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创作’的歌曲,完成度都很高,不需要在录音棚里逐一试用乐器,再去进行复杂的编曲。
因此,仅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录制,陈瑜、周讯就已经完成了工作。
当然了,真正麻烦的部分在于后期修音,但这并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
“陈瑜,拍完了v,记得马上回来录制专辑。”闻正将他们送出录音棚。
“知道了。”陈瑜挥手道:“闻制作,不用送了,快回去吧。”
“行,那我就不送了,你们慢走。”
闻正走后,周讯看着他的背影,挑眉道:“陈瑜,闻正对你可真热情。”
陈瑜戏谑道:“怎么,你吃醋?媛媛还在,注意点影响,真要是暗恋我的话,等哪天背着她,你再向我表白。”
周讯白他一眼:“没个正经,我先走了。”
“别忘了,明天去天津外国语大学拍v。”
“用不着你提醒。”周讯头也不回。
三人就此分别。
高媛媛、陈瑜一左一右上了汽车,她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对周讯有意思?”
“别开玩笑了,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再说了,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不是那样的人。”
“那你喜欢什么类型?”
“自己照照镜子就知道。”陈瑜摆摆手:“录了这么久,嗓子都哑了,让我眯一会。”
“那你睡吧,到家了我再叫你。”说着,高媛媛还不忘看了眼后视镜里的自己,嘴角微微扬起。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正是原版v的取景地,陈药川选择这个地方显然离不开陈瑜的推荐。
今天是周末,学校里的人不多,但随着周讯的出现,一传十,十传百,倒也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学生。
好在拍摄组提前安排了安保,并未让周讯的影迷影响到v的拍摄。
“媛媛今天怎么没来?”周讯看着孤零零的陈瑜,笑着问道。
“她主演的《准点出击》要开播了,必须上节目做宣传。”
“你呢,弄完专辑有什么打算?”
“大概率是找个剧组拍戏吧。”陈瑜随口答道。
对于他来说,写歌不是难事,只要确立了第二张专辑的主题、风格,他一天时间就能‘创作’十几首歌曲。
但制作第二张专辑必须要在第一张专辑出了成绩以后,这期间有很长一段空档,要么终日无所事事,要么进组拍戏,对于陈瑜而言,当然是选择后者。
周讯好心提醒:“找剧组的时候,你可别把眼光放得太高。”
陈瑜身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这份潜力目前还没有变现为名气。
王晓帅愿意选择素人担当男主角,不代表别的导演不看重名气与资历。
在专辑上市之前,如果陈瑜因为在《十七岁的单车》的演出经历,而执意出演影视剧中的男主角,只怕会四处碰壁。
“我心里有数。”
真要非主角不演,那也得有朝一日等他成了歌坛小天王以后。
周讯岔开话题:“你拿到v的台本了吗?”
“台本就是我写的。”陈瑜从包里取出一份备用的台本交给周讯。
说是他的创作,实则照搬原版v,陈瑜也不想在这上面费太多功夫,在他看来,原版还不错,就没必要画蛇添足了。
陈瑜的心思,都花在自己专辑上,正在为首专的v拍摄创作台本。
完成第一天的拍摄后,素材就被发到了陈药川的计算机上。
他看着屏幕上的一对璧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陈药川起初决定挖掘周讯成为内地乐坛的超级偶象,自然是认为对方有着成为偶象的潜力。
但什么事情都怕对比,如果周讯跟陈瑜站在一起,就显得她的颜值不够出众。
事实上,周讯能在娱乐圈立足,全凭演技,香江导演王京就曾评价:她真的只有七十分漂亮,但她有一百分的演技。
可问题是,歌坛的超级偶象不需要拥有满分的演技。
当陈瑜、周讯同时出现在画面里的时候,陈药川的目光很容易就被陈瑜完全吸引了,甚至忽略了周讯。
连他都尚且如此,又何况那些小女生。
众所周知,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陈药川有预感,陈瑜出道后,会迅速在年轻女性这一群体中圈粉,其中就包括了既是女人,也是小孩的女学生。
想明白这一点,陈药川立即拨通了陈瑜的电话。
此时,陈瑜正在天津的酒店写着台本。
看到是陈药川的来电,他放下笔,接起电话后笑道:“陈总,有什么指示?”
“是这样的,我计划将全公司的资源倾斜到你的首专上,同时为你造势,但希望能够修改合同,将未来五年的期限修改为具体的五张专辑。”
五张专辑的销售分成,足够新索音乐收回在陈瑜身上的所有投资,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陈药川的小心思,陈瑜一清二楚。
一般来说,创作歌手不可能做到一年一专,譬如陶哲,从《david tao》到《黑色柳丁》,五年推出三张自己创作的专辑,这一速度放在当下,已经算是快的了。
直到周杰轮出道以后,一年一专,带着不少创作才子卷了起来。
尽管据说陈瑜一晚上写了两首歌,可没有人能证明真假,也许这是以前的存货也说不一定。
陈药川将五年期限修改为五张专辑,其意在于拉长与陈瑜第一份合同的合作期,争取在这个期限内多发行一到两张专辑,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润。
毕竟,等到第一份合同结束,双方谈论续约的时候,陈瑜肯定不再满足于25的分成。
但陈药川显然打错了算盘,对于陈瑜而言,就没有灵感枯竭一说,他的曲库有太多优质歌曲了。
如果不是兼着演员的身份,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歌坛,陈瑜的发专速度甚至可以超越那些当红的非创作歌手。
非创作歌手不同于创作歌手,当红的那部分,一年两专都不是稀奇事。
反正又不要他们为了词曲绞尽脑汁,自有公司出面,替他们向圈内的音乐人邀歌。
譬如萧亚瑄,她就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发行了三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