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〇八章 摄政回归(第一更)
经历了短暂的封锁与抗议,罗马尼亚的骚动终究平息了下来。
全城网络通讯被有限度地开放,所有物资进出城市都必须经过检查,紧接着抗议的声音就消失了,不会再有人聚集在广场前那个皇帝接受罗马尼亚总统递交投降书的地方抗议,依靠网络进行沟通的颠覆与煽动手段全都失去了原有的力量,隐藏在屏幕后的人根本不敢正大光明地独自走上街头。与此同时,针对原先罗马尼亚官员的调查也在同步进行,这也是摄政长久坐镇的原因。
每一天都会有大量布加勒斯特或者下辖县市的文官,被火狱骑士和黑甲卫使用运输机或者运兵装甲车护送着进入罗马尼亚议会宫,这些被提前控制起来的官员只有两种结局,或是留在了行政系统内或是被扔进了监狱,包括但不限于前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前总统前总理等等。
每一天摄政都会向布加勒斯特居民公布清理进度,审判与惩罚每天都会在电视节目上播放,但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家族式腐败已经蔓延至整个罗马尼亚,想要彻底清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皇帝签署的大清洗命令上的两万人名单远远不能概括所有腐败官员。
这场被称为“真理改革”后,是摄政维克多·冯·杜姆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的辛劳。在这期间他处理的文件能够塞满三个罗马尼亚议会宫最大的房间,这些文件带来的影响不会局限与布加勒斯特这座城市,哪怕是最遥远、最危险的、与北约接壤的博托沙尼县和马拉穆列什县也在这场改革的范围内。
他将皇帝的改革彻底嵌入了罗马尼亚的行政体系里,大批来自内政部的官员入驻罗马尼亚成立了罗马尼亚行省内政部统管行政事务,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并粉碎了所有阻碍将皇帝对罗马尼亚行省的产业结构规划推行了下去——第一次扩张战争时将罗马尼亚也包括在内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考量,罗马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石油产出国,同时也是重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皇帝对于罗马尼亚行省寄予厚望,摄政维克多·冯·杜姆按照计划推行巨型生态农场建设来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占比,同时将瓦坎达、火星铸造厂以及不朽之城的军工生产部门放到了罗马尼亚,提高罗马尼亚的重工业产值。作为拉托维尼亚对抗北约的第一线,未来罗马尼亚行省生产的坦克与装甲车等军备将会被直接送往战区,武装驻扎在那里的军团。拉托维尼亚、阿尔巴尼亚、波黑等地的民兵防卫制度也在罗马尼亚北部行政区推行了下去,《统一真理》作为皇帝的统治工具被前来支援的政委与宣讲者带进了军队与学校,从思想方面武装罗马尼亚人。
当长达两个月的封锁期结束,摄政维克多·冯·杜姆被召回拉托维尼亚的时候,维克多·冯·杜姆还是忍不住在飞机上睡了一觉。他的离开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结束,事实上内务部的刀锋正沿着行政体系的改革逐步剔除罗马尼亚行省每一个行政区的弊病,维克多·冯·杜姆的那份死亡名单就是为了清除地方势力与地方非法武装集团准备的名额。相比巴尔干半岛的其他地方,罗马尼亚的武装势力要少得多,但作为与北约接壤的行省,罗马尼亚遭遇的渗透要更加严重,以近乎出卖主权的方式从欧盟那里获得的经济发展也在逐步萎缩,因此率领罗马尼亚人重新站起来的皇帝成为了某些人心目中的英雄。
第一千二百〇八章 摄政回归(第一更)
姆。
“你成功让我们在罗马尼亚获得了群众基础,维克多。”皇帝给他倒了杯酒。在等待水晶杯壁缓缓凝结水珠的时候。“你践行了用真理统治国家的精神,接下来罗马尼亚行省的工作不会有更多困难了。”
“北部军区需要更多防卫力量。布置防空系统与生化部队的进度必须加快,基因改造战士的生产速度也必须跟上我们的扩张脚步,我不认为美国大选之后北约对我们的态度会有所改善。”杜姆耐心地等待纯洁的凝水滑落,然后摘下铁面具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他长舒了一口气,脸颊因为高浓度酒精而泛红。“这一次你调走罗马尼亚的粮食去支援阿尔巴尼亚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下一次如果你再这么做,之前稳定下来的罗马尼亚将会再次出现问题。”
“这不是问题,瓦坎达、火星铸造厂与不朽之城的统筹工作已经完成,罗马尼亚的制造业将会迎来产业升级。罗马尼亚人必须知道他们生活在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当中,那条贯穿阿尔巴尼亚、波黑、拉托维尼亚和罗马尼亚的高速铁路将会带动经济发展,而阿尔巴尼亚人也会对罗马尼亚人抱有感激之情。”皇帝也拿起了酒杯喝了一口。“在罗马尼亚还需要一个海军基地和造船厂来应对黑海与地中海的局势,现在使用无人机执行反潜和反舰任务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原本的海军基地与造船厂都需要扩建与翻新,好适应我们那艘航母停泊与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