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师伯们痛心疾首的神情,赵志敬幸灾乐祸的嘴脸,同门鄙夷的目光,令他羞愧难当。
全真教规森严,经此一事,他不仅颜面扫地,更与掌门之位无缘了。
“纵使志平有错,也该由本门处置。
丘处机见萧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更是怒不可遏。
“不错!,岂能轻饶?我教威严何在?”
王处一等人纷纷附和。
“狗咬吕洞宾!若非我点破,你们能发现这伪君子?”
萧云冷声道。
“诸位且住!”
马钰抬手压下众人议论,对萧云沉声道:
“萧少侠先前点拨,令贫道顿悟先天之境,全真教欠你人情。
本打算突破后厚报,可你今日重伤志平,实属不该。
虽犯戒在先,也该由本门惩处。”
“按说该将你拿下问罪,但念在此情,便两相抵消吧。”
萧云闻言暗觉好笑,自己莫非自带点化属性?先前吕布如此,现在马钰也是。
至于所谓人情,他本就不在意——全真教已无他所需,何况他向来不喜丘处机之流。
这次成功废掉尹志平的恶行,保护小龙女不再 ,让杨过和小龙女这对有情人少些磨难,萧云已经心满意足!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若还让那些悲剧重演,萧云心中必然郁结难舒,这对修行心境大为不利!
“我本无意之举,没想到对马掌门有所助益!那就预祝马掌门早日突破先天之境!”
萧云笑着向马钰拱手道贺。
“无论如何,还是要多谢萧少侠!”
“江湖路远,有缘再会!告辞!”
萧云淡然一笑,向马钰抱拳辞别。
“好,萧少侠一路顺风!”
离开全真教后,萧云直奔嵩山少林寺。
他计划先取得《九阳神功》,再赴西域修习《龙象般若功》。
此时的嵩山已在蒙古统治之下。
沿途所见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汉人在蒙古人的欺压下艰难度日。
目睹同胞饱受苦难,萧云心中愤懑难平。
他终于明白为何郭靖要与成吉思汗及结义兄弟托雷决裂——这些蒙古人的 实在令人发指!这一路上,萧云已暗中除掉不少作恶的蒙古兵卒。
七日后,萧云抵达嵩山脚下。
虽已半隐退江湖,少林寺依然香火鼎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萧云随着人流缓步登山,晌午时分方才来到寺门前。
“大师安好,在下萧云,特来为家母抄录几卷佛经,还望指点。”
萧云向一位僧人恭敬行礼,同时不动声色地将碎银塞入对方手中。
“施主使不得!使不得!”
僧人连连推拒。
“大师且收下。
晚辈或许要在宝刹小住几日,届时还需行个方便。
这点心意权作供奉,若大师执意不收,反倒让晚辈过意不去。”
见萧云言辞恳切,僧人不再推辞,收下银两后热心地为他引路,详细介绍寺内布局与进香礼仪。
在僧人协助下,萧云顺利完成上香仪式,期间又捐出数十两香火钱。
这般慷慨顿时引得众僧格外殷勤。
得知他要为母亲抄经,一位年长僧人亲自将他带到藏经阁外。
“觉远,这位萧施主欲抄录佛经,你务必妥善安排。”
“谨遵师叔吩咐。”
听到“觉远”
二字,萧云眼中精光一闪——没想到刚来就遇见关键人物。
“在下萧云,见过觉远大师。”
萧云郑重行礼。
“施主客气了。
贫僧不过熟悉经卷罢了,不知您要抄录哪些经典?”
“这个……在下对佛经所知有限,可否请大师推荐几部?”
萧云故作迟疑地请教道。
“不知令堂今年高寿?”
“家母四十六岁。”
萧云早已失去母亲,但重生前她的确是这个年纪,不知她如今可好。
“若是如此,《法华经》与《金刚经》更为合适。”
“敢问大师,贵寺最为精深玄妙的经典是哪几部?”
萧云望向觉远。
“本寺乃禅宗祖庭,主修《楞伽经》与《金刚经》。”
觉远如实答道。
总算引出了《楞伽经》!
