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大哥官方喉舌《真理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简短但意义非凡的声明。
声明中,苏大哥外交部就“日前发生在中苏两国工作人员之间的一些不愉快和误会”,表示“遗撼”,并称此事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希望“不会影响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虽然措辞极其含糊,充满了外交辞令,但“遗撼”和“误会”这两个词,已经等同于变相的道歉。
一个超级大国,向另一个国家,低头了。
这则消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遍了世界,在国际外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在这次和苏大哥的正面硬刚中,取得了完胜。
当天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气氛与来时,已经截然不同。
前来送行的,依旧是苏大哥外交部的官员,但他们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慢和审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而敬畏的表情。
尤其是当他们的目光,触及到那个走在队伍中,神情淡然的中国年轻人时,那种敬畏,便又加深了几分。
他们都知道,就是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年轻人,在短短几天之内,凭一己之力,将他们的强硬派和克格勃,搅得天翻地复,甚至直接导致了克格勃一位将军的倒台。
就在昨天,奥尔洛夫将军,以“健康原因”,被解除了所有职务,送往远东疗养。谁都知道,他的政治生命,已经彻底结束了。
而彼得罗夫,则直接消失了。据说,他已经被内部调查。
代表团的成员们,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机舱里,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那三名被解救回来的同志,围着林卫国,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重复着“谢谢”。
林卫国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都是为了国家,不用客气。”
就在这时,副团长孙建军,端着两杯水,走到了林卫国的身边,在他旁边的空位上,坐了下来。
他的表情,有些尴尬,又有些愧疚。
“卫国同志……”他尤豫了半天,才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他已经不自觉地,把称呼从“小林”,换成了“卫国同志”。
“孙副团长,您有事?”林卫国转过头,看着他。
孙建军的脸,微微涨红了。他把一杯水,递给林卫国,然后,端起自己的那杯,站了起来。
在整个机舱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对着林卫国,深深地鞠了一躬。
“卫国同志,不,林顾问。”他的声音,诚恳而响亮,“出发前,在会议室里,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是我坐井观天!我为我当时的无知和冒犯,向您,郑重道歉!”
说完,他将杯子里的水,一饮而尽。
“我老孙,在外交战在线,干了快三十年,自以为见多识广。但这次来莫斯科,跟您学到的东西,比我过去三十年加起来,都多!”
“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后生可畏’,什么叫‘天外有天’!我服了!心服口服!”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发自肺腑。
机舱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所有人都被老孙这种坦荡承认自己不足的气度,和对林卫国发自内心的敬佩,所感染。
林卫国连忙站起身,扶住他。
“孙副团长,您言重了。您是前辈,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您学习。”林卫国真诚地说道,“这次任务能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这番话,说得谦虚而得体,既给了老孙台阶下,也照顾了所有人的面子。
刘振东在一旁,欣慰地看着这一幕。
他知道,经过这次莫斯科之行,林卫国在整个外交部的年轻一辈中,威信已经彻底树立起来了。再也不会有人,因为他的年龄,而轻视他。
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迈克尔空。
林卫国看着窗外,棉花糖一样的云层,在脚下翻滚。他的心情,却不象其他人那样激动。
他在复盘。
复盘这次莫斯科之行的每一个细节。
这次胜利,虽然酣畅淋漓,但也带着几分侥幸。如果不是葛罗米柯他们,和强硬派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自己的计划,未必能这么顺利。
苏大哥,这头看似强大无比的北极熊,其内部的裂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
畸形的经济结构,僵化的政治体制,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官僚腐败……
这些,都是它的软肋。
林卫国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在上面,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他不是在写工作总结。
他是在为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提前书写一份,长达二十年的“死亡报告”。
……
飞机降落在京城机场。
没有欢迎的仪式,一切都和出发时一样,低调而平静。
代表团的成员们,依次走下舷梯。刘振东正准备宣布就地解散,让大家先回家休息,明天再回部里报到。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悄无声息地,滑行到了舷梯旁。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中山装,神情严肃的年轻秘书,快步走了下来。
他径直穿过人群,走到了林卫国的面前,立正站好。
“请问,是林卫国同志吗?”
“我是。”林卫国有些意外。
“林卫国同志,我是夏部长办公室的。”秘书的声音,躬敬而清淅,“夏部长让我来接您。他想立刻听取您的汇报。”
“轰!”
这话一出口,周围所有的人,包括刘振东在内,全都惊呆了。
夏部长,要单独,立刻,听取他的汇报!
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信任!
这意味着,林卫国这次的功劳,已经大到,可以越过所有的层级,直接通天了!
所有人,都用一种混杂着羡慕、嫉妒,但更多是理所当然的目光,看着林卫国。
刘振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林卫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去吧,卫国。夏部长在等你。”
林卫国点了点头,对着刘振东,对着孙建军,对着所有代表团的同志们,敬了一个礼。
然后,在众人瞩目的焦点中,他坐上了那辆黑色的红旗轿车。
轿车缓缓激活,绝尘而去,留下身后一群,依旧沉浸在巨大震撼中的外交官们。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中国外交界,一颗最耀眼的新星,已经升起。
不,那不是新星。
那是一轮,即将普照整个时代的,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