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周一,中戏校园。
99级表演大专班班主任周讯苦口婆心的劝说道:“陈瑜,你应该清楚自己的情况,现在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夯实基础,不要好高骛远,以你的外型条件来说,只要把演技提上去,将来不愁没有机会。”
站在他面前的陈瑜是表演系大专班的大一学生。
确如周讯所言,陈瑜的基础很差,能进中戏,完全是靠了一张脸蛋。
但他坚持己见:“老师,想出名要趁早,如今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不想放弃。”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周讯话锋一转:“现在的你还不能够胜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我不能放你进组。”
中戏不同于北电,对学生的管控比较严格,原则上,不允许大一、大二学生外出接戏,所以96级的梅婷为了参与拍摄电视剧《北方故事》,只能遗撼选择退学。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是名导、大导,或者公认的好项目,老师通常不会阻拦。
但周讯不肯开绿灯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担心陈瑜的演技砸了中戏的招牌,连累他也跟着被同行嘲笑。
自己的学生是个什么水平,周讯能不清楚吗,他可不想在教育界名声扫地。
对此,陈瑜早有心理准备:“我知道老师的顾虑,所以这次来是要办理退学。”
“陈瑜,你真的退学了?”
听着手机里学姐的声音,陈瑜脑海中不由浮现那道丽影:“没办法,老师不肯放人,想要在外面接戏的话,我也只能申请退学。”
“多可惜啊。”
“没什么好可惜的。”陈瑜并不后悔离开中戏,混娱乐圈,学历从来不是刚需。
同时,他也不想继续在学校里耽搁一年。
陈瑜转移话题:“陈郝学姐,你那部《欲望阻击》拍的怎样了?”
“还行,挺顺利的,再过一段时间就杀青了,等我回来给你探班。”
“到时候通知我一声,我先问问导演。”
“那就这样说定了。”电话那头,陈郝笑道:“不和你说了,下一场是我的戏,先挂了。”
“恩,挂吧,拍摄顺利。”
听着手机里传来忙音,陈瑜心情愉悦的盖上了手机。
他和陈郝都是青岛人,通过一次同乡联谊认识,二人的关系进展很快,目前正处在暧昧期,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不过,现在的陈瑜还是把重心放在事业上。
三天前,许多零碎的记忆突然出现在他的脑子里。
在那些陌生的记忆中,他叫魏昂,相貌平平,高中毕业后,为了追寻成为演员的梦想,他只身前往横店,常年混迹各大剧组,这段记忆零零散散的持续到了2025年,人到中年的魏昂凭着越发精湛的演技,从一名龙套成长为业内小有名气的配角,在圈内有口皆碑。
昨天,陈瑜意外遇到了《十七岁的单车》的导演王晓帅。
这部电影已经开机,但男主角之一的李宾因为突发状况,临时退出了剧组,王晓帅无奈,只得歇工一天,想要在中戏、北电碰碰运气。
结果刚进中戏的校门便撞见了陈瑜。
《十七岁的单车》,顾名思义,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
19岁的陈瑜,满脸胶原蛋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唯一的问题是颜值太高,但王晓帅还是决定找他试戏。
哪怕没有魏昂的那些零碎记忆,陈瑜也听说过王晓帅的名字。
王晓帅从93年开始独立制作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在国际上收获了不少奖项,此后又相继拍摄了《极度寒冷》、《扁担姑娘》、《梦幻田园》等佳作,无疑是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陈瑜欣然接受邀请,二人选在校外餐馆的包厢里头进行了一场简易的试镜,陈瑜凭借魏昂丰富的表演经验,成功拿到了双男主之一的高中生小坚一角。
或许是魏昂想要走红的执念影响到了陈瑜,他下定决心要突破一切阻碍,参演这部电影。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陈瑜在有了魏昂的表演经验以后,留在中戏读书对他而言,确实意义不大,至少在他看来,《十七岁的单车》的男主角,分量要重于一张大专文凭。
想出名,必须要趁早!
跑完退学手续,也到了告别的时候。
“小瑜,祝你今后前程似锦。”
“有时间记得回来看我们。”
“我们会想你的。”
“行了,别煽情了,大家保重,我先给你们探路去了。”
陈瑜与送行的朋友们挥了挥手,拖着行李走出校门。
由于导演催得急,陈瑜必须立刻赶去剧组报道。
《十七岁的单车》是在bj拍摄,陈瑜打了一辆出租,按照王晓帅给的地址,拖着行李箱赶到了剧组。
“王导,我来报道了,就在片场外面。”
陈瑜发了一则短信,几分钟后才收到回信。
“你等会,我让人出来接你。”
不多时,陈瑜就由副导演领着走进了片场。
《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双男主电影,有四位主要角色,两男两女,其中,陈瑜饰演的小坚与高媛媛有感情戏,而周讯饰演的红琴主要是与另一位男主郭连贵有对手戏。
今天要拍的就是红琴与郭连贵的戏份。
这时候应该是刚拍完一场戏,片场的演员都在休息,唯有工作人员还在忙碌。
王晓帅从监视器后站起身,笑道:“小陈,接到你的电话后,我可算松了口气,之前还在担心中戏不肯放人呢。”
“学校确实不肯放人,但我答应了导演,就一定会出演。”
“那你是怎么来的?退学了?”
陈瑜点点头:“表演专业也不是非得留在学校才能提升自己。”
“你的家人不反对?”
“没告诉他们,我是成年人了,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倒不是陈瑜有意瞒着老两口,他父母的思想比较传统,当初同意陈瑜报考中戏还是他软磨硬泡的结果,如今要是知道他要退学,家里还不闹翻天。
不如等自己有了成绩以后,再跟父母提起这事,到时候,二老顶多责怪他自作主张,而不会担忧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