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时,孟瑶已经蹲在晒谷场的石板上翻工分册了。
粗麻纸被山间潮气浸得发皱,她用骨簪把边角捋平,笔尖在 \"拾粪记工\" 那栏停顿片刻,忽然往旁边空白处添了行小字:\"半筐一分,孩童同效\"。
石桌上的陶碗还温着,是张婆婆今早特意留的粟米粥。
孟瑶抬头时,正看见三个扎羊角辫的小娃挎着柳条筐往山坳跑,筐底用桑皮纸垫着,怕漏了刚拾的牛粪。
最小的那个趔趄着差点摔倒,手里的筐却举得老高,像捧着什么宝贝。
他身后跟着两个更小的娃,裤脚都沾着露水,却比追野兔时还要起劲。自去年孟瑶的弟弟没了后,她总爱盯着孩子们的身影出神,此刻见他们像群小雀似的扑向草地,忽然把账册往石桌上一扣,也跟了上去。
山坳里的晨露打湿了裤脚,孟瑶却看得心头发烫。
狗蛋蹲在牛蹄印旁,用小竹片把牛粪撬起来,小心翼翼地往筐里装,连草叶都要抖干净。
有个梳双丫髻的女娃发现了块巴掌大的马粪,举着筐喊:\"我这筐快满啦!得一群小娃围过去看,叽叽喳喳像在数谁的麦粒多。
日头爬到山尖时,狗蛋背着沉甸甸的筐往晒谷场跑,筐绳在他瘦肩上勒出红痕。他刚把粪倒在积肥堆上,就见孟瑶举着竹筹走过来,在他手心放了枚刻着 \"三\" 的木牌。
晒谷场另一头的铁匠铺正叮当作响。张佳庆把缴获的马镫往铁砧上一摔,火星溅在新打的犁铧上,映出他满是油汗的脸。
铁匠是上月从曹操军营逃来的,起初总缩着肩膀说话,直到看见陈烬和士兵一起扛粮食,才敢把藏在怀里的打铁图谱拿出来。
此刻他捏着淬火的水瓢,看着张佳庆把马镫上的铜环敲掉,忽然说:\"军营里的马镫都是鎏金的,哪见过这般折腾。
当黄牛被套上改良的犁铧时,李狗子自告奋勇扶犁。他原是个佃农,见惯了木犁在硬地里打滑,此刻攥着犁把的手都在抖。头前撒了把土,轻声道:\"试试。
他跑了个来回,回来时满脸通红,扯开嗓子喊:\"这玩意儿顶得上十个壮汉!
陈烬蹲在犁铧前,用手指抠掉上面的泥土。铁刃上还留着马镫的旧痕,此刻却沾着新鲜的黑土,像在诉说着从杀戮工具到生产利器的蜕变。
张佳庆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又扛起了铁锤。铁匠铺的火光映在他背上,竟比军营的鎏金马镫还要亮。
日头偏西时,张婆婆把孩子们叫到槐树下。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三道杠:\"记住,见了这个,就是平安。添了两道,\"这个是警报,得往山洞跑。
孩子们跟着念口诀,唯独角落里的聋娃小栓没出声。他娘去年冻死在逃亡路上,只剩他一个人缩在柴火堆旁,平时见人就躲。
此刻他盯着地上的道道,忽然捡起三块石头摆成三角形,又添了两块变成五颗,抬头时眼里闪着光。
陈烬恰好经过,见状愣了愣。小栓以为做错事,慌忙要把石头扒开,却被他按住了手。陈烬拿起块石头,\"三块平安,五块警报,对吗?
小栓使劲点头,忽然抓起石头往山坳跑,摆了个五块石头的图案又跑回来,指着远处的烽火台比划
—— 那里的狼烟要半个时辰才能升起,可他的石头,一眼就能看清。
当刻着三角和五星的木牌做好时,小栓举着跑在山道上,木牌在风里 \"哗啦\" 作响。
有次鲜卑游骑窥伺边境,他举着五星木牌从山腰冲下来,比烽火台的烟还早一刻传到公社,让埋伏的社员们提前握紧了锄头。
兑换日那天,晒谷场排起长队。狗蛋把三枚木牌递给孟瑶,换了块黄澄澄的麦芽糖,却转身往织布坊跑。
十几个姑娘正埋头织布,机杼声里忽然飞来块糖,抬头就见孩子们举着糖块笑:\"姐姐们织布辛苦,甜的给你们吃。
姑娘们的眼眶红了。她们原是流民,被陈烬从乱葬岗救回来时,连件完整的衣裳都没有。此刻摸着孩子们塞来的糖,忽然觉得手里的棉纱都浸着甜意。
孟瑶站在石桌后,看着这一幕忽然笑了。她翻开账册,在背面添了群举着糖块的小人,旁边写着:\"工分算得出多少,算不出心。
风从晒谷场吹过,带着新麦的香气,也带着孩子们的笑闹声,往伏牛山深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