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其乐融融。
【哎,看来我哥是没法入曹营,我也没法跟着他,在曹营当躺平兄弟了。】
【不过这样也好,我就不用操心到了曹营之后怎么让老太太消气了。】
【毕竟老太太的性格可是刚烈的很。】
【我记得原本的剧情是:曹操命人带来徐母后,一开始表现的很友善,赏赐金银。】
【然后曹操说:闻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今在新野,助逆臣刘备,背叛朝廷,正犹美玉落于污泥之中,诚为可惜。今烦老母作书,唤回许都,吾于天子之前保奏,必有重赏。】
【曹操威逼利诱,想哄骗老太太写信。】
【但老太太别看只是妇道人家,但深明大义,当即反问曹操为何骗她?】
【说刘备当世之英雄,又骂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还拿砚台去砸曹操,大骂曹贼。】
【就是想要激怒曹操,唯求一死,以免自己拖累徐庶。】
【最后是程昱伪造书信笔迹,才把徐庶给骗去了曹营。】
【其实以徐庶的聪慧,又何尝不能猜出,自己的母亲绝对不会写信招自己去投曹。】
【但这封信一出,就说明母亲已经被曹操所控制,阳谋之下,不得不去。】
【而徐庶投曹之后,徐母是怒斥徐庶!骂他书白读了,骂他弃明投暗,骂他自取恶名,骂他是个愚夫,骂他辱没祖宗,空生于天地间。】
【最后更是自缢而亡,以死明志。】
……
徐康只是内心想着这些。
而一旁听到这些心声的刘备,内心尤如惊涛骇浪!
怒斥曹贼?
砚台砸相?
最后更是以死明志!
徐母虽然面容慈祥,内里竟如此刚烈!
悲剧得以避免,多亏了徐康的心声。
他果然有未卜先知之能!
这样想着,刘备内心对徐康的敬重之心也是更添几分。
要是能多从拥有预知未来能力的徐康那里,听到更多的关键消息。
那对于自己的事业可是大有裨益。
但听徐康的心声,他似乎十分担心泄露天机。
对那名为‘系统’之物更是十分忌惮。
天机不可泄露。
这个道理刘备还是懂的。
刘备也是下定决心,在偷听徐康心声的同时也要尽量谨慎。
决不能为了听取心声过于逼迫,导致徐康泄露天机,折损寿元。
……
次日,刘备再次来访。
先随徐老太太的意,在新野城外热闹的地方,给她找了处别院。
然后刘备拉着徐康的手,一起来到军营里。
当着徐庶的面,刘备说道:
“徐康博学多识,乃是贤才,我欲征辟他为门下书佐,军师你看如何?”
门下书佐虽然职级不高,只是一个中级文官。
但负责传递信息、书写公文等等,其实是主公的骨干幕僚。
徐康刚一来,就安排他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工作,这体现出了刘备很大的信任。
而且徐康自幼读书,别的不敢说,但做点书佐的工作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徐庶自然是很乐意。
然后刘备对徐康道:
“元安,你病体初愈,不宜劳累,我给你安排门下书佐的职务,但大部分的工作依然由原来的书佐们负责。”
“你先在这职务上好生休养即可。”
给大领导当文员。
徐康的内心是抗拒的。
【诶?不是,怎么这就给我安排工作了?】
【我是要躺平的,躺平知道吗?】
不过很快徐康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自己的躺平,并不是说啥活都不能干。
系统主要的规则,是不能直接、间接的给主公出谋划策、创造发明、协助发展等等。
【就算躺平也得有钱才能的舒服,总不能天天找我哥要钱吧?】
【好象的确是需要一份工作。】
【本来我的打算,是跟老哥去曹营那边后,也混一个闲职小官,混点工资。】
【现在不去曹营了,也得有份工作才行。】
【既然刘老板都说了,自己的门下书佐只是闲职,那要不然?就接受了?】
一番思想斗争后,徐康也意识到。
自己的躺平是混日子,而不是真正的什么都不做。
刘备给自己一个闲散文职当。
这样既有工资,也有地位。
自己只要老老实实的混着,偶尔做做分内的收发文书之类的活。
既不至于让人瞧不起。
也不会违反系统规则。
“那就躬敬不如从命,谢主公信任!”
于是徐康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左将军府的门下书佐。
但徐康被刘备特许,并不需要每天去工作,上不上班纯看自己的心情。
在大部分的时候。
徐康是没有心情去上班的。
半个月下来,就只去将军府干了两天。
中途还参加了几次团建活动,和刘关张徐庶等各位大佬谈笑风生。
徐康本就是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大学生,又兼有徐康过去的记忆。
别看徐家是寒门。
但穷文富武。
能养得起徐庶这位游侠,徐母自己又如此深明大义。
身为二儿子的徐康,自然学识丰富。
现代与古代的优势一结合。
表现的谈吐不俗。
加之在聊天的时候,常有一些现代思路的妙语逗趣。
所以很快,大家就都对徐康这个新添加阵营的年轻人,产生了许多好感。
就连关羽在酒宴上,被徐康的一个脑筋急转弯逗笑之后,都忍不住说道:“大哥说徐康才智过人,果然没有看错,不愧是我大哥,识人之明,从不说错。”
徐庶也是对徐康的蜕变颇为惊讶。
自己这个弟弟虽然之前不蠢,但绝对不象现在这样,谈吐不俗,颇为有趣。
只道是自己外出数年。
而徐康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小弟了。
……
快速融入团队的徐康,地位稳固下来。
但徐康并不出谋划策,是继续美滋滋的过着自己的躺平小日子。
大部分时候每天睡到自然醒。
醒了之后读点书,钓个鱼。
本来还想搞点花花草草来种。
但想了想,这新野估计也待不了多久,到时候南逃的路上花花草草也带不了。
所以也就算了。
生活虽然悠闲。
可是也有忧虑。
那就是曹操主力大军南下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到时候兵荒马乱的,自己能否顺利南逃?
难说!
最好的办法,是让刘备提前准备,甚至提前离开新野。
但要怎么说呢?
自己受系统限制,无法明说,也不能刻意暗示。
刘备自然不可能就这样抛弃新野啊!
难道要自己找个理由,单独提前溜到襄阳、甚至溜到夏口?
可自己离开刘备,单独出去,那对历史的熟悉程度就大幅度下降。
感觉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