长出了淡淡的霉斑。她心中微微一沉,沉声道:“粮食乃民生之本,东宫虽不缺粮草,但也容不得如此浪费。这些发霉的粮食即刻销毁,往后务必加强管理,将粮食分类储存,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情况。”
“老奴遵旨!”张嬷嬷连忙躬身应道,心中暗自佩服太子妃的细心与严谨。
离开后厨,沈清瑶又来到库房。库房内堆放着各类衣物、首饰、器具等物品,虽然摆放整齐,但有些物品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灰尘。沈清瑶随手拿起一件锦袍,只见上面的金线有些暗淡,显然是许久未曾打理。她转头对张嬷嬷说道:“张嬷嬷,库房的物品需定期清点、擦拭,分类整理,标记清楚。往后无论是取用还是存放,都要做好记录,避免遗失或损坏。”
“老奴明白,这就安排人手处理。”张嬷嬷躬身应道。
巡视完东宫,沈清瑶回到正殿,开始处理各项文书。东宫的文书繁杂,包括宫人的考勤、月例的发放、各项开支的记录等。沈清瑶坐在案前,仔细翻阅着每一份文书,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提笔记录,神情专注而认真。
不知不觉间,已近正午。张嬷嬷端来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轻声道:“娘娘,您已经忙碌了一上午,快歇歇,喝点莲子羹补补身子。”
沈清瑶放下手中的笔,接过莲子羹,轻声道:“多谢张嬷嬷。”她舀起一勺莲子羹,送入嘴中,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弥漫开来,驱散了些许疲惫。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宫女的通报声:“启禀太子妃娘娘,皇后娘娘驾到——”
沈清瑶心中一凛,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出殿外迎接。只见沈清辞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缠枝莲纹宫装,头戴点翠嵌珠钗,腰间的暖玉温润莹泽,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芒。她在云袖的陪同下,缓缓走来,神色温婉,气质雍容。
“臣妾参见母后!”沈清瑶躬身行礼,声音恭敬。
“平身吧。”沈清辞抬手,柔声道,“今日是你入主东宫的第一日,想必有许多事务要处理,本宫过来看看你。”
“多谢母后关心,臣妾一切安好。”沈清瑶起身,侧身请沈清辞入殿。
进入正殿,沈清辞目光扫过殿内的布置,只见殿内陈设整洁,文书摆放有序,心中暗自点头。她坐在椅子上,接过云袖递来的茶水,轻声道:“清瑶,东宫事务繁杂,你初来乍到,可有什么难处?”
沈清瑶坐在沈清辞身旁,轻声答道:“回母后,暂无大碍。张嬷嬷与小李子经验丰富,帮了臣妾不少忙。只是臣妾初掌东宫事务,有些地方还需慢慢熟悉。”
“嗯,慢慢来,不急于一时。”沈清辞微微一笑,“本宫当年刚入宫时,也遇到过不少困难。打理后宅与治理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妙,需得用心、细心、耐心。既要坚守规矩,又要懂得变通;既要恩威并施,又要体恤下人。”
沈清瑶认真地听着,眼中满是敬佩:“臣妾谨记母后教诲。臣妾定会用心学习,努力将东宫打理好,不让母后与太子殿下操心。”
沈清辞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东宫乃储君居所,不仅要内部和睦,还要与宫中各殿保持良好的关系。往后,你要多与其他嫔妃走动,待人谦和有礼,不可恃宠而骄,也不可过于软弱。唯有这样,才能在宫中站稳脚跟,为承佑营造一个安稳的环境。”
“臣妾明白。”沈清瑶躬身应道,“臣妾定会谨言慎行,与宫中各位娘娘和睦相处。”
沈清辞看着她乖巧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清瑶,你聪慧懂事,本宫相信你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太子妃。往后若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管来凤仪宫找本宫,本宫会为你做主。”
“多谢母后!”沈清瑶眼中满是感激,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自入宫以来,沈清辞一直对她悉心教导,关怀备至,让她在陌生的皇宫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沈清辞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柔声道:“好孩子,不必谢。你是沈家的女儿,也是承佑的妻子,本宫自然会护着你。”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东宫的事务,沈清辞对沈清瑶的处理方式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沈清瑶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将沈清辞的话牢记在心。
临近午时,萧承佑从太和殿回来,看到沈清辞正在正殿与沈清瑶交谈,心中大喜,连忙走上前躬身行礼:“儿臣参见母后!”
“免礼。”沈清辞抬头看着萧承佑,眼中满是笑意,“你回来了?今日在父皇面前,表现如何?”
