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二太太满肚子的委屈撒不出去,在屋里又哭天抢地作了好些天。
她这样闹起来没完,旁人自然是不肯惯着她。
宁二爷见婚事办完,与长公主府的亲戚也攀上了,自是乐得清闲去。
嫡妻生病闹腾不是一回两回,他照例是万事不管,由得她随意折腾去。
平日里二房院正房太太生了病,最难受的其实是钱姨娘。
往常二太太但凡闹个头疼脑热,都是最先拉扯钱姨娘来伺候。
不但要她端汤送药,还得颠寒乍热的矫情,支使得人团团转。
特别是钱姨娘管着二房院里的家务,让宁二太太更有的说了。
动不动就说钱姨娘仗着宁二爷宠爱,克扣正房里的用度。
如今宁二太太大张旗鼓娶了儿媳妇,反倒钱姨娘也有了话头儿了。
婆婆病了儿媳妇都不来伺候,总折腾妾室做什么?
于是借着二房里添了人口,家务繁忙的事儿,直接躲了开去。
但是宁二太太不吃饭又不喝药,显得病情特别厉害。
身边若是只有丫鬟婆子,也确实是不像话。
小和尚只好勉为其难,一连许多天守在旁边伺候病榻。
谁知还真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亲娘才病了没几天,做儿子的就烦心了。
每天只有早晚过来看一眼,其余时候让丫鬟婆子劝母亲吃药。
这下更把宁二太太给气着了,早晚躺在病榻上,就骂儿子多么不孝顺。
刚成亲没两天,就被瘸腿的新媳妇哄骗走了,连亲娘的病都不顾。
其实言下之意儿子不来就罢了,怎么不让儿媳妇过来伺候?
婆婆生病让媳妇来侍疾,这道理当然是对的,可小和尚却不是傻子。
若是真生病还好,可母亲摆明了就是气不过,要折腾儿媳的意思。
新媳妇是什么脾气,这些天小和尚也算是领教,并不是软弱性格。
两下里隔开些还好,若碰在了一块儿,必然是针尖对麦芒,不闹才怪。
宁二太太私下里的话,传到二奶奶裴氏耳朵里,那也是不可开交。
裴氏从小在公主府娇生惯养,虽然腿脚有些不方便,却从未受过委屈。
才嫁进宁国府的大门,就被婆婆这般拿捏,她心里当然也不好受。
何况她们家与京师别的世家贵府不同,养出来的女孩儿更加尊贵些。
全京师的豪门之中,也就是公主府里的规矩,与旁的府邸不同。
别人的府里是内眷主母执掌家务,大事则需要男人爷们做主。
可长公主府不一样,裴驸马只管府里的零碎事,出门便是礼节应酬。
其余无论大事小事人情往来,乃至与皇宫宗室相关,都由长公主一人定夺。
裴氏在娘家的时候,眼瞧着父母的相处,从来是父亲对母亲言听计从。
后来她哥哥娶了嫂子进府,也是嫂嫂更加凌厉能干,万事都能做主。
就连她出阁的姐姐裴大小姐,在婆家也是当家人,婆婆丈夫都礼让三分。
如今她嫁宁国府的二房长子,本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才下嫁过来的。
这进门才几天工夫,婆婆就这样不依不饶的闹,她也觉得面子上不好看。
好在这些天小和尚与她相处,还算是很和睦,事事都肯和她商量。
至于到二太太跟前侍疾的事,她主动提出来,要过去伺候婆婆的病。
当然这话也是试探,她个十五六岁的人,从来都是旁人伺候她。
哪怕是她自己的父母有些微恙,兄姐也都不肯让她去服侍。
可现在却是不比在娘家,新媳妇总不能让人挑理,说不伺候婆婆。
谁知这话刚说出来,就被小和尚一口回绝,坚决不让她去母亲跟前。
说她自己的身体还柔弱的很,正房里丫鬟婆子一大堆,不少她这一人。
裴氏见小和尚还算懂得道理,便又提出腊八的时候,她父母要来做客。
若宁二太太出来会亲家,当着人说出媳妇懒惰不侍疾,那该怎么办?
小和尚一听觉得特别有道理,立刻派了人去各房回话,说自己母亲病了要静养,从现在到过年都不出屋……
裴氏见小和尚这样说,心里自然欢喜的很,小两口说说笑笑很是投缘。
她从娘家带来的厨娘,自往小厨房里做几样菜肴,屋里又热了好酒上来。
这屋里院里全是公主府来的人,都是好言好语姑爷长姑爷短捧着他俩。
小和尚在新房里和媳妇喝酒说闲话,自是觉出成婚的好处,心里欢喜不禁,立刻把亲娘的抱怨抛到爪哇国去了。
腊八节那天,宁国府依旧大摆宴席,请了些亲近的亲友来做客。
永安长公主一家子都过府来庆贺,欢欢喜喜坐在首席,大家互称姻亲。
长公主见女儿女婿婚后和睦,夫妻俩自然也放了心。
问起宁二太太的时候,便说天冷伤寒病着没起来,随便遮掩过去了。
席间长公主和裴驸马一高兴,便说要给女婿运作个内廷侍卫郎将的官职。
这个官职是在宫里掌管万岁仪仗的,差事清闲品阶还不低,人人都盯着。
京师里勋贵子弟大多只能弄个虚衔,能混上做侍卫郎将,都是有大靠山。
若是拿钱捐官不但要花大几千银子,还不一定有实职,要候补等着空缺。
而且小和尚是宁国公的堂弟,这种明面上的好差事,反倒要避嫌才行。
当然了,就算不避嫌,宁二爷也不肯出这么多银子,给儿子买虚热闹。
可若是长公主夫妻提出了,这事儿只怕就成了多一半儿。
在座的众人听说无不欢喜,席间鼓乐喧天推杯换盏。
这官职论品阶是从五品,小和尚过了年才十七岁。
要知道他爹宁二爷靠恩荫得官儿,熬到从五品的时候已经四十岁。
刚成亲没几天就得了岳母这么大好处,小和尚对着新媳妇自是越看越好。
宴席过去的第二天,裴氏就让小和尚背着自己,来给宁二太太请安。
当面把这事儿告诉出来,要母亲也高兴高兴,病也能好得快些。
宁二太太看着儿子媳妇手拉手喜上眉梢的模样,把脸都气成了猪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