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读书(1 / 1)

甘露殿,深夜。

李世民并未就寝。

他独自一人坐在御案后,殿内只点了几支牛油巨烛,将他的身影拉得巨大而孤寂,投在空旷的金砖地上。

面前的奏疏堆积如山,他却一份也未批阅,只是目光沉沉地望着跳跃的烛火,指节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案面上轻轻敲击着

白日里太极殿上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太子那番慷慨陈词,那环环相扣的反诘,尤其最后那三问,如同三根冰冷的钢针,不仅钉死了李泰,也……刺中了他。

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却未饮,只是感受着那冰凉的瓷壁触感。

李承乾在太极殿上坦然承认招募薛仁贵、裴行俭等人,更将此举与他自己当年在秦王府聚拢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相提并论!

这步棋,太狠,也太妙了!

李承乾所为,不仅问住了李泰,连他也一样,能说李承乾招募薛仁贵等人是结党营私吗?

李世民仿佛看到太极殿上,太子那清澈却又深不见底的目光,平静地回望着他,抛出那个致命的问题:“父皇当年秦王府聚贤,是‘千古佳话’!儿臣今日募才,为何就成了‘结党营私’?请父皇明示,此是何道理?”

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感堵在李世民胸口。他发觉自己竟被儿子的逻辑死死套住了!

虽然李承乾指向是李泰,但却不代表他不会这样去想,去代入!

他若承认太子是结党?那等于同时承认了自己当年也是结党!这无异于自毁长城,否定秦王府功臣集团,动摇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根基!

否认太子是结党?那便是承认太子所为与当年秦王府无异,皆是“为国聚才”的正当之举!那李泰的弹劾,群臣的质疑,便都成了无稽之谈!

他猛地意识到:经此一役,只要太子打着“效法父皇”、“为国求贤”、“推行新政”的旗号,在东宫聚集人才,扩充力量,无论是招募薛仁贵这样的猛将,还是许敬宗、王玄策这样的文臣,朝野上下,谁还敢轻易再扣上一顶“结党营私”的帽子?谁又敢质疑这不是在效仿当年的圣君?

“呵呵…”一声低沉、意味不明的轻笑从李世民喉间逸出,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淅。

他放下冰凉的茶盏,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一股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在他胸中翻涌——是对儿子智慧与手段的震惊与…隐隐的忌惮?

是对权力平衡被微妙打破的警觉?

亦或是对这个曾经令他失望的儿子,展现出如此惊人政治天赋的…一丝难以言喻的触动?

甘露殿的烛火,在李世民深沉的凝视中,不安地摇曳着,将帝王那孤寂而充满思虑的身影,映照得更加幽深难测。

……

……

烛光摇曳,映照着李泰那张因连番打击而憔瘁浮肿的脸。

堂内气氛压抑,杜楚客、苏勖垂首侍立,大气不敢出。

“《括地志》…”李泰的声音沙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厚重的书稿,“这是孤最后的脸面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刘洎…误我太深!如今,唯有此书,能向父皇、向天下证明孤的才学与价值!”

他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传令下去!所有编撰学士,从即日起,食宿皆在府内!昼夜不息,全力修订!孤要这部《括地志》,成为旷古烁今的巨着!

卷帙之浩繁,考据之精详,文采之斐然,必须…远超古今!孤要以此书,压过东宫所有风头!让父皇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文华之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最后的倔强,编书,成了他挽回尊严和圣眷的唯一救命稻草。

杜楚客与苏勖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忧虑与无奈,只能躬身应诺:“是,殿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

……

李承乾并未因挫败魏王而懈迨。

他屏退左右,案头堆满了书卷。不再是经史子集,而是《唐律疏议》、《大唐六典》、《水部式》乃至各州县的《图经》、《地志》。

他深知自己这个“现代灵魂”的短板——对大唐的制度律法、地方治理、财政运作、军事体系,缺乏深刻而系统的认知。

他逐字研读《唐律》,推敲律条背后的深意;他细究《六典》,梳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权责流转;他翻阅《水部式》,了解漕运、灌溉的规章。

遇到晦涩处,便提笔在素笺上标注,准备次日召东宫属官或詹事府通晓实务的官员详询。

……

长孙无忌并未就寝,他独坐棋枰前,黑白子散落,显然心不在焉。烛光将他沉思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

“闭门读书…”他指尖捻着一枚温润的黑玉棋子,低声自语,眉头微蹙。“读的还不是经义,竟是律法、地理、典章…”

这太反常了。过去的太子,要么沉溺享乐,要么偏激易怒,何曾有过这般沉潜务实之举?

“挫败了青雀,却不骄不躁,不急于揽权,反而…潜修内功?”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

太子象一泓深潭,表面平静,却让他这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也看不清深浅。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他轻轻将棋子按在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猫的一千零一梦 HP狸猫与蝙蝠的共生法则 苟道,种树,长生仙 梦到我日记后,全家都逆天改命了 我当皇帝那些事儿 我在四合院当活阎王 美色当前,本宫养面首怎么了 鬼灭:童磨今天也没有被讨厌 嫡女谋权:九王娇妻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