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历246年
乱璋经过了这二十多年的指引,他的内心深处已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身份认知。
二世泰坦!
他是为报仇和解救师尊而生。
怀着这种念头,乱璋的脉门境界持续精进。
他的修行法与天地大势相关。
二世泰坦的壮大,将会带动“脉门”修行的兴起,从而直接影响一定范围内正大行其道的“体术”修行。
这种影响最初只是细微毫厘,可随着时间的积累,已然导致了整片局域“体术”修行者的青黄不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脉门”修行者的比例提高。
这对如日中天的体术派而言,绝非好消息。
不出意外的。
京师直接派人下来查探,势必要发现其中的缘故不可。
二世泰坦有逃命的经验。
他自知现在不是暴露的时候,果断抽身离开了此地,前往其他的国度。
于是,接下来数年又有类似的情况爆发。
这终于引起了圣武高层的重视。
一位“第八脉门”的强者亲自督办,在这些城池之间彻查。
经过消息集成,这位总督发现凡是被他们重点调查过的局域,其情况都在调查组进驻后得到改善。
这足以说明,罪魁祸首很可能是一个移动的人或者物。
总督将消息上报给了“博”。
“博”当即下令以最大力度进行搜捕。
这是整个地界的意志。
二世泰坦便是已经精通了各种隐藏的技巧,但纸是包不住火的。
他只要在一个地方逗留,就会被人感应出来其中的变故。
圣武历260年
二世泰坦与来自京师的搜查小队撞上。
他第一次朝其出手,仅靠一人之力直接将其团灭。
做完这些,二世泰坦再度亡命天涯。
消息传出,朝野震怒!
“博”亲自提着“圣武剑”来到现场,他仔细分辨那股团灭小队的力量来源,发现竟然有些似曾相识。
他再一对比,竟是泰坦的力量!
为此,“博”还特意前往封印之地查看,确认泰坦还在这里。
那这就只有一种可能。
泰坦留下了衣钵传人,那人对地界还有不小的敌意。
“博”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扪心自问,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地界正处于消化红利的阶段。
徜若这人是因为他统治黑暗,这完全没有道理。
那就只能是历史原因。
难道这人是来找龙帝寻仇的?
诸般疑惑涌上脑海,不过“博”并未乱了阵脚。
他到底是身经百战。
距离泰坦被封印,至今不过五十年的时间。
即便这位二世泰坦当真得了传承,他在时间上终究是落了下乘。
相比之下。
“博”与圣武剑的力量进一步融合,实力仍然处于上升期。
他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接下来的十年间。
“博”亲自组织了四次针对二世泰坦的抓捕计划。
最终,他成功将人堵住。
二世泰坦当场爆发出了龙化的特征。
他的身体变成了巨人,但是浑身长满鳞甲,而且还有一条又长又粗的龙尾。
地界一方又战死了不少顶尖高手。
他们以生命给“博”创造机会,从而彻底重创了这位二世泰坦。
“博”当即施展封印术。
这法门立竿见影,直接剥夺了二世泰坦的灵智,使其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一行人将其带回了秘境,就封印在“一世泰坦”的身侧。
相较于它的前辈。
二世泰坦由于被发现得足够及时,他对地界反而没造成多少破坏。
当其回归到索加的体内。
索加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得到了两个教训。
其一,力量掌控度不足。
其二,没能培育起势力。
这一切都将在“三世泰坦”的身上得到改善。
不过,二世泰坦终究是留下了痕迹。
他身上那种可以帮助脉门修炼的特质,使得其在脉门修炼者的小圈子里,俨然获得了堪比神明的地位。
可惜随着一众老辈的高手离世,脉门衰落已然成了定局。
这种信仰的深度终究有限。
好在,索加最喜欢在这方面进行尝鲜。
他打算通过信仰进行筛选。
只要能找到一个内心对泰坦足够虔诚的人物,那自己也无需再象忽悠“二世泰坦”一样大费周章了。
明面上,地界高层仍然没有放弃对泰坦的搜查。
他们是真担心又从角落里出现一个“三世泰坦”。
这种过度警剔的结果,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冤假错案。
恰逢当年“龙帝”与“泰坦”摧毁天界带来的红利即将被消化殆尽,恐惧的情绪持续在民间散布。
这两者一叠加,“博”的威望明显受到了影响。
他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退位!
“博”召集诸位弟子,与他们共同制定了相应的退位章程,并且设立了“执政官”一职负责地界的日常治理。
他本人退居幕后,但是仍然保留“地界元首”的身份。
而“执政官”则由底下人选举产生。
最终,一个叫“搏”的弟子从同辈的师兄弟里杀出,成为了明面上的地界话事人。
他平生凶狠好斗,这种风气被他带到了具体的治理中。
于是,民间对他的谩骂声更是远超先前。
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年任期。
圣武历282年
“搏”准备再次竞选“执政官”,但他这回败给了同门师弟“傅”。
“傅”刚上一台,下令重新核查前任在位期间的各种冤假错案,并且激活了相关的追责机制。
于是,本来师出同门,而且又曾总摄大政的“搏”一朝沦为阶下囚。
这算是掀开了体术派内斗的遮羞布。
消息传到“博”的耳朵里。
他只是召集了双方,对他们进行了相同程度的斥责,然后就将人给打发了。
这落在徒子徒孙的眼里,无疑成了他老人家对内斗的默许态度。
既然这样,那他们就斗个天昏地暗。
接下来的一个甲子之内。
六十年,体术派可谓是各领风骚。
师弟背刺师兄,徒弟背刺师父……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执政官的位置仿佛真正成了轮流转的风水。
六十年,前后十六位“执政官”宛如走马观花,直接将“圣武历”带到了一个新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