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徐康的进一步举例和分析。
现场众人的表情也都是更加的严峻了起来。
从主公的角度出发,荆州自然不可能不战而降。
但如果真如徐康所说的那样。
荆州那些士族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家族利益。
架着刘琮去投降曹操。
那样虽然有些无耻。
但真就不得不防啊!
刘备也皱着眉头说道:“卖主求荣?颇为无耻!”
“这推测对景升兄,对我刘备,都殊为不妙!”
而徐康的心声也进一步的响起:
【呵呵,刚才我所说的那些,还真不是推测!】
【按照原本的轨迹发展,曹军正南下的时候,恰好刘表就忧惧而死。】
【然后蔡氏他们拥立刘琮继位。】
【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积极组织防御。】
【而是逼着刘琮向曹操送去降表。】
【拥兵二十馀万的荆州啊!】
【就这样不战而降!】
【直接把曹老板都给整不会了!】
【都不敢相信,怀疑是荆州方面来诈自己。】
【自己大军刚出发,连新野都没拿下,你荆州就投降了?】
【你们起码象征性抵抗一下,看到我军天威之后再降啊!】
【曹操担心自己上当,贸然南下会被荆州军埋伏。】
【最后还是一番讨论之后,各路谋士才得出统一意见。】
【认为刘琮派使者持节来投降,应该不会有诈。】
【所以曹操才下令大军进一步南下。】
【几乎是白捡了半个荆州。】
【而最后刘琮投降之后,也果然被曹操所看轻。】
【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景升的儿子就跟猪狗一样。】
【给刘琮的待遇也只是一个列侯加青州刺史,没给他什么实权,在一个闲职上养着。】
【反倒是力劝刘琮投降的蒯越、韩嵩等一群人,一个个做到了光禄勋、大鸿胪、尚书之类的官位。】
【比曾经的主公刘琮还要高上一截!】
【说白了,这些荆州的世家大族根本就没把刘琮当做他们的主公。】
【主公刘琮白白投降,自降身价?】
【关他们这些士族以后的荣华富贵什么事?】
【我们士族啊,就是这个样子滴!】
……
一场会议商讨到这里,大家也都是意识到了。
只要蔡氏掌权荆州的局面不发生改变,那就不用指望能获得荆州的支持。
甚至还要提防荆州直接投降。
到时候众人在新野前线打生打死,后面的襄阳直接投了,那可找谁说理去?
徐庶等人立即提议,趁着正是冬天农闲,招募一批新的青壮编入军中。
无论如何,先扩大本方的实力要紧。
暂定的招兵数量是三千人。
加之新野本身有的一万兵力。
凑齐一万三千兵力,基本上新野长期维持兵力的极限了。
刘备听了众将给出的募兵三千计划,点头曰善。
还说道:“新募之军士,可以重点操练水上作战,我打算把这三千新兵,都归入甘宁将军统率。”
甘宁带着几百部曲投靠黄祖几年。
几年下来,还是只能带几百部曲。
内心一直憋屈的很。
现在到刘备这边来,一来就指派自己三千人,虽然都是新兵,但是场面大啊!
带着几千人冲杀,威风凛凛!
顿感自己受重用的甘宁立马表态:“谢主公信任!甘某一定将士卒们都练成精兵强将!”
现场大家都觉得,新的一年,再募集三千新兵很可以了。
不过徐康很显然对这个数字不满意。
虽然事关军事战略,徐康没有说话,但内心是吐槽起来了。
【三千人?这也太小家子气了。】
【如果是寻常时候,根据经济情况只募三千新兵,倒是没问题。】
【但这都什么时候了,再过几个月曹军都要南下了!】
【这个时候也就别讲什么可持续发展了,全力爆兵,数倍的爆兵才是王道。】
【三千?至少一万!】
【甚至胆大一点,直接去招募周边流民,扩军三万都可以!】
【那曹操一口气吃下三十万青州兵,不也没撑死?】
【皇叔啊!格局还是小了!】
刘备听到徐康心声,想了想,说道:
“按常理,今年只需募三千新兵,但是……”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如今荆州面临曹操大军南下的压力,只募三千新兵,或许还是太少。”
“我欲募兵六千……募兵一万,诸君看如何?”
刘备说的数字有点夸张,超过了现场所有人的想象。
就连徐康都惊了。
【啊?刘总这次是终于想通了?准备搞一场大的?】
张飞哈哈大笑着响应:“募新兵一万?好啊!大哥!”
“俺早就说该多搞点士卒!”
“要是咱们新野有两万精兵,曹军纵十万大军南下,俺也有把握吞下!”
基本上武将们都是希望能多募集一些士兵。
但大家也都很好奇。
这么多的兵,养得起吗?
而负责总管钱粮的糜竺,听到刘备放言要募集一万新兵,顿时头都大了!
如果是在徐州时,说要募集一万新兵,那以糜家财力自然可以。
但现在新野地狭民寡,收入更是寒酸。
养活目前的一万精兵,都得仰刘表鼻息。
现在刘备一口气说再募一万新兵,这咋可能养得起?
糜竺当即起身拱手说道:“主公,不可呀!”
“以新野之财力物力人力,再募集三千新兵,最多四千就已经是极限了。”
“想要募集一万新兵,属实不易。”
“就算勉强征得一万新兵,也无力配齐武器盔甲。”
“象这样连武器装备都无法配置的士兵,完全没有战斗力。”
“面对曹军别说战斗,恐怕反倒会添乱。”
“而且……新野钱粮也确实养不起再多一万兵。”
“先募三千,方为长久之计,否则只怕一年都撑不下去!”
刘备知道糜竺说的都是事实。
正常而言,是真的完全养不起那么多新兵的。
但徐康心声又起。
【长久之计?】
【关键现在新野哪儿还有长久之计。】
【疯狂爆兵,一年破产?】
【可曹操还会等一年?】
【只要曹老板他来的够快,破产就追不上我。】
【况且,爆兵是战争经济学的基础。】
【拥有更多的士兵,无论是对抗曹军、还是争夺其他地盘,甚至是组织百姓转移,都是有好处的。】
【只要你的军力足够强,能够不断的取胜获得新的资源。】
【那你就永远不会破产。】
【这种战争经济学,是很浅显的道理啊。】
【难道刘总手下的将军们,都不懂战争经济学?】
……
战争经济学?
刘备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
同时也认真的琢磨着徐康的思路。
再募一万新兵,新野的确撑不到一年。
但曹操更不可能等一年。
这样看来,新野钱粮支出殆尽的问题,也就不那么大了。
于是刘备拍板。
“募兵过多钱粮支撑不到一年!”
“但曹操同样也不会等到一年!”
“吾意已决,对外号称只募兵三千,但实际上募兵一万!”
“大战将至,一切以提升军力为优先!”
在刘备定下决策之后。
哪怕是最知道柴米贵的糜竺,也没有反对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曹操不可能再给新野一年的时间。
过度爆兵导致钱粮撑不到下一年的风险,其实真无所谓了。
刘备下令大爆兵!
【诶,这就对了。】
【我还是选择数量。】
【况且就算新兵们没战斗力,但稍加训练之后至少也是有秩序的民兵。】
【未来战略转移的时候,民兵们也能出大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