萧云按捺住急切,先抄起《金刚经》与《法华经》。
这些经书卷帙浩繁,非一日之功,他便顺势在少林寺住下,香火供奉自然丰厚。
七日之后,他终于抄完两部经书。
期间,他与觉远日渐熟络,寺中僧众对他热情有加,巴不得他长留于此。
一次闲谈中,萧云从觉远口中得知梵文原版《楞伽经》的下落,其中一卷正在觉远手中——那必定藏着《九阳神功》心法。
觉远淳朴坦率,毫无戒心。
当萧云提出想观览梵文《楞伽经》时,他毫不犹豫便取来递上。
萧云屏息翻阅,果然在梵文字里行间发现了汉文小字。
他悄悄抄录,确认是《九阳神功》后,心中狂喜。
“大师,这经书中怎会有汉文注解?”
“哦,那是篇养生法门,久练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觉远坦然回答。
“当真如此神奇?”
萧云故作怀疑。
“确实。
贫僧修炼数年,百病不侵。”
“那……在下能否研习此法?”
萧云正色问道。
“此非武学秘技,不过养生小道,施主但学无妨。”
觉远爽朗一笑。
萧云没料到《九阳神功》竟唾手可得,还能名正言顺修炼,疑难之处更可向觉远请教!
此后,萧云表面抄经,实则潜心修炼《九阳神功》。
这部在《倚天屠龙记》中威震江湖的绝学,练至大成可百毒不侵、内力刚猛无俦。
然而此刻他才发现,前两卷确如觉远所言,仅是养生 ,除却一身至阳内力外,并无惊人威力。
《九阳神功》未载运功之法,亦无武技招式,甚至连贯通天地桥梁、突破先天境的要诀也语焉不详!
若仅修习前三卷,它确为养生妙法,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
然而,若要练成第四卷,不仅艰难万分,更凶险异常!
因书中对贯通天地桥梁、凝聚先天真气的法门记述模糊,极易使人走火入魔。
且修至第四卷后,九阳真气阳气过盛,若不能及时突破先天境,或寻得同等至阴调和,必遭阳气反噬,烈火焚身而亡!
两书一阴一阳,武功相辅相成,难分高下。
《九阳神功》侧重养气延命,《九阴真经》偏重克敌制胜。
论内力精纯,当属《九阳神功》;论招式变幻,则以《九阴真经》为优。
郭靖、黄蓉与老顽童皆持完整版《九阴真经》,萧云计划西域取得《龙象般若功》后,再谋此经。
得《九阳神功》后,萧云于少林寺盘桓半月。
他无张无忌那般逆天机缘,自无法在短期内练成四卷,仅在第一卷初窥门径——这还是多亏觉远大师指点。
余下三卷内容,他皆牢记于心,并将疑难之处逐一请教觉远。
既有觉远这般修炼数年的老实人在侧,萧云自然不肯放过讨教之机。
待彻底参透书中道家术语与关窍后,萧云携抄录经卷,留下香火钱,飘然下山。
终获顶级心法,萧云西行途中不疾不徐,专注修炼《九阳神功》。
先前从书剑世界田归农处所得低阶心法早已弃用,真气尽数转化为九阳真气。
此刻萧云方悟:所谓江湖大侠从不缺银两,不过是以劫富济贫之名行劫掠之实罢了!
萧云一路行来遭遇多起劫道之事,既有山匪流寇,也有蒙古官兵,更有专事 的兵痞。
这些恶徒遇上萧云反倒遭了殃,不仅财物被夺,那些作恶多端、背负人命的歹徒更是被萧云当场诛杀。
抵达吐蕃地界后,萧云寻得一家通晓汉语的书坊,果然发现了《龙象般若功》的典籍。
可惜多为吐蕃文字所着,且内容残缺,仅收录前七层或前八层 。
为求全本,萧云辗转多家书坊,终觅得汉文译本,却同样止步于第八层。
正所谓金银开道,无往不利。
这吐蕃掌柜言出必行,次日便弄来完整的吐蕃文《龙象般若功》,想必也是使了银钱打通密宗关节。
萧云雇人译完全书,确认无误后立即着手修炼。
吐蕃境内修习此功者甚众,但凡遇到疑难,花些银两便能求得指点。
待彻底参透经中密宗术语,他便启程返宋。
这部由外而内的炼体绝学,品阶更在《五禽戏》之上,堪称其迄今所见最强淬体秘术。
此功与萧云极为契合。
因其在主世界已达通脉境,根基浑厚,肉身纯净,臂力足有六万斤之巨,故修习起来事半功倍。
半日入门,两日突破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