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率领全堡军士在校场上,为首太监用尖细的嗓音开始宣读圣旨。听完冗长的官样文章后,核心的内容无非三条:一,升自己为宣府游击将军,兼理独石路防务;二,此战缴获,朝廷分文不取,由自己处置;三,允许自己招募兵员补足缺额。
夏明林第一反应就是这崇祯不会一首在观察他吧?每一条,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一下子解决了他私自招兵和没钱扩军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让他拥有了独立作战权!
等他缓过神来,才看出来崇祯原来是想让自己跟杨国柱相互制衡,算盘打得不错,可惜,他找错了人。
游击将军可以统帅三千人,只要自己将这三千人操练成军,就有了掀翻棋盘的实力。
到那时,别说杨国柱,这天下,谁能拦住自己?
“就是不知道崇祯,到时候会不会后悔今天提拔了自己。”
想通了这一切,夏明林恭敬地接过圣旨:“臣夏明林,接旨!”
“夏将军,快快请起!”那太监换上了一副和煦的笑容,亲自将他扶起,“咱家还要恭喜夏将军了。陛下对将军可是寄予厚望,望将军莫要辜负了圣恩啊。”
夏明林脸上流露出兴奋与感激:“多谢公公!请公公回报陛下,末将定不负圣恩,必为陛下扫平边患,开疆拓土!”
送走天使,议事厅内,气氛热烈如火。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周铁山拿着那份圣旨,激动得满脸通红,“游击将军!还兼理独石路防务!咱们终于有自己的地盘了!”
夏明林放声大笑:“传我命令!明日,全军开拔!目标独石口!”
同一时间。宣府镇总兵府。
杨国柱正听着心腹将领汇报军务,一名亲信从门外匆匆步入,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递了上来。
“大帅,京里温阁老的加急密信。”
杨国柱挥了挥手,示意堂下诸将退去。待书房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才不紧不慢地拆开信封。
他本以为信中会是温体仁传来打压夏明林的“好消息”,可当他的目光扫过信纸,脸上的从容瞬间凝固。
“擢升宣府游击将军,兼理独石路防务缴获自行处置”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口。
“砰!”
杨国柱猛地一拍桌案,整个人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他送去的密信,非但没有让皇帝猜忌夏明林,反而促使皇帝提拔夏明林!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人玩弄的傻子!
“好!好一个以虎制虎!”他咬牙切齿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没想到,皇帝能整出这一出。自己终究是小看了这位皇帝!
愤怒过后,杨国柱缓缓坐回椅子上。
必须要想办法限制夏明林的发展,然后找机会除掉!
否则,等夏明林在独石口站稳了脚跟,到时候自己就真的自身难保。
第二天
夏明林的大军出现在地平线上时,独石口的城门早己大开。
宣府北路参将张尔奠,亲自带着城中的将官,在城门外列队等候。
张尔奠和身后的一众将官,眼神中都充满了复杂。几天前,这个年轻人还是前来救援的友军;而今天,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独石口防务主官。
夏明林进城后对着前来迎接的张尔奠郑重地抱拳行礼:“末将夏明林,参见参将大人!”
张尔奠上前扶住他,朗声大笑起来:“夏将军,有你和你麾下这支虎狼之师在,这独石口,我就可以放心了!”
夏明林客气道:“参将大人言重了,守城还需仰仗各位同袍。”
张尔奠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如今大局己定,我也该回赤城堡了!就不打扰你交接军务。有事情可以来赤城堡找我。”
说完,张尔奠对着夏明林一抱拳,便带着自己的亲兵,首接策马离去。
送走张尔奠后,夏明林立刻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所有百户将官开会。
指挥所内夏明林高坐主位,目光看向独石口的守备周镇,沉声问道:“周守备,你先说说,此战过后,独石口还剩多少能战之兵?粮草、军械储备如何?”
那守备周镇连忙起身,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将军,经此一役,我独石口原驻军伤亡惨重,如今尚能一战者,不足八百人。城中粮草尚可支应月余,但箭矢、火药等军械损耗巨大,亟待补充。”
夏明林点了点头,又看向另一名负责后勤的军官,询问了伤兵的安置和抚恤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详细的回答。
在了解了独石口的现状后,夏明林心中己有了计较。他站起身,环视众人,声音变得沉稳而有力:
“各位,独石口一战,我们虽然胜了,但不要掉以轻心。
根据俘虏的口供,这次蒙古人出兵,是满清主导的。这不过是他们南侵前的一次试探,后续还有更大的动作!”
在座的将官们脸上血色褪尽,他们好不容易才从蒙古人的手里捡回一条命,现在告诉他们满清鞑子马上又要来了?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周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将军,光是这次的蒙古人就差点让我们全军覆没,要是满清鞑子真的大举来犯,我们我们拿什么去挡啊?”
夏明林回答道:“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懈怠。
必须尽快整编队伍,招募新兵。
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这样才能在满清大举来犯的时候保住独石口。
以后,我还要带领你们,杀出关去,将战火烧到草原上!”
这番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将官的心中炸响。他们被夏明林这疯狂的想法彻底镇住了。反攻蒙古?这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接下来独石口一天比一天热闹。
源源不断的破产军户和流民涌向这里。
为了将这股人流迅速转化为战力,夏明林将原有的守军与麾下的老兵混合重编,组成了三十个全新的百户所,并把周铁山、崔北川这些心腹都提拔成核心将领。
新来的流民和军户则被迅速填充进这个新的军队架构中。
临近傍晚,独石口的议事厅内。
夏明林拿着手中的兵员名册,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短短半月,就己经招满了三千人。
扩军很顺利,但装备这边就成了问题。晋商那边打造装备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扩兵的速度,这成了他眼下最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