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在於可执行標准化重复工作,並且在负载能力以及高强度输出方面拥有难以匹敌的优势。
而微米级机械虫,或是纳米级机械虫的优势在於微观作业,单只成本低,並且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形成群体智能网络。
並且渗透能力强,容错成本高,几百甚至几万只机械虫同时出错也並不影响大局。
缺点是负载有限,而且数量一多,操作难度也会隨之增加。
同时难以处理或是生產高强度材料,对於极端恶劣环境,过於小巧的体型也难以承受。
但在科尔的统一指挥下,这些机械虫依旧能发挥巨大的效应。
能够对庞大的地下空间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对內部功能区域进行精细化分割和设备安装。
眼见地下城已经进入正轨,科尔便將所有仿生人全部派出
有了新加入的仿生人,明面上的扩张计划开始极速提升。
利用庞大资金流和偽造的资料,通过併购、入股、新设等方式,轻而易举的收购了诸如能源、矿產、精密製造、运输等多个关键產业公司。
第四个月:派遣出去的仿生人成功通过黑市的渠道,收集到足够的材料,並顺利建立起一座核电站,地下城再也不用为能源而烦恼。
在能源充沛,以及所收购的本地工厂的稳定產出下,地下城正式进入资源富足盈余状態。
所有生產线进入全功率输出模式,大量的武装单位,以及更多先进的物品设备被源源不断的被生產出来。
此时,佛罗里达地下深处的庞大的地下空间不再是原先粗獷野蛮的模样,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高度现代化、內部物流高度自动化的工业堡垒。
曾经裸露的岩石被厚重的复合装甲合金铺设覆盖。
明亮柔和、模擬自然光谱的无影灯光照亮著每一个角落。
高达百米的拱形穹顶之下,空间显得无比开阔。
城市最中心,一座直插穹顶的巨型中央信號塔巍然耸立。
塔身布满了无数蓝、绿、红色信號指示灯,有节奏地明灭闪烁著,仿佛传说中的通天塔。
以中央信號塔为核心,一座座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模块化工厂大楼井然有序地拔地而起。
这些工厂分別承担著原材料精炼、晶片蚀刻、武器装配、能源调控、数据处理等特定任务。
各个工厂大楼之间由多层高速全封闭物流通道紧密连接。
无数的无人驾驶的运输车和高速穿梭无人机如同勤劳的工蚁,在这些立体通道网络中无声地穿梭奔忙,將原材料、半成品或关键的实验设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指定的工厂。
整个地下城运转繁忙而有序,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现在距离科尔降临这个世界,也才只过去七个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无论是穿梭在空中的无人机、在地面搬运货物的机械狗、还是全副武装的守卫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中,都时不时闪过一道微不可察的数据流。
这是科尔的意识正通过这些遍布全域的终端节点,实时监控著这座宏大地下王国的每一个齿轮、每一道工序、每条信息的流动。 隨著科尔收回“视线”,一个低沉稳重的声音响起。?”
“知道了,这个问题我会处理的,现在先暂停约瑟夫森结的研发,將生產线的所有產能全都调配到四纳米晶片上。”
听著盘古的匯报,中央信號塔內慢慢浮现科尔的投影。
对於这个结果,他並不感到意外,甚至一切都在推演当中。
但科尔还是想试一试。
硅基晶片技术,是人类工业文明的璀璨明珠。
作为半导体材料,硅確实拥有极为优秀的物理和电学特性。然而,任何材料都有其物理极限。
硅电晶体的物理尺寸极限大约在1纳米附近。
当晶片缩小至3纳米甚至更小时,就会触发量子隧穿效应,导致电流在不应导通时发生泄露,严重影响晶片功耗和稳定性。
此外,製程节点每提升一代,其所要求的光刻精度、蚀刻控制等要求都呈指数级上升。
製造过程中极其微小的缺陷概率,都会呈现指数性放大,导致良品率暴跌,成本飆升。
虽然可以通过提升封装技术,如3d堆叠和更极致的散热设计来部分提升性能密度,但依旧无法解材料本身的物理墙。
然而研发更先进的晶片,特別是跨越硅基物理极限、迈向量子领域,对科尔而言,又是必须攻克的战略高地。
一旦成功,他就有很大的把握製作出超导量子计算机。
而这又直接关联到另一项核心需求。
只有开发出独属於自己的量子计算机,才不会被卡脖子,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盘古的算力。
毕竟,以现在神经形態计算机所带来的处理速度,对於科尔未来的宏图伟业来说,依旧显得力有不逮。
而这便引出了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成为数字生命,拥有庞大算力的科尔。还需要开发新的独立人工智慧辅助系统。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科学探索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是“可验证的理性探索体系”,並不是普罗大眾所认为的科技,那只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中的附属產物。
真正的科学是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反覆验证的严谨循环。
其终极目標是发现普適规律,並用数学化、逻辑化的理论框架来解释现象並预测未来。
在这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纯粹的算力。
更多的是需要多元认知视角的碰撞,也就是所谓的创新思维。
单一的思维或者是依靠庞大的算力对於已知事物的推演和计算確实十分惊人,但对於未知事物的推演和预算,就显得力有不逮。
还没穿越之前,科尔曾经看过一部小说,名字叫做《重生之超级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