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村卫队加强警戒,周礼先送陈家母女回家安顿。
刚到门口,就看到隔壁刘婶在院子里带着妹妹周丫玩耍,他们出去的这几天,都是刘婶在帮忙照顾家里。
两家人如今关系十分亲近,朱大壮整天跟在周礼屁股后头,刘婶当然也是支持。
“嫂子,二哥,你们终于回来啦!”
小丫头看到二人回来,高兴地蹦蹦跳跳,身后的小黑狗也跟着摇动尾巴,后面还有两只毛茸茸的小野鸡。
“这位姐姐是谁啊,跟嫂子长得好像”
她歪着脑袋,望向旁边的陈然。
后者抿嘴一笑,蹲下身道:“这就是小丫吧?真可爱。我叫陈然,是你嫂子的妹妹,你可以叫我然姐姐。”
“然姐姐好。”
小丫头脆生生地叫人,这些年陈玉带着她,多有教育,因此在礼节方面还是做得很到位的。
陈母也是个慈祥和蔼的性格,相处起来非常融洽。
周丫得知她们都要搬来一起住,高兴地拍着手,她最喜欢热闹,再说这是嫂子的亲娘和妹妹,也算是自家亲人了。
“小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礼哥儿,以后就叨扰你了”
陈母进了屋,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周礼则是笑着道:“伯母您就别跟我见外了,我家这宅子也有些老旧,暂时只能委屈你们一下了。”
说完,便让嫂子去安排她们的住处。
周家房子不大,除了堂屋灶屋之外,只有三间房。
原本嫂子、周礼和周丫各自住一间,现在只能让周丫去跟嫂子睡,腾出来的房间,让陈然她们娘俩住一起。
“这房子还是太小了,只能暂时将就着住,回头白灵的身份搞定后,也该给她弄个住处。等过完年吧,到时候村里的事情步入正轨,找时间再建个大宅子。”
周礼思索着,将车上的东西暂时卸下,放在堂屋里。
随后又去了后院一趟。
前几天他发酵的高粱,已经差不多了,检查了一番,没有什么问题。
只等抽出时间来,就能开始尝试烧制。
等忙完这些后,已经是子夜时分了,这才回到房中,躺到床上,掏出了古铜钱来,进行了一次卜卦。
【今日卦象如下】:
【平:小青山中有石灰石矿藏,或可开发,制造建筑基础材料】
【小吉:小青山中发现一片葛根滕,作用众多,采集后或许能有妙用】
【小吉:青山村西面出现的流民之中,有一书生,擅长交际,懂内政,或可收服】
三道卦象浮现出来。
石灰石的卦象依旧还在,毕竟这种矿产,周围的村落并没有能力开采。
即便是山里的土匪发现了,估计也看不上,这个时代的人,对石灰石的利用很少,甚至不懂得其价值,当然远不如铁矿铜矿之类的抢手。
至于新出现的两个卦象,都是不错的吉卦。
难道真是因为佩戴在身上的玉珠,起到了效果?
周礼不敢确定。
这两个新出现的卦象,对他来说都很有用。
首先是葛根滕,这是一种后世常见的药材,多年生滕本植物,藤皮可以用来造纸,改进当前时代的纸张质量,历史上有名的宣纸,就是主要以青藤之类的植物为原料的,这比普通的蔡侯纸,好得多。
葛根更不用说了,可以入药,也能用来制作淀粉,既是药材也是食材。
当然,真正让周礼惊喜的是这第三个卦象,居然是跟村外的流民群体有关的。
他在这之前,就已经解卦过一次流民相关的事件了,不过那时候得到的只是一个模糊情况,只知道流民大概什么时候会出现在村子附近,让他早做提防。
而现在,新的卦象就像是在原本卦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递进了。
“我就说,普通流民大多散乱,不会轻易聚集成群,必须有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跟着行动。原本我还以为是什么村镇的头目,带领着本村村民集体逃荒,如今看来,多半是因为这个书生”
周礼眼前一亮。
解卦的金光随之浮现,他看到了一个身穿青衫布衣的落魄青年,他衣衫单薄,身材消瘦,唇边留着胡须,看上去相貌平平。
不过气质却是十分自信,画面中,他正在和一群流民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经过他的说服,原本流散的饥民,都愿意跟着同行。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好几个村庄,都没有发生什么暴力冲突事件,每次都是由那书生出面,去到村里谈判,结果还真讨要到了一些粮食。
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也勉强让这群流民果腹活了下来。
“有点意思,这乱世饥荒之中,能让人心甘情愿拿出粮食来,这小子本事不小啊。”
“不过这也说明,这一伙流民并非打家劫舍的乱民,有收编的可能。对方既然擅长谈判,那么明天应该会派人过来,我倒要瞧瞧,这家伙有什么过人之处!”
