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赶出了糕饼铺的大门,邱二伯就在家里躲了几天。
原本还有些担心,害怕覃家人真要去官府里说话,釜底抽薪断他的后路。
谁知在家躲了两天,听说梨月她们并没有什么行动,心也就放在肚子里。
反正他平时也没把心思放在覃家铺面里,这下子干脆不装了。
带着儿子父子两个人,就往御街的铺子那边,正经做起买卖来了。
原来他是怕新开的铺面被人认出来,还不敢挂自家“邱记”的牌子。
现在也不管不顾了,直接把牌匾上的“秋”给改了,大大写个“邱”字。
左邻右舍询问起来,他就大喇喇吹牛,说这些年攒了钱,自己置了产业。
那些邻居们其实早就听说了故事,一个两个在背后指指戳戳。
就有人暗地里告诉旁人,说这个邱二伯原本在外领东家本钱做买卖。
却是仗着东家不管事,三不知把主家人的银钱拐了去,自己开铺面赚钱。
要不然也不至于早先日子,连自家姓都写错了,如今再改过来。
这只怕就是让人家东家看出了破绽,被赶了出来,只得在这边做生意。
那邱二伯父子两个自然不承认,只跟人家强辩而已。
不过他带了的三个伙计,却是嘴里不饶人的,却是堵不了他们的嘴。
原本在那边铺子里干活儿,虽然辛苦些好歹饭食月钱都有。
跟着师傅跑来这边儿,却是因为铺子小用不了这么多人,直接没了差事。
邱二伯也是狠毒,伙计不用了打发还不成,恨不得让人家交钱来做活儿。
那两个大点儿的伙计还好,冬哥这样的直接闹了个手停口停。
临去的时候少不得站在姓邱的铺子门口,把他全家祖宗十八代骂了一遍。
别说是街坊邻居了,就连路过的人都看了个热闹,跟着议论不止。
且这京师虽然大,可这等热闹也不是每天有的。
若在旁人身上,天天背后被人指着说话,那是自然是受不了。
可这邱二伯不是一般人,脸皮比城墙砖头还厚,到底还脸不红心不跳。
他也曾派儿子出去打听,听说梨月和采初这两天,正在铺面里大张旗鼓的选师傅伙计。
这意思明显是打算甩开自己,往后要另起炉灶重新开业了。
在邱二伯的心思里头,就以为这事儿大概就要过去了。
当初他做掌柜的时候,挪用亏空的那些银钱,估计就不了了之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邱二伯心里欢喜的要不得。
心想无论是梨月和采初这两个小姑娘,还是小方先生那等酸文假粗的后生,果然都是没什么大手段。
一来是都是豪门贵府出来的,眼空心大几百两银子不放在眼睛里。
二来都是年小面软,不知道市井里人心沉重,不敢在外头乱得罪人。
有了这等想法之后,邱二伯这颗心总算是从喉咙口咽回去了。
眼前就指望着再推拖些时候,她们也没法来算账要债,当然就拖过去了。
反正他还守着御街上一个小铺,手里还有不少糕饼点心的方子。
手底下多余的伙计徒弟,全都打发了他们走路,往后就是父子俩做买卖。
他这些年瞒着覃家攒了不少家底子,不但全家丰衣足食,还在京里买了房子,把老婆老娘儿媳妇儿都接来同住。
唯一一点儿缺陷,也就是当初买御街这小铺的时候,被人家坑了一笔钱。
但现在算起来,欠钱庄的这些银子,只要自己父子俩好生做一年买卖,也能正经赚回来,倒是也不算什么。
可这些都是他私下的心思,人家钱庄可不是这么想的。
他从钱庄借出的二百多银子,月利都有五分多,每月得还不少银两。
当初他能从钱庄借出来,是拿小铺的地契做了抵押不算,还是凭借他给覃家做掌柜的脸面。
要不然以姓邱的这种人品,在京师几个正经钱庄里,都是借不出钱来的。
他平日生意好的时候,钱庄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了。
可如今他铺子里出了这样的热闹事,钱庄的伙计们如何敢饶了他。
邱二伯可不是什么正经好人,早年间在京师里曾坑过不少人。
借钱不还收拾东西跑路的事儿,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没少干。
于是有人去钱庄里给主意,让他们早早派人,把邱记铺子和他家看起来。
毕竟邱二伯如今最大的财产,除了这间小铺,就是他家的房子。
看住了这两处地方,也省得他们父子抽身跑路,撂下这一屁股的债。
当然了,其实钱庄手里握着小铺地契,还不算这么着急。
倒是梨月请了李老经济帮忙,撺掇着人家把邱家也堵住了。
被人两头看住了,御街小铺的生意也做不了,他邱家的家眷也有些担心。
梨月和采初虽一直把见官提在嘴边,但一直没有真正动作。
但这样儿的说法,已经把邱家老嬷嬷与大娘子吓的头昏脑胀。
邱二伯终于慌了神,再也没法强撑着,被他家里催着只得服了软。
他私下藏着的账本,还有覃家铺子原本的糕点方子,都一气交了出来。
小方先生由冬哥帮着回忆,打点精神算了两天,终于算清了账目。
邱二伯这边欠着覃家铺子共计三百五十多两银子,欠钱庄是本利二百多。
欠覃家的银子,把他家现住的房子卖了,再加上变卖女眷首饰才赔上。
至于钱庄那边的银子,覃家这边也就不理会,随他们如何讨要去。
其实大伙儿也都知道,让邱二伯赔的这些,都是他挪用出去的,还不曾算这一两年的亏空,但此举也是敲山震虎,并没打算往死里整治他。
料理清楚了一切,采初与梨月一起回了覃乐瑶的话。
另外选了个好日子,给糕点铺重新取了名字,重新开业大吉。
小方先生便临时做掌柜,后厨则是新雇的江南糕点师傅,小伙计们也穿了新衣服,在大门口热热闹闹放鞭炮。
至于铺子里往后的银钱算法,便用了梨月当初的提议,由月例银加四节分红的形式。
原本覃乐瑶与采初的意思,这间铺子往后的分红,也要给梨月一份,但梨月连忙推辞了。
于是覃乐瑶另外给了一笔赏钱,采初和小方先生也送了很重的礼物致谢。
除了送礼之外,采初和小方还在御街最有名的翠华楼,请梨月吃了顿饭。
正是梨月从小就心心念念的螃蟹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