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熙宁二年八月。
盛夏的暑气通过厚重的宫墙,依旧蒸得人发闷。
虽已命内侍搬来了冬日窖藏的冰块,置于殿角四隅,但那丝丝寒意,丝毫无法驱散弥漫在垂拱殿内的焦灼。
而这焦灼的源头,正是御座之下,新旧两党重臣围绕“青苗法”展开的激烈交锋。
吕惠卿上前一步,手中笏板一扬。
“司马学士,富相公,文枢密,三位皆是国之柱石,为何偏要抱着祖宗之法不放?”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带着几分咄咄逼人。
“今国家之困,在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青苗法贷钱于民,民得其利,国得其息,两全其美,何悖于祖宗?”
司马光脸上肌肉抽动,他扶着笏板沉声道。
“与民争利!自古以来,朝廷何曾与商贾争利?此法一开,官吏皆成放贷之人,百姓受其盘剥,其害甚于商贾百倍!祖宗若在,必不容此恶法!”
王安石一直闭目养神,此刻缓缓睁开眼睛。
他身形清瘦,目光坚定。
“司马学士此言差矣。”
“官吏为何会盘剥百姓?因其无所约束。新法推行,自有监察之法相随。官吏奉法办事,贷钱于民乃是惠民,何来盘剥?”
他顿了顿,视线扫过旧党诸公。
“倒是如今,豪强兼并之家,高利盘剥,百姓走投无路,卖儿鬻女,学士可知否?新法,正是要断此辈之根!”
这话一出,富弼、文彦博等人脸色都变了。
新法要断的“豪强兼并之家”,在座的旧党官员,谁家没有几千上万亩地,谁家没有做些借贷的营生。
王安石这一句话,几乎是直指他们就是盘剥百姓的根源。
文彦博函养功夫最好,此刻也忍不住冷笑一声。
“王相公好大的口气。老夫只知祖宗之法,乃是维系天下安稳的基石。轻言变法,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国本?”
邓绾在旁阴恻恻地开口了,他是新党中的急先锋。
“国库空虚,连边军的粮饷都快发不出了,西夏、辽人虎视眈眈,这才是动摇国本!文枢密守着祖宗之法,可能变出钱粮来?”
“你!”
文彦博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旧党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翻来复去,只有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
可国库没钱是事实,边患严重也是事实。
他们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空喊口号。
龙椅上的年轻天子赵顼,眉头越皱越紧。
他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所有人都知道,官家已经不耐烦了。
他需要钱,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王安石给了他希望。
而司马光这些人,只会在他耳边嗡嗡作响,重复着过时的道理。
“够了。”
赵顼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殿内安静下来。
他看着下面争得面红耳赤的臣子们,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青苗法之意,在于富国强兵,解百姓之困。朕看……”
他正要说出那个决定。
一个声音,清朗又突兀,从大殿的角落传来,打断了他的话。
“陛下,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
只见一个身穿绿色官袍的年轻人,手持笏板,从御史台的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身形挺拔,面容平静,站在大殿中央,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争吵与他无关。
王安石眯起了眼,打量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官。
司马光也愣住了,这是谁?御史台的人,难道是要弹劾新党?
御座上的赵顼脸色沉了下来。
在他即将做出决断的时候被人打断,这让他很不悦。
他盯着那个年轻人。
“你是何人?”
“臣,御史台监察御史里行,赵野。”
一个从八品的实习御史。
殿中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一个连转正都没的御史,也敢在垂拱殿上打断皇帝说话?
赵顼压下心中的火气,冷冷问道。
“你有何事?”
赵野抬起头,目光直视御座,没有丝毫闪躲。
“臣,欲弹劾参知政事王安石、翰林学士吕惠卿、知谏院邓绾三人。”
一语既出,满殿皆惊。
弹劾王安石?
自新法推行以来,弹劾新党的奏疏堆积如山,可从未有人敢在垂拱殿上,当着官家的面,直言弹劾这位圣眷正浓的宰相。
还是一个从八品的实习御史。
赵野仿佛没有看见众人惊愕的目光,继续说道。
“王安石等人,罔顾民生,轻启变法,名为富国,实则与民争利,动摇国本,乃是大罪!”
他将笏板交于左手,空出的右手指向吕惠卿。
“青苗法,名为惠民,臣却只看到了害民!”
“此法规定,百姓不论愿与不愿,皆需向官府借贷。州县之间,各有常平、广惠仓,本为赈灾而设,如今钱谷尽出,充作放贷之本。敢问吕学士,若遇灾年,百姓颗粒无收,仓中空空如也,官府拿什么去赈灾?又拿什么去逼迫百姓还贷?”
“届时,百姓走投无路,官吏为求政绩,催逼不已,岂不是逼民为盗,自乱阵脚?”
赵野转过身,面向王安石。
“王相公言,新法自有监察之法相随,可保官吏清廉。臣不敢苟同。”
“监察之官亦是人,孰能无私?下官奉上钱粮,上官得其政绩,新法推行,层层皆有好处,唯独百姓受苦。这监察,是监下官之贪,还是保上官之位?”
他没有引用经文,也没有空谈祖宗之法,只是将青苗法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最后,赵野的目光扫过王安石、吕惠卿和邓绾三人,声调陡然拔高。
“臣敢问王相公,吕学士,邓知谏院,此中关节,三位可曾思量过?还是说,为了诸位的赫赫功业,便要将这天下万民,置于水火之中而全然不顾?”
“一派胡言!”
吕惠卿面色涨红,第一个跳了出来,指着赵野的鼻子。
“你这小吏,危言耸听!妖言惑众!新法乃是利国利民之善政,岂容你在此肆意污蔑!”
赵野看着他,眼神平静。
“下官所言,是与不是,待新法推行一二年,自见分晓。只怕到那时,百姓流离,国基动摇,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