思索间,周礼闭上了眼睛,继续修行太平心经。
这一夜倒是安稳,外面的流民并没有什么异动,只是又下了一场风雪,气温骤降。
周礼因为修炼了太平心经,体内气血畅通,内力流转,倒是感觉不到什么。
可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却是严寒难耐,村里的百姓们都有些受不住,后半夜点燃了炭火,可想而知那些流落在外,无家可归的流民们,不知道要冻死多少。
“二哥,快来啊,小黑好像死掉了”
门外忽然传来了妹妹周丫的哭喊声。
周礼连忙起身出来,只看到那小黑狗四仰八叉地躺在堂屋里,旁边还有一些墨绿色的胆汁,他脸色微变,打开旁边的包裹一看,那条大蟒蛇的蛇胆已经被咬破了。
昨天晚上因为腾出房间给陈家母女居住,原本堆放的杂物都暂时搬了出来,因为天黑,周礼也没有直接拿去地窖。
结果没想到,小黑狗半夜居然偷吃了蛇胆。
还好,蛇胆不是毒囊,本身无毒,周礼试着摸了摸小黑狗,身体温热,甚至有些发烫,还没有死。
“狗怎么会喜欢吃蛇胆?这小畜生,平时也没亏它的吃啊。”
周礼有些纳闷。
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心疼蛇胆了,他试着将一缕内力度入黑狗体内,发现它的生机旺盛,不像是有什么病症。
此时更像是有种虚不受补,吃撑了的感觉,所以暂时昏睡了过去。
如果能够撑过去,这家伙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好处。
“小丫放心,它没有死,只是因为偷吃了蟒蛇蛇胆,有些虚不受补。你把它抱回房间,好好保暖,我估计睡两天就会醒来了。”
周礼开口安慰道。
周丫现在对他是无比信任,当即破涕为笑。
解决了这件小事,周礼转身到了院子里,本打算简单洗漱一下,结果没想到陈然已经起来了,正在灶屋后旁的隔间里擦洗身子。
她这段时间都忙着照料母亲,根本顾不上收拾自己,昨夜母亲提醒了她,她也想在周礼面前展现出自己更好的一面,于是早早起来烧了热水,趁着大家都没有起来先擦洗一下。
结果没想到,正好撞见了周礼。
“抱歉,我不知道你在里面。”
还好周礼现在五感敏锐,在进入之前就感觉到了里面有动静,连忙停下脚步,没有造成什么尴尬的局面。
但尽管只是这样,陈然还是脸蛋通红,声音细若蚊呐:“没、没事”
为了避免尴尬,周礼赶紧转身离开了。
想要重建一座大宅子的心思,越发强烈起来。
可惜,现在村里百废待兴,他这个村长也不好带头享受,建宅子的事情,还等等再说吧。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到脑后,周礼在院子里活动手脚,打了一套军体拳。
没过多久,张驼子进门来了。
“礼哥儿,昨夜风雪加剧,外面那群流民被冻死了不少,今天一大早,全都聚拢到了村口,你快去看看吧。”
周礼闻言,点点头,问道:“可曾发生冲突?”
