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听见李棕仁的问询,心中明了,这既是考校,也是李棕仁想进一步掂量他真实分量的机会!
陈阳思索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道:
“德邻兄,会战之初,委员长曾令我64军、桂永清的教导总队,以及薛月(伯陵)的第一兵团、张法奎的第二兵团北上支持徐州!”
不知目前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的具体位置在何处?
李棕仁闻言,走到沙盘另一侧,拿起教鞭指点道:
薛伯陵的第一兵团和张向华(张法奎)的第二兵团已于前几日抵达徐州!
目前,我已命薛伯陵的第一兵团火速驰援枣庄,协同孙莲仲部布防!
张向华的第二兵团,则作为战区预备队,部署在徐州外围,随时策应各方。
得到这个信息,陈阳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沙盘之上,脑海中飞速运转,将这一世的实际部署与自己记忆中的那段悲壮历史相互印证!
陈阳手指精准地点在沙盘上的关键位置,开始了他的阐述:
德邻兄,既然如此,卑职便直言了。纵观北线全局,我认为关键在于三个支点:
“藤县、临沂,以及作为内核的徐州防御纵深!”
“首先,藤县!”
陈阳的指尖重重敲在代表藤县的那个小模型上:
“此地虽小,却是日军矶谷师团南下徐州的必经之路,也是拱卫徐州的重要屏障,战略地位极其关键!”
目前仅有王名章师长之122师驻守,兵力单薄,且川军装备低劣,恐难久持!
“一旦藤县有失,日军便可长驱直入,直逼徐州门户,届时我将陷入极大被动!”
陈阳抬头看向李棕仁:因此,藤县必须死守,并需立刻增援!
建议即刻电令距离藤县最近的孙莲仲第二集团军,至少抽调一个旅的精锐,火速驰援藤县,归王铭章师长统一指挥!
“同时,战区应优先为122师补充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川军弟兄擅长近战与巷战,务必让他们有充足的弹药与敌周旋!”
“其次,临沂方向!”
陈阳的手指移向临沂,“板垣师团乃是日军精锐,庞丙勋军团虽能战,但独木难支!”
必须确保临沂不失,方能阻止板垣师团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的企图!
薛伯陵的第一兵团既已驰援枣庄,可与孙连仲部形成犄角之势!
“但我建议,应授权薛兵团视战况发展,具备向临沂方向实施机动反击的权限,一旦临沂吃紧,可随时侧击板垣师团,减轻庞丙勋部的压力!”
“最后,是徐州本身的防御与战役预备队运用!”
陈阳的手在徐州外围划了一个圈,“张发奎第二兵团位置关键,但不应固守一点!”
可将其分为数个机动集群,前出至运河沿线,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多道阻击阵地!
“一旦藤县或临沂任何一方出现险情,这支预备队能迅速投入,或增援,或侧击,确保战线稳定!”
陈阳最后总结道:
“总而言之,北线作战之要旨在于:固守藤县、临沂两大门户,迟滞、消耗日军!”
灵活运用第一、第二兵团作为机动铁拳,寻机歼敌!
最终目的是将日军阻于徐州外围,挫其锐气,迫其退兵!
“其中,藤县守卫战,将是决定整个战役走向的第一块基石,不容有失!”
李棕仁全程凝神静听,起初是认可的点头,越听到后面,脸色越是震惊!
陈阳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部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藤县战略地位的精准判断和危急程度的预见,更是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加强方案。
“其思路之清淅,布局之深远,对敌我态势把握之精准,完全超出了他对一个“猛将”的期待!”
待陈阳话音落下,李棕仁忍不住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激赏,由衷叹道:
“高见!陈老弟,真乃高见啊!汝之战略眼光,纵观党国,恐也少有能及!”
“方才这番剖析与谋划,高瞻远瞩,思虑周详,完全……完全不逊色于任何一位集团军司令,甚至犹有过之!”
李棕仁越看陈阳越是喜爱,感慨道:
“等明日面见委员长之后,我一定要向老头子好好进言,让你这副担子,再加重几分!”
我看,以你之才,兼任我第五战区的作战参谋都绰绰有馀!
“后续战事,我还真想多听听你的意见!”
陈阳听闻此言,心中亦是一震!
战区作战参谋,看似职位不高,却是能参与内核决策的关键位置,李棕仁此举,信任与重用之意不言而喻!
陈阳连忙谦逊道:
“德邻兄过誉了,卑职徨恐。这战区作战参谋一职,责任重大,我……”
李棕仁见他似有推脱之意,大手一挥,直接打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陈老弟,你就别推辞了!我觉得以你的能力,让你当个作战参谋,都有些屈才了!”
“若是老头子同意,我都想让你来做我的副手,当个战区副司令长官都绰绰有馀!”
就在二人相谈正酣之际,指挥部门口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报告李长官!第20军团军团长汤嗯伯,奉命前来报到!”
陈阳随着李棕仁转身,只见一名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中将大步走了进来!
陈阳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位在后世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心中暗道:
这位“耐电小王子”,模样倒是和史书上记载的相差无几!
李棕仁脸上露出笑容,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敲打:
“哦?是嗯伯来了!今天的电报倒是收到了?这一次来得挺快嘛!”
汤嗯伯自然听出了李棕仁话里所指,是怪他前几日对固镇求援响应迟缓!
他脸上堆起笑容,连忙解释道:
“李长官这是哪里的话!卑职接到战区急电,第一时间便召集麾下各军主官,马不停蹄地赶来徐州,绝不敢有片刻延误!”
汤嗯伯目光一转,落在李棕仁身旁年轻得过分的陈阳身上,带着几分好奇问道:
“李长官,这位是……?”
李棕仁见状,也不再深究前事,介绍道:
“恩伯,来,认识一下!这位就是近日在津浦线连战连捷,大名鼎鼎的64军军长,陈阳!”
陈阳立正,向汤嗯伯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汤司令,久仰大名!”
汤嗯伯也立刻还礼,随即热情地握住陈阳的手,一副自来熟的模样:
“哎呀!哪里哪里!陈老弟,你太客气了!你的大名才是如雷贯耳啊!”
“先是金陵率部成功突围,名震天下,如今在蚌埠、固镇、睢宁又接连取得大捷,现在咱们五战区,谁不知道你陈老弟是委员长和李长官麾下的头号虎将!
李长官更是多次通令全军,要以你部为楷模呢!
汤嗯伯说话时,一双眼睛微微眯起,仔细打量着陈阳,不知为何,心里竟隐隐觉得这年轻人有些莫名的亲切感!
陈阳被汤嗯伯盯得有些不适,不由问道:
“汤司令,为何一直盯着陈某?”
汤嗯伯闻言哈哈一笑,拍了拍陈阳的手背:
“陈老弟不要见怪!我就是觉得,与陈老弟你一见如故,颇有几分亲切之感,仿佛早就相识一般!”
李棕仁在一旁看着,不由得打趣道: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等赶跑了小鬼子,以后叙旧的时间多的是!
嗯伯,你先去休息,等人齐了我们便出发前往开封!”
“是!卑职遵命!”
汤嗯伯笑着应道,又对陈阳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