萧承佑起身,坐在沈清辞另一侧,笑道:“回母后,儿臣今日向父皇汇报了东宫的近期规划,父皇很是满意。父皇还叮嘱儿臣,要好好辅佐清瑶,共同打理好东宫。”
“嗯,你能有这份心,本宫很是欣慰。”沈清辞微微一笑,“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往后你们要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经营好东宫,为将来治理国家积累经验。”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萧承佑与沈清瑶齐声应道。
沈清辞看着眼前的一对璧人,心中满是欣慰。她起身道:“时候不早了,本宫也该回凤仪宫了。你们夫妻二人好好相处,打理好东宫事务。”
看着沈清辞的身影消失在庭院尽头,沈清瑶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不辜负母后的期望,好好辅佐承佑,打理好东宫,做一位贤良淑德的太子妃。
回到正殿,萧承佑看着沈清瑶略显疲惫的神色,心疼地说道:“清瑶,你今日忙碌了一上午,定是累了。快歇歇吧,剩下的事务让张嬷嬷他们去做就好。”
沈清瑶摇了摇头,微微一笑:“不累。能为你分忧,为东宫出力,臣妾心中欢喜。”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承佑,今日母后教导了臣妾许多,臣妾受益匪浅。往后,臣妾还要多向母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萧承佑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在我心中,你已经很优秀了。不过,母后经验丰富,多向她请教也是好的。但你也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凡事尽力就好,我会一直支持你。”
沈清瑶看着他眼中的柔情,心中满是感动:“承佑,有你真好。”
午时过后,沈清瑶稍作歇息,便开始处理下午的事务。她先是召集东宫的宫女、内侍们开会,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与分工,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要求众人严格遵守。然后,她又仔细核对了东宫的各项开支,发现有些地方存在浪费现象,便下令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提倡勤俭节约。
傍晚时分,沈清瑶正在查看宫人的考勤记录,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争执声。她眉头微蹙,起身走出殿外,只见两名宫女正扭打在一起,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宫人。
“住手!”沈清瑶沉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
两名宫女听到太子妃的声音,连忙停下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周围的宫人也纷纷低下头,不敢作声。
沈清瑶走到两人面前,目光严厉地扫过她们:“你们为何争执?竟敢在东宫之内大打出手,眼里还有规矩吗?”
其中一名宫女抬起头,脸上带着泪痕,哽咽道:“回太子妃娘娘,是她先抢了奴婢的差事,奴婢与她理论,她却动手打人。”
另一名宫女也连忙辩解:“娘娘,不是这样的!这差事本就该是我的,是她蛮不讲理,非要抢我的差事!”
沈清瑶看着两人各执一词,心中已有了几分判断。她转头对张嬷嬷说道:“张嬷嬷,这件事你怎么看?”
张嬷嬷躬身答道:“回娘娘,这两名宫女一个负责打扫正殿,一个负责打理花园。今日花园的宫女请假,便将花园的部分事务交给了打扫正殿的宫女。没想到两人却为了这点小事起了争执。”
沈清瑶点了点头,沉声道:“东宫之内,无论职位高低,皆为一体,应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这点小事便大打出手,成何体统?”她看向跪在地上的两名宫女,“你们二人各打二十大板,以示惩戒。往后若再敢争执打闹,扰乱东宫秩序,定当重罚!”
“谢太子妃娘娘恩典!”两名宫女齐声应道,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辩解。
处理完这件事,沈清瑶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但心中却暗暗思忖:东宫之内,人心复杂,若不及时整治,恐怕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事情。看来,往后不仅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还要加强对宫人的思想教育,让她们明白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夜幕降临,东宫的宫灯次第亮起,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庭院。沈清瑶处理完一天的事务,感到些许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她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
萧承佑处理完朝政回来,看到沈清瑶坐在窗前发呆,便轻手轻脚地走到她身边,轻声道:“清瑶,在想什么?”
沈清瑶回过神,看着萧承佑,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在想今日处理的事务。虽然有些辛苦,但看到东宫一切井然有序,心中便觉得很满足。”
萧承佑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柔声道:“辛苦你了。今日是你入主东宫的第一日,便能将东宫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都是臣妾应该做的。”沈清瑶轻声道,“承佑,往后东宫的事务还需我们夫妻二人共同努力。我有不足之处,还请你多多指点。”
萧承佑微微一笑:“我们是夫妻,不必如此客气。往后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两人并肩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满是温馨与甜蜜。沈清瑶知道,成为太子妃只是一个开始,往后的路还很长,她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她有萧承佑的支持,有沈清辞的教导,有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她有信心,能成为一位贤良淑德的太子妃,辅佐萧承佑,打理好东宫,为大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次日清晨,沈清瑶早早便起了床,前往凤仪宫向沈清辞请安。凤仪宫内,沈清辞正在梳妆,看到沈清瑶前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清瑶,你来了。今日起得这么早,可是东宫的事务不顺利?”