“没有,他们只是在村口聚集,想要求我们给一些粮食衣物,我们自是不敢随便拿主意。那群流民里有一个书生,像是他们的首领,要求面见村长。”
“知道了。”
周礼对此倒是并不意外。
因为昨夜他已经通过卦象,知道了这一群流民的情况,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跟着张驼子出了门。
此时,村子门口。
朱大壮正带着一众村卫队乡勇,拿着猎弓和武器,守卫在栅栏后面,严阵以待。
村门口的空地上,是密密麻麻的人影,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又冷又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些饿了的人,眼神中闪烁着如同狼一样的光芒。
人一旦饿到这个程度,什么礼义廉耻都会被抛到脑后,被纯粹的求生欲望驱使。
真到了那个时候,谁会跟你讲道理?
就算是他们那个所谓的首领,也不可能制得住。
周礼可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于是转头吩咐道:“去村委粮仓,运一车粟米过来,再拿点肉。”
张驼子以为他是看这些流民可怜,想要施舍,有些担心地道:“礼哥儿,咱们村现在虽然有些积蓄,施舍救助他们倒也无妨。可就怕这些人贪得无厌,外面还有更多的流民,以后都这么来一遭,咱们也受不住啊!”
他这个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周礼闻言笑了笑:“谁说我要送给他们了?按照我说的做,就在村口支起一口大锅,现场开煮,到时候你再”
周礼将自己的安排告诉给张驼子。
后者闻言,眼前微微一亮,拍手赞叹道:“好办法,我立刻去安排。”
“别急,那个流民头领,如今现在何处?”
“还在村口,没有您的吩咐,我们不敢让他们随便进来。”
“让人将他带过来吧。”
周礼吩咐道。
很快,朱大壮起身去了村口,不多时,那名卦象中所示的布衣书生缓缓走了过来。
当他看到周礼时,先是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青山村的村长,如此年轻。
随后这才拱手致意,道:“大同镇学子田泯,见过村正。”
村正,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称呼,因为里正一般都兼任着村长之职,因此有这个称呼,不过一般百姓不懂其中弯弯绕,由此可见,此人确实是读过书的。
周礼微微点头,示意他在旁边的石凳落座,开口问道:“原来是田公子,不知表字为何?”
大虞时期风起,极似华夏东汉,读书人或是权贵,都有一个表字。
来往相交,多以表字称呼,以示尊重和雅致。
田泯闻言有些惊讶,显然没有想到,一个山野村夫能够懂得这些礼仪,看来这位年轻的里正,绝非泛泛之辈。
“承蒙村正垂询,泯表字伯安。”
“好字。尧典》有载,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看来伯安兄是志向高远之人”
这段时间,周礼也是看了不少书的,这个时代的古籍有很多都跟华夏一样。
此时简简单单一句话,既点出了对方表字的出处,又顺带赞誉了对方。
田泯闻之,更是惊为天人,连忙拱手回道:“原来村正学问深厚,倒是我孟浪了,还未请教,村正该如何称呼?”
“呵呵,我不过一介山野之人,姓周名礼,暂未表字。”
周礼摆摆手,表字这东西,成年后就能有,大多都是家中长辈来取。
他们家不过只是普通猎户,老爹哪来这种学问,自己的名字都是花了钱请城里的说书先生取的,周礼也不想自己取字。
如果以后结交了什么大人物,由他们来赐字,这才有分量。
没有表字,那就代表对方不是世家出身,真就是个普通的山民?
田泯心中讶异更甚,周礼却是没有继续跟他绕弯子了,寒暄一番,他已大概知道对方的来路,此人本是昌黎县大同镇人氏,家中本有一些薄资,在镇学中任教。
可没想到遇上了这场大饥荒,镇上又被其他乱民洗劫,没办法,只好带着家乡父老逃难求活。
原本是想去县城求助的,但现在昌黎县城已经封锁,严禁流民入城。
他们没办法,只能沿途求助村镇,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讨要一些粮食衣物。
虽然所获很少,但也能勉强活命,就这么走了一路。
“村正既然读过圣人经典,那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如今天下动荡,饥民四野,朝廷钱粮有限,难以救济。我等无家可归,途径贵村宝地,无意叨扰,只是乡亲们冻饿难耐,怕是撑不下去了,还请村正怜悯,赠予一些钱粮。我替乡亲们,拜谢您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