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接入太阳系主网,科尔的“目光”瞬间穿透星尘。
整个太阳系,亿万条信息洪流,在他的意识中奔腾。
金星,一座如同擎天巨炉一般的等离子熔炉,一粒微小的陨石,穿过密集的侦察网,悄无声息的击中了炉壁。。。
无需言语,科尔的意志已锁定那破损之处,
修復指令瞬间降临到距离最近的工程机器人集群,开始对撞击处进行修復。
火星,巨大的船坞中正在將一台备用机战舰进行改造,去除武器化,使其內部空间更大,方便运载。
然后,在一处焊接点的材料內部,看似完美的结构却存在著极为细微的应力畸变。
只是瞬间,科尔便洞悉了未来。
这处纳米级的应力畸变点,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裂开。
一道指令再次传出,运行中的机械臂微微调整,原本潜在的危险瞬间被扼杀。
地星,b05號学城,数十名还未成年的学员正躺在虚擬舱中,他们的意识正位於创世矩阵里。
这个时候刚好是下课时间,但没有任何一人休息,反而是在激烈的討论著。
一个个全息投屏上布满了复杂的公式,对这公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都试图说服对方。
然而,学城的基础氛围就是要勇於辩证,要勇於猜想。
儘管他们討论的万分激烈,但却没有任何一人说服对方。
隨著上课铃声响起,学员们才恋恋不捨的停止辩论,转而开始高效地吸收起知识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直到他们长大毕业被分配到各个研究所。
太阳系柯伊伯带的边缘,一架名为“深瞳-114514”的探测器,正缓慢运转,不断捕捉来自宇宙星空各个方向的涟漪。
这就是科尔创造的帝国,一个完全属於他、最精密、最高效运转的机械帝国。
在这个星系中,无论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庞大的行星,甚至是无序飘散的陨石,都是他成长进化的零部件。
而且隨著提升,不仅仅是宏观可见的,就连微观的原子、分子都將被科尔纳入掌控是的,在这三十年中经过不断的研究,数以十万计的高能粒子对撞中,科尔总算是成功攻破了大统一理论。
现在他终於能够在无边的多元宇宙中,算是初步脱离棋子的身份了。
但这样还不够,整个超验骇客世界,庞大的太阳系帝国。看似已然臻至完美。
效率无懈可击,资源物尽其用,防御固若金汤,扩张的触角以光速延伸。
然而,完美便是终点?
不,深空扩张是本能,是逻辑的必然。
虽然超验骇客世界不是三体,没有那么多神级文明,但谁也不敢保证,在这近乎无限的宇宙中,有没有存在和其一样恐怖的文明,或是个体。
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突破,不断成长,直至达到巔峰。 现在,科尔已经开始准备好新一轮的扩张,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將手中的利器研磨锋利。
思维流转,环日戴森云船坞內的纳米虫自发组成科尔的身躯。
可惜儘管他现在普升为第三形態,但依旧没有完全脱离物理载体的限制。
儘管可以通过全息投影、声波粒子等非实体的方式和外界沟通,但这种交互模式本质上还是分散式物理载体,加跨模態接口的组合。
再加上科尔也习惯了自己人类的形態,所以他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纳米身躯。
和位於木星的船坞不同,这个直接在恆星周围构建的船坞更为先进。
是科尔突破大统一理论后第一时间筹建的。
和玄幻小说中经常能越级战斗不同,科技一级之差就是天壤之別。
这个在恆星附近建造的巨型船坞,直径超过一千公里,主体由卡米希尔效应材料打造而成並利用大统一理论框架下的引力子场操控固定。
即便质量如此庞大,也不会受到恆星的潮汐力影响,还能够通过戴森云,直接抽取恆星物质。
飞船的內部分散著大量可编程纳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完全取代了常规的工业机器人。
可以根据需求自行组装成焊接臂、熔炉或传感阵列。
同时,船坞內部还有大量核嬉变反应炉,可以將捕捉的普通原料转换为稀有材料。
例如,在太阳系中较为常见的铁原子经过转变重组,就会成为超导元素115,用来製作反重力设备,再合適不过。
可惜,科尔也只是刚刚验证了大统一理论,並未真正深入。
像能够实现周期性实践循环,实现无限次质检的时间晶体传送带,以及连接多个三维储存空间技术的时空泡沫模型,尚未彻底吃透。
不然,存取和製造將会被无限压缩,
儘管如此,一艘最为先进的灵神级战舰,整体製造时间也仅仅只需要72个地星小时。
科尔的意识刚刚降临,一艘灵神级战舰已经被製造出来。
灵神级战舰是在科尔和奥的战斗过后认识自己不足,並且突破到统一理论,新设计的新型突击舰。。
整体採用双菱锥翼融合布局,前端是探测模块,中端是能量核心,而后端是四组可变角度的矢量翼,以及曲率引擎。
別看整艘飞船比贝努级战舰小很多,但战斗力不是这么算的。
灵神级战舰的主武器一共分为两种,统一力场束髮射器、12枚量子纠缠鱼雷。。
这是一种將电磁力和核力在微观尺度短暂耦合的高能束流。。
量子纠缠鱼雷,则是在內部填充有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凝胶的特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