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乐很清楚,自己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是人!
是能够信任、并且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核心班底。
英布的十万大军,听起来很唬人,但项乐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这支军队身上。
指挥权在英布手里,士兵们的忠诚对象也是英布。一旦将来局势有变,这支军队随时可能调转枪口。
他必须要有自己的“江东子弟兵”!
而这些人,从哪里来?
项乐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江淮大地。
垓下之战,十万楚军虽然崩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战死了。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乱军中被打散,或投降,或逃亡。
那些投降的,大多被刘邦收编,暂时指望不上。
但那些逃亡的,却成了流民、山贼,或者干脆解甲归田,隐姓埋名地藏匿在江淮各地的乡野村落之中。
这些人,才是项乐现在最需要招揽的对象!
他们对大楚,对项羽,有着最原始的忠诚。
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是百战余生的精锐老兵。
只要能将他们重新聚集起来,稍加整顿,就是一股足以让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恐怖力量!
如何找到他们?
如何让他们相信,霸王未死,并且己经归来?
项乐早己有了计划。
三天后,寿春城的西方城门口。
英布以九江王的名义,贴出了一张巨大的告示。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宣布九江国脱离汉廷,重归大楚霸王麾下,同时,招募天下勇士,共讨汉贼。
这种官方告示,在城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百姓们议论纷纷,但大多数人,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然而,就在这张官方告示的旁边,一张截然不同,却更加引人注目的“小广告”,被悄然贴了出来。
这张“广告”,是用最粗糙的麻布写的,字迹也歪歪扭扭,充满了草莽气息。
但上面的内容,却让每一个识字的、尤其是那些曾经当过楚军的人,看得热血沸腾!
“还记得巨鹿的土坑吗?是谁,带我们填平了它?”
“还记得彭城的黎明吗?是谁,带我们冲垮了五十六万敌军?”
“还记得鸿沟的盟约吗?是谁,为了我们能回家,信了那无耻小人的谎言?”
“兄弟!袍泽!你是否还记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如今,秦虽亡,汉贼当道!我们新的誓言是——”
“楚虽三户,亡汉必楚!”
“我们的王,没有死在乌江!”
“他回来了!”
“他就在寿春城外!等着我们!”
“如果你还认自己是个楚人,如果你还记得那杆黑色的‘项’字大旗!”
“来城外西营!我们一起,喝酒!吃肉!杀汉狗!”
“我们,回家!”
告示的最后,没有署名,只有一个用木炭画的,歪歪扭扭,却又充满了霸气的——“项”字!
这张告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瞬间在寿春城乃至整个江淮地区的楚人圈子里,炸开了锅!
“亡汉必楚!说得好!”
一名在酒馆里当伙计的独臂大汉,看到告示后,猛地将手中的抹布砸在桌上,眼中迸发出骇人的精光!他的右臂,就是在彭城之战中失去的!
“王王真的回来了?”
一个在街边卖草鞋的瘸腿中年人,抚摸着告示上的“项”字,泪流满面。他的腿,是在固陵被汉军的马蹄踩断的!
“回家回家”
一个躲在城中村落里,靠打短工为生的黑脸壮汉,喃喃地念着这两个字,虎目含泪。垓下之战,他所在的部队被冲散,他一路乞讨,才流落至此。
他们是失败者,是幸存者,是被时代抛弃的人。
他们苟活于世,满心的,都是不甘、屈辱和对故乡的思念。
而现在,这张粗糙的告示,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灰暗的人生!
它唤醒了他们心中,那份早己被埋葬的骄傲和荣耀!
王,回来了!
那个带领他们战无不胜的王,回来了!
他们,又有家了!
一时间,整个寿春城,暗流涌动。
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引车卖浆者,一个个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壮汉,开始悄悄地收拾起自己简陋的行囊,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
城外西营!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项乐,正站在营地的高处,静静地看着通往寿春城的那条小路。
他在等。
等那些属于他的士兵们,回家。
“霸王,您这招真是高明!”桓楚站在他身后,满脸的钦佩,“比起英布那冷冰冰的官方告示,您这张告示,才真正说到了兄弟们的心坎里去了!”
项乐笑了笑。
这叫什么?
这叫“精准营销”,叫“情感共鸣”。
对付这些文化程度不高,但却重情重义的百战老兵,你跟他们讲大道理是没用的。
你得跟他们讲感情,讲回忆,讲那些只有他们才能听得懂的“黑话”。
“等着吧。”
项乐的目光,望向远方的地平线,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很快,这里,就会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