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昧!
听到这个名字,项乐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一股巨大的狂喜,瞬间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前来投奔的,居然会是这条大鱼!
钟离昧是谁?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可是楚军中仅次于龙且、季布的大将!勇猛善战,更难得的是,他对项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项羽死后,他因与韩信私交甚好,便去投奔了当时还是楚王的韩信。结果刘邦得知后,猜忌之心大起,下令让韩信抓捕他。
韩信不忍,却又不敢违抗,最终,钟离昧为了不连累韩信,挥剑自刎,留下了一句“公之不见我,我必死;公之见我,我亦死”的千古悲叹。
这是一个真正的悲情英雄!一个被时代辜负的忠勇之士!
项乐一首对他心怀敬意和惋惜,却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他重逢!
“快!快扶他起来!”
项乐回过神来,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亲自将跪在地上的钟离昧扶起。
他的手握住钟离昧手臂的刹那,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男人肌肉虬结,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只是,他的身体,却在微微地颤抖着,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真的是您霸王!您真的还活着!”
钟离昧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项乐,声音哽咽,激动得难以自己。
这几天,他过得如同在梦中。
垓下战败后,他带着十几名亲兵突围,一路辗转,躲过了汉军的追杀,最终在他的家乡东城县隐姓埋名,靠打猎为生。
当寿春城那张告示传到东城时,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
他不信那个在乌江边宁死不渡的王,会苟活于世。
但他内心深处,又有一丝微弱的希望,驱使着他。
万一是真的呢?
万一,王真的需要我呢?
抱着这种万分之一的希望,他告别了家人,拖着一条在突围时留下的伤腿,跋涉了数百里,来到了寿春。
当他真的看到那杆“项”字旗,真的看到那双熟悉的重瞳时,他才知道,这不是梦!
王,真的回来了!
“是我,我回来了!”项乐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钟离将军,这些时日,苦了你了!”
一句“苦了你了”,瞬间击溃了钟离昧所有的坚强。
这个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铁血汉子,此刻,竟像个孩子一样,抱着项乐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
他哭的,是兵败的屈辱。
哭的,是袍泽的惨死。
哭的,是这几个月来,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的艰辛。
更是找到了主心骨,找到了家的委屈和喜悦!
桓楚等人围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无不动容,许多人的眼圈,也都跟着红了。
他们仿佛在钟离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许久,钟离昧才平复了情绪。
他擦干眼泪,重新恢复了那份属于大将的沉稳和干练。
“霸王,末将此次前来,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钟离昧沉声说道。
“什么消息?”
“末将在来的路上,听闻汉军大将周勃,己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号称二十万,正从北方,气势汹汹地朝着寿春杀来!先锋部队,最多不出五日,便可抵达淮河北岸!”
周勃来了!
这个消息,让桓楚等人脸色一变。
周勃他们知道,是刘邦麾下最能打的猛将之一,为人沉稳,用兵老辣。
他一来,就意味着,刘邦这次是动了真格的!
英布能挡得住吗?
众人的心,都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
然而,项乐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意外和慌张。
他只是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该来的,总会来。”
他转过身,对着在场的所有人,朗声说道:“钟离将军的到来,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信号!”
“它证明了,我们的告示,起作用了!它证明了,在这片江淮大地上,还有无数像钟离将军一样,心向大楚的忠勇之士!”
“他们只是在怀疑,在观望,在等待一个,让他们足以信服的证明!”
“现在,是时候,给他们这个证明了!”
项乐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知道,钟离昧的到来,就是他一首在等的那个“契机”!
一个人的信任,可以带动十个人的信任。
一个大将的归来,足以让成千上万的散兵游勇,下定决心!
“桓楚!”
“末将在!”
“立刻去准备笔墨纸砚!不,准备刀和竹简!”
“传令下去,全营上下,立刻打扫营地,杀猪宰羊!今晚,我们要为钟离将军,接风洗尘!”
命令下达,众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行动了起来。
很快,一块块削好的竹简,被送到了项乐的面前。
项乐拿起刻刀,深吸一口气,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在竹简上,龙飞凤舞地刻下了一行行充满了霸气和感召力的文字!
他写的,不再是那种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而是一篇,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正式檄文!
檄文的开头,便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
“天道崩坏,汉贼窃国!吾,西楚霸王项羽,告天下楚人旧部书!”
这篇檄文,他历数了刘邦的种种罪状,回忆了楚军昔日的辉煌,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向所有流亡的楚军旧部,发出了最正式,也最隆重的召唤!
在檄文的最后,他写道:
“今,猛将钟离昧己归!大楚复兴,只在旦夕!凡我楚人袍泽,见此令者,即刻来归!凡持旧时军中信物者,官复原职!有功者,加倍赏之!”
“孤,在寿春,备酒以待!”
“——西楚霸王 项羽 印”
刻完最后一个字,项乐将刻刀重重地往桌上一顿!
他高高举起这块刻满了字的竹简,对着钟离昧,对着在场的所有人,沉声喝道:
“以此令,传告天下!”
“此令,名为——”
“《招楚旧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