“回母后,一切顺利。”沈清瑶躬身行礼,“臣妾只是觉得,身为太子妃,理应早起向母后请安,这是规矩,也是臣妾的本分。”
沈清辞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你能有这份心,很好。坐吧。”
沈清瑶坐在沈清辞身旁,将昨日处理东宫事务的情况一一向沈清辞禀报,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整治浪费现象、处理宫女争执等事情。
沈清辞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清瑶,你做得很好。处理事务条理清晰,恩威并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看来,你已经渐渐进入了太子妃的角色。”
“多谢母后夸奖,臣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沈清瑶谦逊地说道。
“嗯,学无止境。”沈清辞微微一笑,“往后,你要继续保持这份初心,用心打理东宫,体恤下人,与承佑和睦相处。同时,也要多关注朝堂之事,虽不可干政,但也要了解国家大势,这样才能更好地辅佐承佑。”
“臣妾谨记母后教诲。”沈清瑶躬身应道。
请安结束后,沈清瑶回到东宫,继续处理事务。她发现,经过昨日的整治,东宫的宫人们变得更加安分守己,做事也更加认真负责。看到这一幕,沈清瑶心中很是欣慰。
接下来的几日,沈清瑶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宫的管理中。她不仅将东宫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十分关心宫人的生活。她发现有些宫女、内侍家境贫寒,便自掏腰包,给予她们一定的资助;她看到有些宫人身体不适,便派人请太医诊治,给予她们悉心的照顾。
宫人们感受到太子妃的关怀与体恤,心中都十分感激,对沈清瑶也更加敬重。东宫之内,渐渐形成了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这日,沈清瑶正在东宫的花园中散步,突然看到一名小宫女正蹲在墙角偷偷哭泣。她心中一动,走上前轻声问道:“你为何哭泣?可是受了什么委屈?”
小宫女看到太子妃,连忙擦干眼泪,跪在地上行礼:“参见太子妃娘娘!奴婢没有受委屈,只是想家了。”
沈清瑶扶起她,柔声道:“起来吧。离家在外,思念亲人是难免的。你家中还有何人?可有什么困难?”
小宫女哽咽着答道:“回娘娘,奴婢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奴婢出来侍奉,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不知父母和弟弟近况如何。”
沈清瑶心中一软,轻声道:“你不必过于担心。本宫会派人去你家中探望,了解你家人的情况,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资助。往后,每月本宫会准你一日假,让你回家探望亲人。”
小宫女闻言,眼中满是感激,再次跪地行礼:“多谢太子妃娘娘恩典!奴婢定当尽心侍奉娘娘,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起来吧。”沈清瑶扶起她,柔声道,“好好做事,便是对本宫最好的回报。”
看着小宫女欢天喜地地离开,沈清瑶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作为太子妃,不仅要管理好东宫的事务,还要关心宫人的生活,用真心换真心,才能赢得宫人的拥戴,让东宫真正成为一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清瑶在东宫的威望越来越高,宫人们对她敬佩有加,萧承佑也对她愈发疼爱与信任。东宫之内,秩序井然,和睦融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沈清辞得知东宫的情况后,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沈清瑶已经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太子妃,不仅能打理好东宫事务,还能赢得人心,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日,沈清辞在凤仪宫设宴,邀请沈清瑶与其他几位嫔妃前来赴宴。宴席上,沈清辞看着沈清瑶与其他嫔妃和睦相处、谈笑风生,心中很是高兴。她知道,沈清瑶不仅在东宫站稳了脚跟,也在后宫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宴席结束后,沈清辞单独留下沈清瑶,轻声道:“清瑶,你做得很好。不仅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与后宫各位娘娘和睦相处,这很不容易。”
“多谢母后夸奖,这都是臣妾应该做的。”沈清瑶躬身应道。
“嗯。”沈清辞点了点头,“后宫关系复杂,能做到和睦相处,实属难得。但你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守本心,不可卷入后宫的是非之争。记住,你的首要任务是辅佐承佑,打理好东宫,其他的事情,能避则避。”
“臣妾谨记母后教诲。”沈清瑶认真地说道。
沈清辞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欣慰:“好孩子,本宫相信你定能做到。往后,本宫也会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宫中安稳度日,与承佑携手同行,共同守护好这大齐江山。”
沈清瑶眼中满是感激,躬身行礼:“多谢母后!臣妾定不会辜负母后的期望!”
离开凤仪宫,沈清瑶漫步在皇宫的石板路上,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致,心中充满了感慨。从镇国公府的嫡女,到如今的太子妃,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往后的路还很长,她会继续努力,恪守本分,贤良淑德,辅佐萧承佑,打理好东宫,与后宫各位娘娘和睦相处,为大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暖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沈清瑶的脸上露出了温柔而坚定的笑容。她知道,只要她保持初心,用心做事,就一定能在东宫站稳脚跟,成为萧承佑最坚实的后盾,也能在后宫中赢得一席之地,为自己和家族赢得荣耀与尊严。而这和睦融洽的东宫氛围,也将为后宫的安稳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大齐的后宫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