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元城离开之后,陆行川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往南方。
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总算是赶到了南部的广贵城。
这座城池的规模不大,大概只有嘉元城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三面环山,一面向湖,景色颇为不俗,倒是引来不少富家老翁在此隐居。
其中不乏一些朝廷官员在此养老,所以这城中读书人的数量要比嘉元城多上许多。
毕竟能得一些达官显贵之人赏识,这路子走的也容易一些。
陆行川对此不怎么感兴趣,他又不打算考取功名。
所以入城之后也只是打听了一下太南山的位置。
按照越国修仙者的性子,他本以为太南山的名气不会太大。
但没想到,这太南山竟然是岚州第四高的大山,足有三千多米。
而且这太南山上还有一座太南寺,求签问卦十分灵验,所以每日前来上香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出城向着太南山赶去的这段路上,他就遇到了不止一批前往太南寺上香的香客。
可惜,这些人都不具备修为,显然都是一些凡人。
“兄台!这位兄台!兄台等等我!”
越过几名香客的身影,陆行川迈步向着太南山上走去,身后突然响起一阵呼喊声,似乎是在喊他。
停下脚,陆行川向着身后看了一眼,只见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背着一个书箱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兄台这体力真是让人羡慕啊。”
走到陆行川的身前,青年双手撑着膝盖,粗重的喘息两声后,抬起一只手扬了扬,挂着汗珠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兄台你也是打算去太南寺祈福的吗?”
好家伙,这人怎么这么自来熟?
看着过来搭话的青年,陆行川脑子飞快的转了一下,却没想起自己什么时候见过对方。
微微蹙眉看向青年,陆行川平淡的说道:
“在下与你似乎并不相熟,这位兄台应当是认错人了吧?”
“啊哈哈,忘了介绍了,小生常百书,是准备赶考的考生,临行出发准备去寺里求个签讨份心安。”青年一抹脸上的汗水,露出些笑容有些兴奋的说道:“我刚才看兄台询问太南山的情况”
说到这,青年,不,常百书突然有些拘谨起来,“兄台别误会,小生绝非有意打听。”
“小生是太南山山脚三里乡人士,对这太南山颇为熟悉,兄台若是需要,小生可以为你做个向导。”
说完这话,常百书突然低下头,等待着陆行川的回答。
而听完常百书的话,陆行川上下打量对方几眼。
衣服洗的有些发白,手上有些老茧,但书箱却整理的十分规整。
身上也没有修为,亦是没有遮掩的痕迹。
看样子并非是修士,应当只是没钱了。
本打算不理会对方,但转念一想,自己对太南山的情况一无所知,有个向导似乎也挺不错的。
“在下陆行川,确实是初来乍到,对太南山不甚了解。”
常百书一听,猛地抬起头,有些兴奋的看向陆行川。
“既然如此,你就为我带个路,说说这太南山的事情吧。”
“好,好的陆兄。”
“小生定会专心为陆兄引路的。”
从袖子中摸出一块碎银子递给常百书。
“这,这太多了,我这怎么好意思拿呢?陆,陆兄还是收回去吧,给小生一些铜钱便可。”
看着陆行川递来的银子,常百书面色一红,显得十分窘迫,显然是找不开这些钱。
一听这话,陆行川突然笑了出来,但马上又觉得不合适,收起笑容说道:
陆行川扭头看向身后的太南山,问道:
“拿着吧,除了引路的事,陆某还有些事想要请教一二呢,这些,就当是陆某的学费吧。”
“这,这,那好吧,小生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就好。”笑了笑,陆行川转过身向着山上走去,同时向着常百书问道:
“陆某自幼便对山山水水和奇闻怪事这些东西十分感兴趣,近日游历岚州,听说太南山是岚州的四山之一,故心中有些好奇。”
“不知这山中可是有何奇闻怪事?或是有些特产花果?”
“要说这奇闻怪事和特产花果还真有一些,还请小生一一为陆兄明说。”听到陆行川对山山水水和奇闻怪事感兴趣,常百书眼神一亮。
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乡下的穷小子,他对这些东西也十分感兴趣。
此时看向陆行川的目光就象是找到了同好一般。
“先说说特产花果吧。”擦了擦汗水,跟在陆行川的身侧,常百书开口说了起来。“要说特产,我们这里有一种叫做灯烛草的植物,夜晚之时会散发出朦胧光晕,端是有些好看。”
“象我们这种穷苦的寒门子弟来说,夜晚读书几乎全靠这种植物。”
“有意思,难不成这种植物可以替代火烛?”
听到灯烛草的事情,陆行川也是有些好奇起来。
“嗐,这怎么可能,这种灯烛草仅仅能够维持一株香的时间,而且散发的光晕也不够清淅,长久使用对目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只有我们这样的子弟才会选择使用,而且近些年烛火的价格便宜不少,灯烛草已经很少会用了,只有一些达官显贵们为了庄园,庭院的美感去种植这些植物。”
摆了摆手,常百书说明灯烛草后又说了几种其他的花果,象是金盏橘,紫兰瓜这些。
其中不乏一些特殊花草,可惜陆行川兴趣不大,这些东西显然不是什么灵植和草药。
“对了陆兄,说起这奇闻怪事,太南山上还真有不少,不过大多数都是在北山那面,咱们南山这面很少出现。”
“哦?只发生在北山?还有这种事?”
说起奇闻怪事,陆行川开始留意起来。
“恩,有的,小生以前听乡里的老人们说过。”常百书点点头,向着陆行川说起北山的事情:“据说每隔五年,这北山的山腰上就会聚起一团浓雾。”
“每隔五年聚起一团浓雾?真的有这种事情吗?”听到每五年会聚起一团浓雾,陆行川心中一喜,修行者为了避免凡人进入,自然是会做一些手段的。
“小生当然不信了,所以小时候就偷偷上山找过一次,你猜怎么着?”
“山腰处还真就有浓雾泛起,不过观察了几年我才发现,那雾气根本不象老人说的那样五年才聚集一次,而是年年都有,只是每隔个几年,雾气就会浓郁一些。”
常百书小时候也是个上树掏年,下河摸鱼的好手,胆子大的不得了。
听说过雾气的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有一次就上了山。
结果就发现了这雾气是怎么回事。
“当真是有些奇妙,那常兄就没有尝试进入过这雾气中看看吗?”